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徐达内  主笔:尤安  责编:二蔓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文章已获授权

这两年,你有没有聊过这么一种天:
中午还和你一起吃饭的同事,下午收拾桌子离职了。
你小心翼翼问,以后打算怎么办?空窗怎么办?房贷怎么办?
他大手一挥说,大不了就自己干。哪怕没车开滴滴,没钱开店,至少待会儿到家就能去开个账号做博主、做主播。那么多人都做出来了,我也去摸索摸索。
好像,也对。今天很多人都说:
做自媒体是这个时代最适合普通人的杠杆生意。
几个月之后,说不定故事会变成:
你辛辛苦苦加夜班,他东游西逛拍抖音。
你伺候客户受气,他吃吃喝喝发小红书。
最后一看,你奋斗十年,还要担心裁员,他从零开始,可能月入五万......

等等,做自媒体赚钱,真这么简单吗?
我听过很多人,和我说过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比如,抖音的小杨哥、董宇辉,微信公众号的六神磊磊、小声比比,B站的百万up主Tim...
每次和这些真的在内容平台上赚到钱的人聊完,我都有一种感觉:
做自媒体赚钱这事,绝不简单。
所以,今天要做博主、做主播...靠自媒体赚钱,到底应该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陪着问道中国的20多位企业家们,去了一家公司参访,它的生态位很有意思,给这个问题带来了一套很独特的思路。
这家公司叫:新榜。
新榜是做什么的?
新榜,是做新媒体榜单起步的,像胡润百富榜一样,每周各个平台,各个大V,在各自的赛道里排到什么位置,谁是头部?你都可以在它发布的榜单上看到。
换句话说,它刚好站在两拨人的中间。
一拨,是“靠内容赚钱的人”,比如博主、主播。一拨,是“给内容花钱的人”,比如品牌商。为他们提供内容资产管理。为他们提供营销投放服务。
十年下来,它对内容的理解,都非常深刻。所以,我专门请教了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我问他,能不能请你和我们聊聊:
今天做内容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几大内容平台,都有哪些特点?
听完后,我觉得特别有收获。
因为上面的几个问题,
随便一个
展开来看,你都可以搜出几百页的分析。

但高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一句话点破本质。
徐达内用7句话,总结了今天7大内容平台的特点。
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
每一个平台,都是不一样的机会,对应不一样的赚钱思路。
今天,我争取把这7句话,7大内容平台,和背后的7种赚钱思路,尽量原汁原味地讲给你听。
7个平台一次看完,可能有点挑战,你也可以先挑你最感兴趣的看。
比如,这两年全世界都感兴趣的抖音。
音:这是不是很“牛
徐达内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抖音上最爆款的内容,他会说:
“这是不是很牛?”
一个看房视频,讲这个房子有多好,很正常。
但讲这个房子其实是神秘的中国十大豪宅之首,就很牛。
如果,看完还刷卡自己买下来呢?
哇,好牛。
一个跳舞视频,跳得标准又好看,很正常。但跳得匪夷所思却丝滑,就很牛。
如果,还把这个舞命名为“科目三”呢?
哇,好牛。
非常人,非常事,带来非常厉害,且不同质化的刺激体验。真牛。
抖音上的视频,为什么这么牛?
徐达内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你看得见的:美好。
抖音的slogan里写的就是:记录美好生活。
这种“美好”,可以是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雪狐,也可以是去这些地方玩的旅行特种兵。
总之,这个世界有什么美好,你打开抖音都能看到。
一个,是你看不见的:算法。
抖音攻陷全球,独步天下的一大核心能力,就是它的算法。
用户画像,兴趣标签,内容特征,精准推荐...
总之,你喜欢什么,它就能推给你什么。
懂了。这么出来的内容,难怪那么多人爱。更难怪,今天问哪里还有机会?很多人都会告诉你:
快去做抖音啊。
人多,钱多,涨粉赚钱那都是风口上的速度。
前段时间,我和吴晓波老师做访谈时,也聊到了这个速度。他说,前两年就发现,抖音上有很多粉丝上千万的博主,真厉害,真想和他们聊聊。可是,一两年后再找他们,发现当年那些大号,基本全都死光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拨千万博主。
为什么会这样?不如,我们重新倒个带,再回到徐达内的那2个关键词里看看。
你说,那个“美好”,指的真的是“下班回家泡个脚”的那种美好生活吗?
不是的。只是“美好”还不够,还要够“牛
能在抖音里突围,成为爆款的内容,一定是比平常的美好更美好的世界。
比如,一晚能卖一个亿的小杨哥,直播间里永远不会只有事无巨细的产品介绍,还有无数让人想不到的反应,停不下的笑。
你说,那个“算法”,强悍的只是能精准推荐,让用户刷到停不下来吗?
不是的。只是“精准还不够,还要够“牛
人天生喜新厌旧,所以平台要留人,也要让自己能不停地有更新、更差异化、更厉害的内容。
比如,给一个常给“法国相关视频点赞的用户,一直推送讲塞纳河畔多浪漫的视频,用户可能会看腻,但推送一个讲“塞纳河水有多臭的视频,却能让他更有新鲜感。
怎么才能做到这些?
通过算法,鼓励内容创作者,生产更“牛”的内容。

