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我一直觉得,有两大经典,是孩子们一定要读的。
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一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璧”。
《史记》孩子们估计都接触过,但后者,则很少有人能完整读下来。
▽资治通鉴原文节选
包括一些大人在内,对它的了解可能也仅限于:
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战国到五代,整整1362年的历史,价值非常高。
其实在过去,《资治通鉴》一直有“帝王教科书”的美称,像朱元璋、康熙、乾隆……历代皇帝都对它情有独钟。
毛爷爷一生读过它17遍,还说:“每读都获益匪浅。”
它还曾多次登上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榜前10名,被一遍又一遍推荐过。
为什么这么多英雄伟人把它当作枕边书?
其实答案就在书名里,《资治通鉴》的“鉴”,本身就是借鉴、警醒的意思。
所以里面不仅有历史,更有为人处世的智慧,帝王将相的谋略。
用作家张佳玮的话来说:
读《史记》多了,人会热血沸腾;读《通鉴》多了,会考虑做大事前......先学一点逻辑思辨。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能早点读它,将会拥有更缜密的逻辑,更通透的眼光以及更大的人生格局。
于应试来说,《资治通鉴》本身也是部编版教材推荐的必读书。2020年,它还被教育部选入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
▽全部目录在这里,妈妈们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我身边很多牛娃父母也说孩子学校老师点名要求读《资治通鉴》,像人大附中这种顶级牛校,也是直接给孩子们提出了读《资治通鉴》的要求。
从小学到高中,很多我们熟悉的课文,比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孙权劝学》《赤壁之战》……还有很多关键的历史大事件,比如三家分晋、围魏救赵、长平之战……都出自《资治通鉴》。
话又说回来,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讲,这部经典阅读门槛实在很高。
首先,它体量太大,原著294卷,300多万字,大人听着都有点头皮发麻。
再有,它不像《史记》那样,主体是人物故事,阅读趣味小,生僻字多,语言晦涩难懂。
也有很多妈妈留言,问有没有适合孩子读的版本。
说实话,我一直在找,但《资治通鉴》本身就是公版书,各种版本多如牛毛,质量良莠不齐。
有些甚至干脆是原文翻译+注解,内容太过枯燥,孩子根本读不进去。
像这种文学巨著,我还是比较信赖业内那些知名的,比较权威的出版社。
比如今天分享的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就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的江湖地位自不必说,像一些必读必看的经典作品,我女儿老师都会直接要求是人民文学版本的。
这套书一共有8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包括:
《统一列国》
《大汉雄风》
《大汉雄风Ⅱ》
《三国鼎立》
《两晋烽烟》
《南北对峙》
《隋唐气象》
《残唐五代》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参团
我仔细翻阅了下,这套书有这几个特色,是市面上其他版本不具备的。
#01
科学裁剪,删去冗长
同时保留历史连贯性,系统性
前面提过,读《资治通鉴》第一个门槛就是体量。
它讲的是16个朝代的历史,哪怕作者司马光本人已经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篇幅依然很长,孩子很难读下来。
但内容做删减,又对编者的史学功底要求很高,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史,里面很多史料是承上启下的。
调整不得当,很多事件没有前因后果,孩子看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
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很难得的一点,就是它忠于原著,按照朝代顺序,完整演绎1362年的漫长历史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同时,它又做了合适的删减,把大部头变成了358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没有一点冗余繁复。
向下滑动查看目录内容
书中每个故事都非常有代表性,平均每个故事展现3-4年的历史。
而且彼此之间相互连接,一个事件的了结,往往会导致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比如第一册《统一列国》开篇,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以赵襄子成功杀死智襄子为结局。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第二篇则延续上一篇,讲明了赵襄子为什么对智襄子深恶痛绝。
这样环环相扣,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让孩子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教材篇幅有限,很多重大事件可能仅仅是一笔带过。
这套书能把课本上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扩充增加知识储备。而且每个故事也足够生动有趣,充满画面感,能吊起孩子的阅读胃口。
 比如“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孙膑是这样出场的:
