2020年,辛爽导演《隐秘的角落》开播。
很多冲着秦昊去的观众,被里边的3个小演员吸引了注意力。以至于秦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对他们表示高度认可:“如果3个孩子不对,我们就是演到天上去,这部剧也没戏。”
类似的情况,又出现在辛爽导演《漫长的季节》里。
这部剧开播后,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于范伟秦昊陈明昊的表演,还对此前并不熟悉的演员林晓杰赞叹不已——不少记不住演员名字的观众,索性就用“王阳妈妈”“王响老婆”来称呼她。
正是通过这两部戏,尤其是这些此前陌生的演员,国内观众见识到了“选角导演”的价值,也让在幕后深耕多年的选角导演李俊霆,出现在了观众面前。
在我们即将开课的《短片创作训练营》里,我们就邀请到李俊霆老师,为这门课担任选角指导。在训练营开课前,我们特意采访了李俊霆老师,请他从选角指导的专业领域,详解如何为一部戏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以下是采访内容的精华整理。
合适比演技更重要
本科的时候,我学4年的表演。但是毕业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从事这个行业。后来有一个机缘特别巧合的契机,就是2015年,跟着我的老师,就是长影厂杜彩玲老师,接触到这一行。杜彩玲老师是中国特别优秀的选角导演,就是她带我入的行,我从她身上学到好多好多经验。一说到这事儿我就特别感动,因为她改变了我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上的事。我对老师的评价,就是敬业、专业,以及言传身教。
其实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没有特定的“选角导演”的称呼。这个说法是从好莱坞转变过来的。中国也只是在近几年才有了这么个Title,会挂在片头片尾的字幕上。在我老师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信息那么发达。现在你发个组讯,网上就会有人给你发微信、发资料、邮箱。他们那个年代没有这么便捷,我的老师就是背着一个包,去各个剧团、院校的每个班去看,跟他们聊天。找到她觉得合适的,统一汇总到导演这边,然后在统一安排见面。那完全就是地毯式的选角,非常辛苦。
工作中的李俊霆老师
这里边就涉及到选角的标准,就是看演员跟这个角色的适配度。我一直跟团队的小伙伴讲:我们是作品跟观众之间的第一道屏障,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观众摁在椅子上。通过什么手段呢?就是通过我们找的演员。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观众在聊一个影视作品的时候,最爱聊的一句话就是:“演得真不像”,或者说“演得真像”。为什么喜欢这么聊?因为对绝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他没办法去评价摄影好高级、运镜好高级、美术好高级、声音好高级。这些都太专业了,大部分普通观众可能根本没法聊。但只能去评价最直观的、也是他觉得最容易评价的:就是这个演员演得像不像。比如有人说昨天看了个片,觉得里边的人老假了。为什么假?我觉得这就是第一道屏障没有打好。
选角,就是要找到那个让观众有代入感的人。这不只是演技高低、技巧如何的问题,更是一个适配度的问题。
工作中的李俊霆老师
比方说我找到一个演员来试戏,发现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学金融的,因为长得漂亮,机缘巧合就进了这个行当,一试戏发现特别好,演得特别有松弛感。然后一问才发现,他没什么技巧,他就是习惯了松弛的、放松的状态里去演戏,但如果你让他用一些技巧塑造角色,就会发现他不太会。但你说这种是演技好还是不好?我觉得很难判断。总体来说,还是因人、因事、因项目、因角色而论。
《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
选角这工作特有意思,就像玩拼图一样。而且它是一个特别金字塔向下的东西——塔尖的主演一定,就要向下找能够跟主演适配的人。你定谁?什么年龄段?它稍微一往下走,比如你换了某个演员,那可能围绕在他周围的人就可能不太对,你就得再回到金字塔尖,再围着他继续往下搭。
这对我来说特别有乐趣,但也特别花时间。一些项目的难点在于,它比较不好找,会花不少时间。常规来讲,会给到我们3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整体的演员搭配。但像《隐秘的角落》花的时间就更长,光是找孩子就筹备至少得有半年,从冬天找到夏天。因为它的主演是三个小孩,你又得花大把的时间为这三个孩子组合搭配其他演员。
《隐秘的角落》剧照
