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勤贵
来源:郭勤贵(ID:guoqingui72)
90年代初,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向全世界揭示了他独特的投资哲学。他精心挑选的四家公司——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和华盛顿邮报,被他视为“永久控股的公司”。
芒格说一生集中持有三家好公司就够了,巴菲特98演讲中认为不要超过六家:“如果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六个。要是你能找到六个好生意,就已经足够分散了,用不着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赚很多钱。我敢保证,你不把钱投到你最看好的那个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个生意,肯定会掉到沟里。靠第七个生意发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生意发家的人很多。所以,我说任何人,在资金量一般的情况下,要是对自己要投资的生意确实了解,六个就很多了,换了我的话我可能就选三个我最看好的。”
巴菲特声称,“假如你这辈子能跟几家欣欣向荣的伟大公司绑定一辈子,你这辈子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我们拥有3家伟大的公司,出色的企业,它可能伴随我们一生。根据好公司的定义,好公司能够继续好30年,但假如一家公司只能好3年,那就不是好公司。”
巴菲特说,我们认为分散化投资对于任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来说通常没有什么好处。分散化投资是对无知的保护。如果你想确保和大盘相比,你的投资表现不会太差,那就分散化投资,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对那些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进行企业分析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完美的方法。
但如果你知道如何进行企业分析和定价,投资三五十只股票是很疯狂的事,因为一个人很难做到理解这么多家优秀企业。如果真的有这么多优秀企业,但你却将钱投资于吸引力清单上的第30或者35位,同时放弃在第1名上投入更多的钱,这让查理和我感到疯狂。
如果你只需要达到平均水平,分散化投资可能会保住你的饭碗,但在我们看来,这也是在承认自己并不是真正了解自己投资的企业。我可以挑选出我们投资的三个企业,假设我们仅仅投资了这三家,我也会非常高兴。当然,如果有好企业我也愿意继续投资。如果一辈子能发现并投资三家好企业,对个人来说就算成功了,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作为普通的投资人来说,我们最好的办法,就只选取巴菲特最热衷的核心方法就可以,不用考虑巴菲特其他的太多的操作。
我们普通投资人资金量不算很大,只要努力寻找能伴随一生的好公司,并且不断的在持有过程中遭遇大跌时候,追加更多的股数,那么最终一生的财富无忧。
减少我们一生中的投资判断,就会大大增强我们的获胜的概率和复利累积的顺畅程度。因此我们努力在选择我们一生,甚至下一代都不需要卖出的优质股的股票。让最好的企业不断的进行复利的拓展,我们也就能收获到最佳的复利的收益
巴菲特还说,
“我死后,你要把财产的90%都投资在标普500指数基金上”。这是巴菲特公开的留给妻子的遗嘱。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买标普500指数能战胜90%的基金经理。
先看看巴菲特持仓明细情况
第一名:可口可乐,持股时间35年,获利18倍;
第二名:美国运通,持股时间30年,获利30倍;
第三名:穆迪,持股时间23年,获利40倍;
第四名:环球人寿,持股时间22年,获利5倍;
第五名:宝洁,持股时间18年,获利2倍;
第六名:强生,持股时间17年,获利1倍;
第七名:美国合众银行,持股时间17年,获利0.5倍;
第八名:UPS快递,持股时间17年,获利2倍;
第九名:亿滋,持股时间16年,获利2倍;
第十名:比亚迪,持股时间14年,获利10倍。
巴菲特眼中的好公司标准
第一、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权
一家公司持有的经营业务的特许权,就是公司制造某个产品或提供某个服务,人们是否能得到或必须拥有其产品或服务。
巴菲特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理解经营特许权:(1)被人需要,是指公司所产生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普通大众生活中所需要的;(2)价格自由,是指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具有自主定价权,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通货水平提高价格;(3)不受管制,是指公司的发展规模不会受到政府管制。

第二、高于平均值的净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说,如果只看一个企业财务指标投资,那我就选净资产收益率(ROE)。他的黄金搭档芒格也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取得的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差无几。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多少才合适呢?通常来说,越高越好,最小值不应低于银行利率。一家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为15%左右,最低为12%。
对于投资者来说,一般要看企业过去连续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未来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一家公司,只有长期净资产收益率稳定,才是一家好的公司。

第三、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
一家公司需要将其净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作资本开支,以维持正常经营活动。那些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通常具有轻资产特征,在经营活动中,公司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以及研究开发,这样公司就可以将大部分的利润回报给股东。
通过分析公司过去10年的现金流量表,将公司10年来的累计资本开支与该公司同期的累积净利润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该比例保持在低于25%的水平,则表明这家公司很可能具有有利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第四、较高释放现金流的能力
巴菲特喜欢购买能够产生健康现金流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可以看到扎实可靠的利润,通过分析它们多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确定10年之后公司能够创造多少现金流。
一家公司现金流的产生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二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是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一家优秀的公司能够多年持续产生健康的现金流,其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使得公司一直保持着运营收益的现金流入大于运营成本的现金流出。正是这种通过持续经营的方式带来大量现金积累的公司,才能引起巴菲特的兴趣,这类公司往往具有某种极其有利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查看公司过去7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公司的库存现金是由偶然性事件产生的,还是由公司的持续经营盈余产生。
再看看段永平持仓记录
段永平过去曾经最看好的三支股票为,美股的苹果,港股的腾讯与A股的茅台。
自2018年以来,H&H持有过25家公司,曾经或现在持有超过1亿美元的有苹果、伯克希尔、Me­ta、谷歌、亚马逊、迪士尼、阿里巴巴、达美航空和美国银行,小于1亿美元的有拼多多、通用电气、星巴克、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富国银行、3M、ZOOM等。
段永平眼中的好公司标准
标准一、好公司=好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没把商业模式放在第一位那就基本上还不太懂生意,投资会蛮煎熬的。