“……只见他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然而一双看似呆滞的眼睛里,却不时地闪烁着机警的光芒……”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整本书读下来,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连续剧,也能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02
1800个成语
培养孩子语言运用能力
看书名就知道,这套书是以成语为线索,给孩子讲历史的。
每个故事开始前,都会抛出一个成语,并附上原文出处和白话译文,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的古文功底。
比如“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出自光武帝刘秀和臣子的对话。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从具体的场景中学习成语,孩子会印象更深刻,记得更牢。
故事结束后,还会有板块总结归纳逐字讲解成语含义,搭配贴近学习生活的例句。
还有近义词、反义词两栏,帮助孩子举一反三,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迁移运用学习成果,打通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
而且每个故事,除了标题中的成语,还会有大量紧贴故事核心的成语。
以“草木皆兵:大秦天王梦断淝水”这一篇为例,它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书中还出现了投鞭断流、筑舍道傍、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行露宿、屐齿之折……
一开始,前秦国主苻坚仗着兵强马壮,自大狂妄,打算一举灭了东晋投鞭断流,大臣们争论不休,难以决定筑舍道傍。东晋宰相谢安听说后,照旧和人下棋游玩,还用别墅做赌注围棋赌墅。苻坚挥师南下,登城眺望,看到对面山上草木皆兵,心生恐惧。果然,秦军战败,狼狈逃跑。半路上,秦兵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追兵来了,于是加速行军草行露宿。晋军传来捷报,谢安按捺不住激动,加快脚步,把脚上穿的木屐的齿都折断了屐齿之折
一个故事就串联起7个成语,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更是比比皆是。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准确运用成语,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本来就是中高考的考点,也是易错点。
而这套书讲到的成语总共有1800多个,可以提前帮孩子做好准备。
#03
1000+条注释
打通学科壁垒
书中1000多处注释,也是增加孩子知识储备的一个窗口。
里面涉及大量地理、官职、诗词、文化常识等内容,能帮孩子涨见识,学知识。
地理
比如现在的河南开封,战国时叫大梁,秦朝时叫开封,隋唐时又叫汴梁。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官职
比如官职:唐朝为什么要设立“节度使”?
文化常识
比如文化常识:春秋战国时,诸侯王为什么都自称“寡人”?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其他知识 …
还有一些注释,为孩子讲解了时令节气、天文星象、民风民俗等内容……
▼民风民俗
▼天文星象
这些细小的知识点,能帮助孩子更流畅地阅读,加深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又能拓宽知识面,建立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04
增加诗文内容
紧跟教改方向
大家都知道,教改以后,古诗文在语文学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套书也相应地增加了不少古诗词的内容
比如大家熟悉的《七步诗》,就出现在第四册《三国鼎立》中;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可以在《残唐五代》这本书里看到,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则可以在《隋唐气象》这册中看到。
▼白居易的《卖炭翁》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在历史故事中看到这些诗文,孩子会对创作背景有更深的理解。
考虑到文字量和内容深度,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比较适合9-14岁的孩子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树妈优选,立即参团
开团价也挺实惠的,全书8册市场价680元,咱们平台只要299元
另外,现在还给大家争取到了超值赠品前500名下单赠送精美笔记本一个;500-900名下单赠送鼠标垫一个。
我觉得不管是为了学知识,提升成绩,或是拓宽视野和格局,这套书都非常值得孩子阅读,喜欢的妈妈一定要早点加购。
参团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
进入有赞店铺参团。
其他说明:
新疆、西藏地区需补运费20元。
团购周期:
05月18日~05月20日 数量有限 团完即止
客服咨询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进入成长优品公众号

点击左下角小键盘
进行客服咨询、订单查询、进店购买等操作
着急咨询的朋友也可工作时间拨打
客服电话:400-800-697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