今天哪怕你已经有500万个粉丝,而另一个博主只有5个粉丝,但只要他的内容比你的内容更“牛”,算法就会把他的内容推进更大的流量池,让更多人刷到。
抖音的底层逻辑,不是让一个账号和另一个账号的竞争,而是一个内容和另一个内容的竞争。
怎么才能做出更有竞争力的内容?我适不适合在抖音做?
徐达内提到的另外两个词,让我挺感慨。
第一,表演。
以前的自媒体,更多注重的是表达。
什么是表达?
比如:“这个烧烤真好吃,吃进嘴里有三个层次。
但是,当内容的介质变成视频,竞争的维度除了表达,还拓展到了能把表达变得“看起来更美好”的表演。
烧烤好吃,不在于嘴里感觉到的味道层次,还在于一整套的“眉飞色舞”和“抑扬顿挫”。
比如:“今天我吃了一家烧烤。家人们谁懂啊?天哪,这烧烤简直能把我香迷糊。
徐达内说,今天在抖音上,不表演,几乎很难构成一个爆款。
这里的“表演”,指的不一定是虚构和欺骗,但一定是能放得开自己,不被束缚。
很多心里迈不过这个坎,在表演上发力有局限的人,会遇到挑战。
第二,流量。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买流量。
徐达内说,以前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哎呀,做内容嘛,我内容好就行了,买啥流量啊?那不是水军吗?
可是今天,在抖音上做内容,买一点流量的加推,让平台把你的内容推到更大的流量池里,推到更多的人面前,已经非常常见。
你投足够多的钱,张一鸣一定会给你回报。大力出奇迹。
2024年,抖音上的用户已经超过10个亿。酒香也怕巷子深。
表演。流量。
美好的世界。强悍的算法。
有意思。可是,如果我不是这种很“牛”的风格,是不是就不适合做博主了?
当然不。比如,你可以看看隔壁快手。
快手:这是不是很“中?
快手,比抖音还大5岁。
很多人刚开始想到它们俩的内容时,都会想到同一个词:下沉。
和抖音内容还是不一样,
徐达内给快手内容的一句话总结是:

“这是不是很中?”
什么是很“中”?和很“牛”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好”的意思吗?
曾听过一个比方,很有意思:
如果抖音,是一个有很多摊主在吆喝叫卖的集市,那么快手,就更像是一个有很多老乡在嗑瓜子聊八卦的村口。
都是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但气氛到底还是不一样。
“村口”的爆款,不见得要有十大豪宅、埃菲尔铁塔、甚至跳的舞也不一定要像科目三那么丝滑。
一个接地气的剥玉米祖传小妙招,一句能把老乡逗乐的“奥利给”,也有机会突围。
徐达内说,比起抖音,快手更下沉,以三四线的城镇、乡镇等为主。
它整体的表达方式,也会更加的接地气,更加原生态。
我知道了。没有冒犯的意思啊,但这是不是意味着:
快手里的人,数量更少,消费力更低呢?在快手做,还有机会吗?
好问题。今天的抖音,已经是全民APP,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7亿
真牛。那快手呢?
今天的快手,也许不在很多北上广打工人的手机里,说来惭愧,我的手机里,之前也没有。
但你猜,今天的快手,月活跃用户数量是多少?
翻开刚发布不久的快手2023年度财报,你会看到,快手在第四季度,也超过了7亿。
7亿“老铁”的消费力,是什么级别?
财报显示,快手的全年电商交易额(GMV)也已经破了万亿,达到1.18万亿元,成为了继淘天、京东、拼多多、抖音之后,第5家GMV规模突破万亿的平台。
太“中”了。这么“中”的快手,更适合什么样的人?适合我吗?
这样,先问你个问题:
集市逛街的人买东西,和村口聊天的老乡买东西,有什么区别?
徐达内举了几个例子。他说:
如果卖美妆,尤其是欧美进口美妆,那么抖音可能会远远超过快手。
但是,但是,如果卖汽车,尤其是适合开回老家的汽车,或者其他更适合“老乡”的产品,那么快手的推广力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有意思。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抖音和快手各自给自己电商下的定义:
抖音,叫兴趣电商。快手,叫信任电商。
基于兴趣,在集市里逛逛。基于信任,听老乡推荐。
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两种不一样的机会。
当然,机会还不止两个。
B站:这是不是很“酷

