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氪而言,上市本身的意义或许更为重大。
耿宸斐
编辑郑怀舟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时间2024年5月10日上午9时半,极氪汽车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成为继"蔚小理"、路特斯之后又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能源车企。
截至5月16日收盘,极氪收报每股26.61美元,跌0.49%,上市以来累计涨幅为26.71%。
在上市致辞中,极氪CEO安聪慧表示:“37个月,极氪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IPO的最快纪录;在这背后,是我们的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创业37年的积淀,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赛道的开创性探索。”
相较于同行,特斯拉的IPO之路走了7年,“蔚小理”则各自用了4年、6年和5年。
主动降低的估值
“上市之前,我都不敢接投资人电话。因为电话铃一响,我就知道他们是来要份额的,但实在不忍拒绝他们。”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副董事长李东辉对媒体表示。
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 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约4.41亿美元,若承销商行使其超额配售权,则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415万股ADS,募资约5.07亿美元。
不过,按照最初的IPO规划,极氪原本期望能筹集到10亿美元的融资。“极氪发行规模虽然较小,但是目前几年(中概股)最大的。整个(认购)覆盖的倍数超过了十倍,第一天的结果是五倍。从投资人的结构和质量来看,也超出了预期。”极氪CEO安聪慧说。
上市首日,极氪以每股28.26美元的价格收盘,涨幅约28%,总市值达到了68.98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2月,极氪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的投后估值约为130亿美元。
一位从事私募行业人士对此表示,行业内卷下,市场对新能源车企利润的预期悲观,美股资本市场基于竞争状态和市场信心,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融资也比较谨慎。
Gartner预测,到2027年,过去十年间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中将有15%被收购或破产。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较高的当下,新能源汽车继续扩张需要下沉市场目标客群的支撑,从使用场景及用户接受度进行考量,插电混动车型预计会获得更多下沉市场客户的青睐,插电混动车型在新能源车中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有小幅下降。其中,纯电动销量51.9万辆,同比增长11.1%,环比下降8.3%;插电式混动销量33.1万辆,同比增长95.7%,环比增长4.42%。
对于极氪这样立志打造高端纯电品牌的车企而言,这无疑是更大的压力。
面对市场竞争,极氪正加速向市场投放新车型。目前,极氪共有四款车型在售,分别为极氪001、极氪X、极氪009和极氪007。安聪慧此前表示,极氪2024年还将推出三款新品。
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出现一款可以替代极氪001成为销量主力的车型。
上市背后的考量
从行业层面看,与2021年高点相比,蔚来、小鹏在美股的股价均已跌去超80%;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也下跌了约30%。资本市场整体状态不佳,既然当下并非上市的最佳“窗口期”,又为何选在此时将极氪推向资本市场?
安聪慧在上市后的沟通环节称,极氪IPO是出于战略性考虑,极氪在创建之初就已经确定了整个规划。极氪坚持长期主义,不是光依据IPO的估值和价格。通过战略性的实施,IPO也进一步能够提升极氪全球的治理以及更加透明的管理,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
在业内人士看来,极氪此时IPO也同其财务状况有一定关系。“市场竞争很激烈,极氪也需要输血。”上述私募人士告诉36氪。
据招股书,2021—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为45.1亿元、76.6亿元、82.6亿元。从负债情况看,截至2023年底,极氪资产负债率达到132%。但这主要是极氪在研发和销售上投入颇多所致。
不过,极氪的营收和毛利率指标表现良好。
2021-2023年,极氪的营收分别达到了65.28亿元、319亿元、516.7亿元。去年,极氪实现了15%的毛利率,横向对比,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特斯拉的汽车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5%、-1.6%、21.5%、18.2%。
图片来源:极氪招股书
这与极氪背靠吉利大树不无关系。在吉利的重资产赋能下,极氪实现了轻资产运营,将大多资源用于自身的垂直产业开发,例如自建直营体系和补能体系。招股书中,极氪坦言:“我们依赖并获利于吉利集团的技术、研发、车辆生产与交付、采购能力,及其资金支持和市场地位。”
沟通环节中,安聪慧再次重申:极氪是建立在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大的平台、多资源的支持和技术的沉淀之上。
2021年7月,极氪独立运营仅4个月时间,吉利就将旗下三电、平台、充电等优质资产整合进极氪。彼时,吉利将旗下宁波威睿51%的股权和CEVT的全部股权转给极氪,前者提供电池组件,后者提供技术服务,两家公司不仅直接为极氪创造着巨额收入,还让极氪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
招股书显示,除车辆销售业务,极氪还拥有销售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研发服务和其他服务两项业务,2023年这三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5.6%、28.4%及6%。
其中,“电池及其他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主要由宁波威睿贡献,“研发服务及其他服务”则离不开CEVT。
图片来源:极氪招股书
从这一点看,极氪已经提前给自己打造好了“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吉利还通过贷款的方式给予极氪资本支持。招股书显示,2022年4月15日,极氪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总额达97亿元的10年期贷款协议。同年11月30日,宁波威睿也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签订了另一份10年期贷款,总额为16亿元。
下一步棋怎么走?
