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
今天一早起来,发现胖猫事件,引发了两拨人的激烈对抗。
一边:根本没反转!掐指一算,谭某还是净花了胖猫大几十多万,如果没有姐姐以身入局,未必能让谭某退钱。
一边: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谭某也给胖猫转了很多钱!其次谭某是很关心胖猫的,阻止胖猫转钱,给自己存着。
况且虽然胖猫多花了很多钱,但是男的出账女的打理,这不就是夫妻店吗?你家两口子过日子只算钱?
这个视角的差异很有意思,能反映如今异性恋关系的深层次矛盾。今天就从社会学视角给大家分析一下。
有不同意见的也请在评论区狠狠写下。
做过电商都知道,女性的购买力往往是男性的3~5倍。
女性的收入,并没有达到男性收入的3~5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不少男性受到的,跟金钱有关的教育是:
钱,是你的尊严所在,钱就是你的命根子,你要有钱,什么都有,你要没钱,谁都看不起你。
所以你要节俭,不要消费。闲钱都拿来投资(最后在大A一把亏光)
所以男性不怎么愿意消费,总是在攒钱,投资。
抠男抠男,说的就是我们男人。(但很多男人把这认为是精明
问了一些女性,她们身边的文化是这样的:
钱是尊严,但外形更是尊严。
如果一个女性,很有钱,但形象差,胖丑矮,很容易遭致周围的贬低与诋毁,即使是家人也会说你。
但女性的外在条件维护起来是费时费事,而且昂贵的。除了青春美丽之外,还有衣服、配饰、包、发型、护肤,美妆、美甲、身材管理等等,哪样都需要花钱!
钱可以再挣,但青春没有,就没有了,维护成本一上去,自然消费水平就上去了。
那问题来了,两个收入可能相仿,但消费观,金钱观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会是什么后果?
后果往往是这样的:
在一起之前,男女收入相仿,男的能多攒下点钱。
在一起之后,双方经济上逐渐混同,再加上消费习惯迁就高的,还有送礼,社交等场景,开支加大,两边都攒不下来多少钱。
然后谈了两年一分手,男方一算,跟女方在一起两年,多花了好多钱,妈的亏死了。
这时候很多男方就想往回要。
女的说,钱不是你和我一起花的?抠男!
男的说,不是和你在一块我能花那么多?捞女!
然后就骂起来了。
其实双方都没啥错误,只是消费习惯不同而已。
但即使消费习惯不同,过去不是还能处到一起去吗?为啥这两年感觉矛盾明显激烈起来了?
确实,这两年有一个趋势
男性开始对亲密关系中的经济付出,更斤斤计较了。
女性:下头,现在的男的咋越来越细抠了?连海底捞也是捞了?
谈个恋爱恨不得拉个Excel表格出来,要不要奶茶也A一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分析了一下,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点是,经济下行,过去在感情中投入一些,很快能赚回来,这些付出就稀释了,自然大度。
现在可能谈了两年恋爱,分手时收入比两年前还降低了,自然就斤斤计较了,要算算这两年的钱花到哪去了?
第二点是,“捞女学”成为显学(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教捞女爆富哥金币,她年入一个小目标),用各种话术引导男性付出的手法,为人所知,破坏了男性给女性付出的信任基础。
如同电信诈骗破坏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捞女学”也让不少男性对感情中的金钱付出产生了怀疑。
第三点是,亲密关系短期化,传统男性对一段关系大量付出,甚至上缴工资卡的前提是,双方有共同建立家庭的预期,即所谓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但如今许多亲密关系的建立,既不包括建立家庭,也不打算养育子女,亲密关系随时可以解体,那男性的付出意愿就降低了。
很有趣,先是女方意识到生育是枷锁,男方也意识到生育是枷锁,两边一拍即合,都不想生。
没有家庭和后代的副作用就是关系短期化,自然不会长期投资。
第四点就是,“绩优主义”对每个人的捆绑。
金钱对于生命安全,尊严的捆绑度越来越深每个人越来越卷,压力都越来越大。
说了这么多,就是没说爱。
这恰恰就是第五点当代流行文化在不断给“爱”祛魅。
这两年发明出来,80%的贬义词,
要么是骂异性恋的,譬如舔狗、龟男、恋爱脑、封心锁爱。
要么是用于骂另一个性别的。
比如说下头男,小仙女,普信男,版本T0,蝈楠,女拳等等。
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如果还相信爱情,那妥妥傻卵+韭菜啊?
为什么会到今天这一步呢??
我思来想去,觉得本质上,可能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说,「爱」是没有正外部性的。
什么意思呢 ?
两个人爱的死去活来,一不带动消费,二不投入再生产,三不生小孩,对其它人没有任何好处。
除了卖避孕套的,谁会乐于见到你和另一半大爱特爱呢?
相反,鼓励别人不爱,是有不少现实好处的。
不爱了之后,首先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好好赚钱自己买),而且还可以把伴侣带来的作用,拆解成产品进行销售,比如省力的新家电,比如提供情绪价值的盲盒,比如解决性需求的情趣用品。
但是如果你爱得很好了,有个老公能修电灯开关换桶装水,有个老婆天天跟你腻歪来腻歪去。
那家电、情趣用品、飞机杯卖给谁?
消费主义天然鼓励,把伴侣的作用拆解成产品卖给你。也希望你,不要在情情爱爱中虚掷光阴,要投身到积极的社会化大生产之中。
你俩各自美丽,库库赚钱,整个社会都能从你们的生产和消费中收益。
你俩大爱特爱,除了提升你俩的体验,对别人有啥好处?
第六点
性需求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是,现在的性产品供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丰富的,从擦边到私房,从色情片到情趣用品,从VR互动,到搭载大模型的AI伴侣。
小的时候想找点带颜色的东西,如同大海捞针。现在随便打开任何一个短视频软件,大莱莱和腹肌恨不得戳你脸上。
如果成了亲密关系的唯一的获得感那总有人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更何况,现在免费的到处都是,性观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开放的,人们完全不需要固定伴侣也可以满足性需求。
扯到最后,你会发现,胖猫这件事,是一次男女不同消费观念,以及新旧亲密关系理念的大乱炖。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观念都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混乱时代。
所以,胖猫事件到最后又回到了金钱问题
女:妈的男的真抠,就会算账
男:妈的还好会算账,不然被女的坑死
最终导致:男性付出意识进一步降低
女性对付出意识的筛选进一步严格
两边更难匹配到一起去。
所以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我作为异性恋,将继续扮演被动挨打的角色😭,成为鄙视链的最底层
最后,在这么一个逆风局,我竟然选择备婚,真是逆风局局长了家人们,赶紧关注下比子的备婚号吧,以后备婚内容都偷偷发在这里👇,免得被骂死了呜呜呜呜😭!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
审阅:小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