同样月活跃用户数上亿的,还有B站。徐达内给B站的一句话总结是:
“这是不是很酷?”
什么意思,这还要从“什么是B站?”说起。
我猜,很多和我一样70后的朋友,手机里不一定有。但我的小破公司里,很多90后、00后的小伙伴们每次一说到B站,一个个都不困了。
他们会说,你看动漫吗?你知道什么是番剧吗?你了解二次元吗?
徐达内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B站,是更属于年轻人的。
这样的平台,爆款内容都有什么特点?
不就是大学生社团里流行的那些东西?动漫?唱唱跳跳?吃喝玩乐?
不。远远不止。
今年初,我曾参访了一家B站的百万UP主的公司:影视飓风。它的创始人Tim,是95后。
你猜,为了做一条视频,他的团队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买下一颗卫星,再用火箭把它发上天。
这条耗时2年半,耗资几百万的视频一出,迅速冲到了B站第一。
而早在更多年之前,另一个爆款,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2016年,有一个纪录片,在央视播了,收视一般。在很多其它平台播了,播放也一般。但在B站播出后,却爆了。
这个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别误解年轻人的平台。在这里,要竞争突围,一点也不会更轻松。
徐达内说,今天的B站里,已经有很多品质非常高的内容。
很多人会在B站刷高品质的纪录片、学哈佛的公开课,看那些硬核到几乎天才的测评。
这,就是徐达内说的 :“这是不是很酷?”
在这个年轻人为主的平台,要能做到爆款,你的内容得足够酷。
不一定“好”得足够大众,但一定“好”得足够大胆,足够先锋,足够极致。
所以,做到足够酷,我就能在B站赚到钱吗?
徐达内说,不一定。因为,在内容里,更准确地说,至少在To C的内容里,有一个魔咒:
你的内容品质越高,赚的钱并不一定越高。甚至,还可能越低。
为什么?
因为,你的内容品质越高,越硬核,吸引来的人,信息品味越高、鉴赏能力越强。
而这,往往也意味着,他们更理性。更不容易冲动下单。
那怎么办?
今天,很多人聊到B站,都会提到一个词:“为爱发电”。
可是,如果我就是要追求“商业变现”呢?
你还可以看看,小红书。
小红书:这是不是很“美