此前的业绩会上,安聪慧曾表示,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极氪力争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极氪立下了23万辆的销售目标,较其2023年销量近乎翻倍。极氪认为,今年的销量增长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4月份超过50%,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的拐点时刻已经到来;二是新产品的投放,除了北京车展亮相的MIX,极氪今年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SUV;三是中国市场的渠道下沉,极氪当前国内市场门店总数约为350家,其中85%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极氪计划今年加速三四线市场的渠道布局,会进入约70个空白市场;四是海外市场,去年11月起,极氪首批门店已经在瑞典、荷兰罗成营业,此外,极氪还与多个中东、亚洲等国家经销商签署代理协议。
也就是说,海外市场和下沉市场,成为极氪的两大深耕阵地。
“今年极氪将有3万台车将销往海外市场,”安聪慧对媒体表示,“今年我们有三块,一是在欧洲,已经有两个国家开始对外销售了,一个荷兰一个瑞典。今年会新增6个国家,到年底共8个国家。第二是除了美国、欧洲、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市场。今年我们在北京车展之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所以我相信今年底会有50多个新兴市场,会对我们的销量带来好的影响。美国市场,我们主要是to B市场。”
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车企的后来者,极氪也正在让智能化成为自己的傍身利器。毕竟,行业已进入竞争的下半场,智能化是决定车企们生死输赢的关键。
极氪在招股书中称,预计将募集资金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销售和营销以及扩大其充电网络以及一般公司用途,支出比例分别为45%、45%及10%。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极氪还在吸引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加盟。此前极氪聘请了前华为自动驾驶部门负责人陈奇、姜军等核心骨干,分别负责极氪自研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部门。
对极氪而言,上市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不断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极氪仍要加速。
以下为极氪CEO安聪慧在上市后沟通环节的部分问答内容:
| 在整个资本市场整体状态不佳的背景下,极氪为何选择此时上市?
聪慧:极氪IPO是战略性考虑,在创建之初就已经确定了整个规划。极氪作为一家全球品牌,需要面对全球市场、全球的用户,全球的技术、全球的资本。对于美国来说,全球资本都聚集在这里,应该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至于说这个时期,因为战略性已经决定了极氪是一种长期主义,不是光依据IPO的估值和价格。通过战略性的实施,IPO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极氪全球的治理、更加透明的管理,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
| 极氪上市是一个战略性的安排,也是极氪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全球的市场,包括欧盟、美国拜登法案也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极氪去做全球化扩张的决定,有没有超出预期?
安聪慧:这是极氪的战略性考虑,坚持全球化的治理,完全遵守贸易自由化,遵守全球各地的法规和标准。在这个前提下,极氪通过自身产品和技术的竞争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来赢得用户的认可。极氪发行规模虽然较小,但是目前几年(中概股)最大的。整个(认购)覆盖的倍数超过了十倍,第一天的结果是五倍。从投资人的结构和质量来看,也超出了预期。全球无论是长线基金和对冲基金都是非常高质量,看到了全球的主要资本投资人非常看好极氪。作为近三年来,覆盖的倍数能够达到10倍以上的是非常少的。
| 极氪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最关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哪些点?关心极氪未来发展的哪些点?
安聪慧:投资人的关心点和我们国内也一致的,他们认为中国新能源其实还很卷,竞争很激烈,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他们认可极氪未来的整个战略,对于极氪的整个全球化发展和拓展情况来看,他们也认为极氪是非常有希望的。因为再怎么卷,那肯定最终有赢家。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他们认为极氪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另外,极氪是创新和打造用户型的企业,这也受到了高度认可。
他们也看到了极氪的“三个800”。“三个800”代表着极氪前期布局的战略正在实施。800伏的车,800伏的动力电池,800伏的补能网络,在三年前极氪品牌成立的时候,这“三个800”都同步在推进。今天赢得的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不光建立在整车这一块,还建立在整个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的形成,所以这“三个800”是具有代表性的。
| 您觉得极氪最鲜明的三个品牌标签是什么?
安聪慧:从企业端来讲,可以从产业链、生态和全球化来解读一下。
首先,产业链是需要形成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要掌握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时代需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电动化是围绕三电。极氪整个电机和电控的自研自制,甚至已经掌握了电控核心部件中的功率半导体、碳化硅芯片。智能化主要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代表。极氪不仅实现了全栈自研,不仅仅简单代表软件方面,甚至已经到了整个智能化的硬件。
第二是生态,极氪在品牌成立第一天就开始建超快充站。这是极氪的战略和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一种理解,不光是考虑产品端,还要考虑用户的使用端。不光是软件的更新迭代,更重要的是在用车、充电补能方面的体验如何能够做到最好。
第三是全球化。极氪进入了整个吉利控股发展将近30年造车的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吉利汽车开始,主要出口在一些欠发达国家上。第二阶段,是进入了一些对汽车标准要求最苛刻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赢得了用户的认可。而极氪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前期形成比较好的经验和基础,再加上新能源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的优势。从企业大的战略来说,我们也围绕着产业链、生态、全球化,所以到今天极氪品牌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 除了吉利控股的战略支持浩瀚架构之外,吉利极氪的差异化或者是护城河是什么?
