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车的时候,如果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打游戏、打电话、看视频,你会觉得内心忐忑吗?和酒驾、疲劳驾驶不同,这类行为叫做“分心驾驶”
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哪怕只是被手机“硬控”两秒钟,车子就可能开出去五六十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很难及时应对。比如2022年,美国有8%的致命车祸是因为分心驾驶,这其中还有12%的事故是由于至少有一方在使用手机,最终导致402人死于车祸。
考虑到分心驾驶带来的危害,绝大多数国家的交通法规都不允许司机在开车过程中打手持电话、看视频等。
但与此同时,使用免提、蓝牙耳机设备打电话通常是可以的。如果硬要划分一条线,只要司机不是拿着手机或者看着手机,就不会被视为违章。
这意味着使用免提要比手持电话更加安全吗?
人类终究不是一心二用的动物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使用手机造成的分心更多来自于思维认知的干扰而非身体干扰——司机的双手握紧方向盘,双眼始终盯着路面,但通话过程中大脑的认知是被占用的。哪怕在结束通话后,司机也会因为“宿醉效应”,在接下来将近半分钟的时间内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在驾驶上。
这也就是比视觉、听觉分心潜藏更深的“认知分心”,这种一心二用的状态会显著提高驾驶的风险。
认知分心会显著提高驾驶的风险丨图虫创意
同样是谈话,乘客和司机聊天也会造成分心,但一些研究者认为,乘客会有意无意地判断周遭环境,一些比较分散精力的对话往往发生在路况较好的时候,一旦路况变得复杂,乘客会下意识减少对话,甚至反过来帮助司机提示路况。
但打电话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手持还是免提,电话另一头的人看不到路况,更有可能持续性占用司机的注意力。
还有研究者认为,司机在打免提电话的时候,会因为觉得比手持电话安全,反而降低自己的警觉性,从而分心驾驶。
这都表明,使用免提造成的认知分心并没有比手持电话更安全。
既然同样危险,为啥不禁止开车打免提? 
是否有交通法规严格到禁止开车时使用免提电话呢?禁了,但也没完全禁。
比如在美国,大多数州政府都颁布了自己的《免提驾驶法》,一些地区会禁止18岁以下的青年、新手司机、公交车司机使用手机,包括免提功能,但对于其他情况下使用免提没有做出限制。
但仔细想想,就算那些有条件的免提禁止,真的有切实可行的技术能进行有效监管吗?
比如路口的电子眼再配合图像识别技术,可以清楚地拍摄到司机是否系安全带或者在玩手机,再回传给交警进行二次复核。但免提打电话是难以通过一张照片判断的,比如头发稍长就会盖住蓝牙耳机。
免提打电话是难以通过一张照片判断的丨Pixabay
如果像网约车一样使用车内音频录音,再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录音内容做出是否打电话的判断,可能是个更加精确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目前也只能用于网约车和公交车这种需要对乘客安全负责的场景,在私家车上强行使用,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将会成为更大的隐患
这里还存在社会认可度的问题。就拿道路上的电子探头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对它的反感与日俱增。据统计,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截至202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2.81亿辆,平均每辆车罚款超过千元。开车的时候下意识挠下脸都有可能被算作违章,也难怪大家逐渐质疑更多的电子探头是不是“为罚而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免提驾驶都要被处罚,显然是大家难以接受的。
相比之下,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让免提和打手持电话不再具有风险。接下来很自然地会想到:自动驾驶能战胜分心驾驶吗?
 自动驾驶VS分心驾驶
这事儿还挺微妙的。自动驾驶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路况和潜在危险进行提醒,但目前绝大多数汽车只能达到L2等级的自动驾驶——更严谨的说应该是“辅助驾驶”,驾驶任务的大头依旧落在了人类司机身上
汽车厂商往往更愿意将自己的L2技术包装成高端的自动驾驶,让消费者逐渐卸下自己的警觉——觉得有技术加持,自己开车的时候看会儿手机、打会儿电话也没啥吧。而绝大多数的自动驾驶事故正是因为司机过于相信系统,当危险来临时,自己的认知早已游离在外,手速也无法力挽狂澜,最终酿成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自动驾驶反而成了分心驾驶的“帮凶”。
目前的自动驾驶,驾驶任务的大头依旧在人类司机身上丨图虫创意
其实哪怕是更先进的L3,也仅仅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想要更安全,不仅要限速,有的还只能在限定路段才能开启自动驾驶,司机还是要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只能说,定语足够多,谁还不是个王者呢?
想要靠自动驾驶技术消灭分心驾驶,还再等几年吧!
所以,就目前来说,想要避免分心驾驶还得靠自己,哪怕是不得不接的免提电话也尽量速战速决吧!切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参考文献
[1]Traffic Safety Facts Research Note: Destracted Driving in 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3]Mass.gov Hands-Free Law
[4]The Conversation: Even hands-free, phones and their apps cause dangerously distracted driving
[5]Backer-Grøndahl A, Sagberg F. Driving and telephoning: Relative accident risk when using hand-held and hands-free mobile phones[J]. Safety science, 2011, 49(2): 324-330.
[6]Briggs G F, Hole G J, Land M F. Imagery-inducing distraction leads to cognitive tunnelling and deteriorated driving performanc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16, 38: 106-117.
[7]Wikipedia: Restrictions on cell phone use while dr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8]中国青年网:人大代表:去年(2020)全国交通罚款约3000亿元,建议清理不合理的“电子警察”
作者:小奶牛
编辑:黎小球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果壳汽车组 出品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