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金正恩近期频繁视察军工企业,至5月17日,这一轮视察应该达到了高潮。接下来,或许会暂停一段时间,关注焦点将转移到其他方向上。
5月17日这一天,金正恩很忙——观摩了导弹总局的新版战术导弹试射,又指导了重要军工企业的生产活动。从朝媒报道的先后顺序上看,大致是看完导弹试射,又转场去了军工厂。
所谓的新版战术导弹,主要是采用了“新版自治制导导航系统”;这是朝中社官方中文版的译法,译成“自主制导导航系统”更为符合通常的习惯用法。当然,这不是挑朝中社汉语翻译的毛病,因为人家可能是为了显示“朝鲜式”的与众不同,彰显“新版自治制导导航系统”的独创性或独家性,如同金正恩在试射现场所说的那样,“自主开发和成功采用”。
立者图左起:朴正天、金勇焕、金正植
张昌河(图左)指挥了新版战术导弹发射
朝媒没有披露试射导弹的数量,但韩国军方在17日下午发布的信息中以复数称之,说是“数枚”。这是朝鲜今年以来第5次试射弹道导弹,这个频率是近年来最低的,但从试射性质上看,今年射导侧重于技术含量,“训练”少、“武器系统技术高度化的正常性活动”多。而强调射导的技术性、正常性,重点大致放在“与局势无关”的局势管控上。朝鲜的这种做法看上去有些矛盾,一面强调射导射弹与局势无关,一面声称发展军事实力是为了对付韩国,但实际不然,因为朝鲜的逻辑大致是这样——射导射弹是为加强国防实力的正常活动,而正常性的加强实力是为了常态化对付“头号敌国”、“永远的主敌”韩国;这个逻辑虽然有点儿绕,但还是说得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韩近期的联演行动不停,但从总体上看,朝鲜的反应相对以往还是克制了很多,以展示各类新型武器为主,实际射导射弹为辅。与以往直来直去的“正面输赢”相比,似乎发生了应对模式上的改变。是否如此,仍需观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金正恩此次视察的“重要军工企业”是洲际导弹“火星炮-18”的生产厂。有三点——
  1. 朝媒说该企业“全新升级了战斗技术器材部分技术”。这个“部分技术”是什么,暂时不得而知,但从金正恩“惊人的发展进步”、“对整个国防工业领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成就”的评价中看,应该是某种突破性进展。
  2. “火星炮-18”的生产执行的是“2025年度前景目标”。朝媒报道称,这一目标一旦完成,朝鲜的“核武力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从金正恩对该企业2024年上半年生产成绩和年度军火生产计划执行前景表示“极大满意”的情况看,“火星炮-18”的生产应该进展得较为顺利。核导量产化,是近年来朝鲜军工生产的主题;从现场密密麻麻的架车情况看,“火星炮-18”大致也包括在“几何级增长”的范围内。而目前显示的架车成品及半成品数量隐含着其他数量的变化,即“火星炮-18”导弹与其搭载的核弹头的数量可能也在增长。
  3. 金正恩这一轮对军工企业的视察,显示了从常规武器到战略武器,从枪炮到战术导弹、洲际导弹的梯次升级基本模式,有点儿“全方位”展示朝鲜实力的意思。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17日两次活动的陪同人员有所不同。全程陪同的是朴正天、赵春龙、金正植;在战术导弹试射现场出现的导弹总局总局长张昌河、国防科学院院长金勇焕则没有参加对“火星炮-18”生产厂的视察。这大致显示出人员分工的分野——
  • 朴正天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军需军工事务,我此前曾经判断,未来李炳哲退休后,朴正天可能将接下李炳哲分管工作,而李永吉可能再度重返军委副委员长位置,现行的“双副”结构由“李帅朴帅”变为“朴帅李次帅”。这个趋势,似乎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 作为中央书记兼军需工业部部长,目前达至个人政治生涯顶点的赵春龙全面负责研发、生产两条线的趋势更加明显。
  • 升任军需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的金正植仍然分管导弹工作,但战略导弹的研发和生产似乎掌握在他的手中。
  • 为朝鲜导弹计划立下汗马功劳的导弹总局总局长张昌河,似乎正在淡出战略导弹部分。
  • 新任国防科学院院长金勇焕似乎并未介入战略导弹的研发工作,仍以战术导弹、常规武器系统为主。
上述人员的分工变化,需要较为长期的观察和更多的信息加以证实。是否像上述所说的那样,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