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5月20日是赖清德就职演讲的日子。
根据岛内的一些消息源,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内容由政策和文稿小组专门研拟,两岸关系部分整体上将延续《蔡英文路线》,宣称所谓和平稳定现状“承诺不变、善意不变”的主轴。
至于是否加入候任陆委会主委邱垂正提出的“两个正视”以及蔡英文后期不断叫嚣的“互不隶属”,则是各方观察的重要指标。
当然,也有民间乐观派期盼出现“中华民族”等积极表述,但总的来看可能性不大。
美国方面,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布林肯前秘书)于3月31日至4月6日访台一周,外界猜测此行跟最终敲定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密切相关。
类似的剧情并不罕见,比如陈水扁曾透露过,2000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是他亲自执笔的,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薄瑞光多次关切演说内容。 
大陆方面对于赖清德的讲话自然不会抱有任何期待,但如果赖触碰到了一些“红线”,则有可能做出反应,具体视情况而定。
实际上,大陆的反应往往不是西方媒体揣测的那样,2024年1月13日投票前夕,许多观察家预计,如果赖清德当选大陆将做出比2022年佩洛西访台时更激烈的反应,然而事实并没有发生。
这说明其背后另有一套逻辑。
4月25日,赖清德几经周旋终于率核心团队成员亮相。人事即政治,赖团队的构成情况成为各方推测民进党未来四年宏观思路的窗口。
正文
大陆会如何应对赖清德的四年呢,是不是像一些岛内学者和西方政客所说的“躲不过”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正向逻辑去做推演。
兹事体大,如果大陆真有明确的“时间计划”,那应该存在非常可靠的迹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