虽然台积电非常了不起,但商业模式有点累,实在是太重了。台积电一直非常专注在他们做的事情上,结果也确实非常了不起。但投资是全方位比较的,我会更倾向于商业模式更好一点的公司。

定性比定量分析重要,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把绝大多数公司都过滤掉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所以这些年想通了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模式。这点通了以后,投资确实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

好的商业模式一般都有很强大的护城河。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看懂护城河对投资很重要。企业文化对建立和维护护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好的产品的寿命是非常有限的,好的生意模式可以让好的产品的寿命大幅度提高。

好的商业模式不应该长期获利平平,但短期有可能。我认为,好的商业模式的定义包含“未来”获利能力强,而“未来”指的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商业模式像马,管理层加企业文化像骑师,经营结果就是比赛结果。不过,企业经营不像赛马那么短时间而已。

从5-10年的角度看,CEO至关重要。从10-50年的角度看,董事会很重要,因为董事会能找出好的CEO。从更长时间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维持有一个好的董事会。
标准二、好公司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就会更容易坚持做对的事情
所谓“好公司”,是有原则的公司,不是单纯利润导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对的公司。事情做对的过程是个学习的过程,谁都会犯错误,好公司也不例外。

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会更容易坚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更不容易做错的事情,就不大会受到短期的诱惑而偏离大方向。有“利润之上”追求并不是好企业的充分条件,但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成为好企业的概率要比一般企业大很多,时间越长差别越大。

“利润之上”的追求指的是,把消费者需求放在公司短期利益前面。多数公司碰到问题时讨论的都是有没有钱赚的问题,而有“利润之上追求”的公司碰到问题时可能会先问一句,“这是对的事情吗?这是应该赚的钱吗?”......其实(当下)差别很小,但20年后差别很大。

正直和诚信——integrity,这是所有伟大企业的共性,也是出问题企业的最大“漏斗”。
“长长的坡”不光指的是行业,还包括企业本身能否长跑,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一个企业要长期做下去,要保持竞争力,要基业长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模仿,而文化是不可以模仿的。

好的企业文化是能管到制度管不过来的东西,不是个神秘的咒语。制度是强制性的,文化则不完全是。建立好的企业文化非常难,破坏起来非常容易。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少犯原则性错误,战略出错的概率低,从而可以走得更远。

我如果不信任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层了,我会决定离开的。对我来说,要搞懂公司经营的每个细节来决定投反对票还是赞成票是件很费时的事情,比搞懂商业模式或者是企业文化可能还要难。

如果整体上我看不懂公司的某些重要行为,我多数会选择离开,虽然这样也会犯错,但比老是很膈应要舒服很多。

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没有理想主义做不大,不理解现实走不远。投资其实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一个既完美又便宜的公司(股票),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目标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positive和negative),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

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 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享受公司成长远好过心随股动。

差异化不大的产品,不靠价格战都很难走下去。
差异化的定义就是:用户需要但别人没能满足的东西。

所谓“秒成”渣渣的实际上本来就是渣渣。“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用户需要但同行还没满足的东西”,潜在前提是至少要有“同行已经满足了的用户需要的东西”。

在有好产品的前提下,渠道会变得没那么重要。最好的渠道就是像苹果店这种模式,渠道完全和公司文化吻合,不然就是尽量朝这个方向努力。

差异化不大的产品,不靠价格战都很难走下去。个别走的早的公司也许日子能好过一些,但也未必。

多元化一般是主业不够强,想靠多元化找出路,结果找了一条岔路。

企业初期有一个大的愿景非常重要,差别在于用什么办法去达到。用消费者导向去达到愿景目标是本手。

标准三、做好公司的秘诀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做正确的事情会少折腾很多。
设定投资目标是件蛮愚蠢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当你有了每年增长多少百分比的目标之后,你早晚会做出很愚蠢的事情。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改正错误要尽快,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错了就改很好,改第二次也很好哈。
在错误的路上奔跑的人,谁在乎他到底犯了哪些错误呢?结局从一开始就确定了。
我们总是说,量不重要,利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做对的事情,要找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想法满足。
很多人都希望知道把公司做好的秘诀是什么,其实秘诀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好的公司都一定是有一个长长的“Stop doing list”,就是“不做的事情”。“不做的事情”分两类:一类是谁都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欺骗;另一类是和自己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相背离的。
那么,接下来的核心问题是:A股中是否有巴菲特所说的可以绑定一生的3-5家好公司呢?
大消费类中,茅台?
医药中,有谁?
科技股中有中国的苹果吗?
能源中,有西方石油这样的公司吗?
金融公司中有吗?
巴菲特看中的比亚迪可以吗?
如果用找一生伴侣一样,像报考高考志愿一样的谨慎与标准,去选A股的好公司,有吗?选了之后几年都不用看一眼,不用担心涨跌的公司,有吗?
将近5400等多家的A股公司,能找到3-5家绑定一生的公司吗?

从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能找到吗?
从高股息、高分红,新红利公司中能找到巴菲特,段永平说的那样的好公司吗?
今年你来,new mony 形成了新的组合:英伟达+比特币+黄金。
而老钱,old mony 依旧喜欢日本五大商社,美国头部科技公司。
有很多A股老手几十年股海沉浮的经验是,寻找一支安全边际高的股票,低位进入,然后围绕这只股票作波段,仍会有非常好的收益。如何寻找这样的一支股票呢?(按月线,还是年线寻找,向前向后各看10年收益?)
让我们一起寻找A股中最可靠的最想安全持有的3-5家公司,一起慢慢变富!或者寻找一支股票作波段。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