现在回想起来,给《隐秘的角落》找3个小演员的过程,挺残酷的。从大量的孩子里面进行筛选的残酷过程,我就不说。就是到了最后阶段,也很残酷:当时我们有6个孩子,就是每个角色有2个备选的小演员,他们进入到了决赛圈,包括我们现在看到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当时我也不太能确定,就是他们3个,因为这6个孩子都非常好。
当时我们带着6个孩子,在一个棚里试戏,棚里有导演、摄影指导、造型指导和制片人。我们给孩子们扮上造型,穿上衣服、化上妆,然后机器架上、灯光一打,让他们每个人在一起组合搭配来试戏。有多残忍你知道吗?比方说,你刚演一遍,马上就换另一个人演,你就在旁边看着另外一个跟你竞争的人,跟其他人又演了一遍,回过头来又需要你跟另外一个人,再去试戏。那些孩子,就在旁边看着竞争对手,演自己的角色,他们真的在看,就是身上有那股子劲儿。
李俊霆老师在《隐秘的角落》里客串王立
我都怕对孩子造成阴影,我觉得我都是有阴影的。换个角度想,到了我这个年纪遇到这样的事儿,天哪,我可能以后都不会再去试戏了。所以当时我全程都陪着这些孩子,去跟他们聊天。尤其是没选上的孩子,我就跟他们说:并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你能从全国几千个孩子当中进入到这个环节,就足够证明你很优秀。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你?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整体的组合搭配。
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不是所有角色你都能胜任。如果能尝遍所有角色,那是你的缘分,但能演到三五个跟你契合度很高的、你塑造的非常好的,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还有《漫长的季节》里,扮演范伟爱人、王阳妈妈的林晓杰。那个戏播出后,好多人问我,从哪找到的她?这就是我们这个工种的工作习惯,其实跟大家一样,要不停地做信息储备,比如摄影指导要拉片,看镜头的运用技巧。我也一样的,会在看片的时候留意演员的信息。
我知道林晓杰老师是在2019年。那时候A24出过一个电影叫《别告诉她》,是华裔女导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个电影,说的是老奶奶生病了,一家人回来办了一场假婚礼。
林晓杰老师是东北的,我了解了一下,她还不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她原来在国内演戏,还经商之类的,后来才去的美国。这个经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当时就想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合作,我就把她的信息放进我们的资源库里。
《别告诉她》中的林晓杰(右一)
后来就是2022年,辛爽导演要拍《漫长的季节》,刚好这就是个东北题材的戏,还恰好需要一个这个年纪的女演员,当时我就把她从资源库里调了出来。
其实,如果在国内找这个年纪的女演员跟范伟老师搭配,完全能找到特别优秀的人选,大家肯定也愿意参与进来。但当时我跟辛爽导演商量说:是不是用一个更新的人,观众会更有代入感?
这不是说中国优秀的女演员不好,而是说她们塑造太多优秀的角色,已经让观众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印象,那观众在看的时候,反而会代入她以前塑造的角色里去。如果我们给观众一些更新的面孔,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辛爽导演听完后,也挺认同的。我说那就约她吧。
那段时间她正好回国内探亲,真的是缘分到了。见面的时候,林老师也问了我这个问题,就是从哪找的她?我就把刚说的这些逻辑,从头到尾给她讲了一遍。听完后,林老师当即就说:“那我怎么样都要来!”后来她又跟导演聊了她的角色的理解,辛爽导演也觉得非常好,就那么定下来了。
林晓杰老师的那个角色,给人很强的代入感。我觉得生活中的大部分妈妈,可能都是那样的。就是在某些细节上、形象上,她让观众相信,她就是王阳的妈妈、王响的爱人。有了这个代入感,观众才会跟着她的线往下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整理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排版丨pelyliu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这里有更多优质线上课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开始学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