安聪慧:极氪品牌成立比其他新势力来说相对较晚。作为一个后来者如何居上?极氪是建立在整个吉利控股集团,大的平台、多资源的支持和技术的沉淀之上。作为新的品牌,产品如何有新的竞争力?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第一是从最难的做起,第二豪华高端做起,第三个走差异化,第四个平台化,这是产品端的一个战略。
极氪从第一台车开始,整车毛利率一直是正的,到去年达到15%。为什么会这样?实际上这是我们平台化战略性,我们的浩瀚架构不仅在极氪品牌多款产品用,同时也应用了在其他品牌上。所以这种平台化的战略实际上就能形成规模,规模化其实就能够决定成本优势,今年这种平台化的战略体现,比去年肯定又上一个台阶。
|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边界到底在哪里?衢州极电工厂这一块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因为现在磷酸铁锂电池相对还是比较成熟的,这一块像宁德时代已经做的很好了。
安聪慧:每个企业的战略是不一样的,但无论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形成一定是成功必备条件之一。一方面是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智能电动车时代到来,不断的更新和迭代,这些不是说组织上一定要做,而是属性必须要做。站在新能源现在的时代,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就能掌握,一分钟前掌握,第二分钟知道修改后,第三分钟就能出去。但是你没有这种整合能力,你怎么能快?
我觉得未来的竞争,很多品牌会出局,这是肯定的。车企最后的竞争会越来越相对同质化。那竞争靠什么?就靠那一点差距。整车我们要做电池,800伏电池,800伏的车,800伏的电桩。最终这三个是很好的进行匹配。你买通用的标准的东西,和你自己专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可能体验方面,安全性方面就差那么一点。但差的这么一点恰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企业在前期如何很好的战略规划布局,同时能形成成本的一种优势。
| 但是如果只是自己做的话没有规模,成本优势又在哪?
安聪慧:现在极氪的电池产能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还有你们不能简单的看看极氪,极氪下面一个威睿,实际上是为整个吉利控股集团来服务的。控股集团去年销量280万台整车,新能源汽车增幅速度很快,要从这个大盘子来看,综合来考虑。
| 之前您说到吉利要成为大众,那么极氪在新能源时代的大众的这个体系里面,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奥迪还是要成为一个像能够有最新的技术落地和打造平台落地的?极氪的利润什么时候能够转正?
安聪慧:极氪要做纯电时代的BBA。极氪从第一天开始,整车毛利率就为正。前两年我们是有一些亏损,但是亏损要建立在美国会计准则下,研发投入全部都费用化。那在这几年,我们还有未来长远的发展,我们对一些新技术架构产品的开发投入,包括智能化、电动化,以及我们为了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投入布局。去年极氪销售12万台,整车毛利率15%,在美股挂牌纯电车企中最高。
| 极氪在上市以后在新能源产业、智能科技和出海等方面,有没有什么布局或者计划?
安聪慧:极氪全球化,我们的产品技术肯定要出海。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全年销量23万台,其中3万台是海外市场。今年我们有三块,一是在欧洲,已经有两个国家开始对外销售了,一个荷兰一个瑞典。今年会新增6个国家,到年底共8个国家。第二是除了美国、欧洲、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市场。今年我们在北京车展之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所以我相信今年底会有50多个新兴市场,会对我们的销量带来好的影响。美国市场,我们主要是to B市场,刚刚讲到了和Waymo的合作。我以前也讲过,汽车行业必须要国际化、全球化。
| 极氪的营收非常好,您觉得股价是不是被严重低估?有没有可能后续到港股双重上市?
安聪慧:极氪上市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也有利于推进整个极氪品牌的国际化,能够促进和提升极氪品牌全球化的治理。一种治理和透明化的管理,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同样保持长期主义。我们要敬畏这个行业,一定要有长期主义。
| 关于浩瀚架构,招股书上写到了相当一部分的营收其实是来自于浩瀚架构的知识产权的一些转让。对于后续浩瀚架构给我们的营收的贡献,能不能透露一下?
安聪慧:浩瀚架构之前对我们营收还是有一部分贡献的。未来极氪一方面来自于整车的收入,一部分来自三电业务的收入,当然也会有一些技术的授权收入,这都会有。极氪品牌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能够得到一些授权的回报,技术输出的回报。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精选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