“终于来到我最喜欢的一个平台了,让我喝口水。”
说到小红书时,徐达内说了这么一句。
可是,小红书,不是女性为主的平台吗?
没错。同样是年轻人为主的平台,但比起大学生社团,小红书更像是一个闺蜜喝下午茶的地方。
有数据显示,小红书的男女比例达到3:7。这意味着什么?
徐达内给小红书内容的一句话总结是:
“这是不是很美?”
打开小红书,第一个跳进视线的,永远是大幅大幅的图片。
这个沙滩,居然是粉红色的!是不是很美?
这款面膜,像水晶一样blingbling!是不是很美?
这支口红,涂上简直秒变富家千金!是不是很美?
真美。而“真美的图片下面,往往都会跟着这样的评论:
"这么美,哪里买的啊?有没有链接?”
今天,很多品牌,尤其是女性用户为主的,都喜欢去小红书上投钱、做广告。
怎么投?徐达内说,今天在小红书上做推广、做营销,有一个投放逻辑,叫KFS。
嗯,不是那个KFC,是KFS:
K,是KOL/KOC,就是投放那些在小红书上有影响力的博主;
F,是Feeds,就是用户们会刷到的信息流。
S,是Search,就是搜索。
其中,小红书和其他平台最不一样的特点,就是那个S。
今天,很多人还把小红书当一个分享好物的内容平台。
但其实,小红书已经一个非常强、非常深入的搜索引擎了。
很多人做消费决策、生活决策时,都会习惯打开小红书,搜攻略。
五一去哪儿旅行?新出的那款咖啡到底好不好喝?给爸妈买鞋要注意什么?
徐达内说,他很喜欢小红书,就是因为搜起这些来,很好用。
说到这里,我又惭愧了。我的手机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装小红书。
但这不妨碍已经有无数人告诉我,在他们那里,小红书已经取代了其它搜索引擎。
他们相信在小红书,有足够多的真诚的干货分享,能更高效地搜到有价值的内容。
不但有抖音、快手、B站这些平台的“刷”的逻辑,还跑通了“搜”的逻辑。真了不起。
而这个搜索,还会导致另一件事。徐达内把它称之为:良性的马太效应。
什么意思?
徐达内说,在抖音,粉丝100万的博主,挣不到钱的也比比皆是。
但是,在小红书,可能一个粉丝5000的博主,就可能有人来找你,问你能不能帮我发个笔记,找你要报价了。
更值得提醒的是,做过视频的都知道,拍一条视频,是一件成本不低的事。
然而,做一个小红书的图文笔记,凑个美美的九宫格,却是很多普通人也能做到的事。
更低的创作门槛,更多的赚钱机会。甚至,不用辞职,也可以做。
这些,都让小红书的KOC特别繁荣。不用做到特别强的大V,普通人也能接到单,赚到钱。
徐达内说,过去的2年里,小红书增长非常快,DAU(日活跃用户数量)翻了一倍多,是几大内容平台里,除了微信视频号外,增长最快的。
或许,是时候去小红书,把自己的号再做一遍了。
博:这是不是很“气

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
说了那么多,你还记得曾经的“双微一抖”吗?
“双微”之一的“微博,这个经历了最多岁月的内容平台,内容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徐达内给的一句话总结是:
“这是不是很气?”
这个高管,居然说“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这是不是很气?
那个男的,居然在离婚当天把老婆砍死了!这是不是很气?
比赛唱歌,居然第一名、第二名全是外国人!这是不是很气?
微博,也是内容平台,但是,不是集市、不是村口、不是社团、也不是茶餐厅...
那是什么?徐达内说微博,是这几大平台里,最接近经典意义上的舆论场。
成立之后的20多年里,这个舆论场最不缺的,就是热搜。
谁谁谁出轨了,谁谁谁塌房了,谁谁谁辱华了......
这些热搜,面向全民,数据无论从用户体量,还是传播影响力,都是扛把子的级别。
但是,这是适合谁的机会呢?
徐达内聊到了3个微博的特点,你先听听看。
第一,引导能力强。舆论场,商业变现不一定强,但议程设置的能力一定强。很能带节奏。
第二,数据量级大。有水军,也有真情实感的几亿人。
第三,天生容易吵架。什么是吵架?你一句,我一句。就像微博的“转发”。如果,外面还有一圈观众围观吃瓜,就更带感了。就像微博的“话题”。
听起来,好像只有娱乐明星,公关宣传,最适合在微博发力?
也不一定。徐达内说,这里面也可能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品类。
比如,最近很多汽车行业的老板,重视微博的发布,甚至已经超过了抖音。
微信公众号:这是不是很“懂

现在,终于来到了国民度第一的平台:微信。
微信,严格意义上,有2个内容平台:公众号和视频号。
先说,你现在在看的这个公众号吧。
今天,很多人说,公众号早就过了红利期了。日薄西山,大势已去。
现在做公众号,还有什么机会?
我很想问问现在正在看这个公众号的你,怎么看?
徐达内的看法是,首先,必须承认,微信的风头和收入,确实都被抖音分走了一些。
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2018年的巅峰期,确实是公众号机会最多的时候。
而今天,公众号整体的活跃度下降了,广告投放也被抖音等吸走了一部分。
所以,现在做公众号,真的没机会了吗?
先别急。徐达内继续说,去年有个朋友却和他说,他的公众号,回到了2016年的全盛期,每天都有不少新增的用户。
他怎么做到的?靠给餐饮行业做深度分析,聊餐饮的逻辑,行业的做法,小白怎么入手,设备怎么回收...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感慨。
你现在在看的这个“刘润”公众号,是2013年诞生的。
那不是刚好赶上了红利期?

很可惜,并没有。因为一开始,我只是把公众号当成一个朋友圈,想起来才发,并没有怎么经营。

后来,很多朋友提醒我:你应该赶紧好好做自己的公众号。于是2017年,这个公众号才正式开始有规律地更新。
到了2018年,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达到了12万。终于,算是有人看了。
但是,这一年,也是很多人开始说“公众号的红利已经没有了”的一年。
错过了红利期,怎么办?
我们做了一个选择:把以前的一周2更,变成一周7更。从2018年开始,每天都交付一篇有价值的原创文章。

今天,公众号的文章,已经来到了第2252篇。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也已经从10多万,变成了400多万。
何其有幸。
未来,还会这么幸运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先看看徐达内给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一句话总结:
“这是不是很懂?”
你知道,这个定律的原理是什么吗?
你知道,这个现象的逻辑是什么吗?
你知道,这个事件的本质是什么吗?
徐达内说,视频,更偏视觉上的刺激,而文字,更强调逻辑。
这也意味着,在以图文为主要承载形式的公众号上,那些强逻辑,有深度思考和分析的内容,依然有机会。
比如深度垂直的商业分析、专业科普...
如果,你恰好也相信深度思考的价值,那或许,你不一定要急着逼自己换赛道。
公众号,依然可以是你的阵地。
总有一些文字,很难被视频取代。
微信视频号:这是不是很“好

但是,文字不会被视频完全取代,不代表微信只做公众号。
徐达内说,怎么理解微信做视频号?
你可以理解为,腾讯在对抗抖音试了很多种方法,失败了以后,最后决定把家里的长子派出来再战一轮。
对于微信视频号的内容,徐达内给出的一句话总结是:
“这是不是很好?”
婆媳,少点计较才能家和万事兴。这是不是很好?
今天,终于轮到日本羡慕我们了。这是不是很好?
人生,就是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不是很好?
如果你刷过视频号,你可能会发现,这些都是视频号上,很容易获得高赞的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
徐达内说,因为搭载在微信这么一个产品上,视频号天生就是一个全民内容。
但这个“全民”,和抖音的“全民”还是有些不一样。
在视频号,中老年用户的比例,会比较多一点。平均岁数,可能在30岁、40岁甚至更大。
这样的人群,会更偏好贴合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
比如,讲国学的,讲养生的,讲忠孝礼义仁的。徐达内说:“我一个舅妈,甚至天天给我转观音菩萨。
啊?那这不就是老龄化吗?我把精力投到这里,还有必要吗?
徐达内说,自信点。
去年,他去一个头部大厂参加活动,中午吃饭的时候看表单,发现活动邀请的视频创作者,居然几乎全是视频号的博主。
他问那个大厂的朋友,你们为什么会主选视频号的创作者?抖音不香吗?朋友回了他两个原因:
一,抖音也香。但是,前几年该布局的,已经布局好了。
二,视频号值得。因为,视频号的中老年用户,除了中老年,还有消费力,决策力和影响力。
他们买起快消品不一定有优势,但你卖的要是翡翠,枸杞,丝巾呢?
徐达内说,今天的视频号,整体还和抖音还有不小的差距,很多电商方面的基建,也还在完善中。
但是,视频号的增长,每年都在翻倍以上。
这样的增长,在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普遍退热的今天,是很多人想尽办法,都希望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微博。公众号。视频号。
牛。中。酷。美。气。懂。好。
7大平台,7个特点。
这也意味着,7种不同的赚钱的机会和思路。
你喜欢哪个平台?又适合哪个平台?哪里才是属于你的机会?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有一点,对你我来说都一样:
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祝你,看懂,选对,抓住机会。
*文章为徐达内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