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
陀氏曾经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沙皇当局判了死刑,但在临刑前改判流放西伯利亚。
于是,陀氏在西伯利亚的苦役营中服刑十年之久。《死屋手记》就是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的,托尔斯泰曾给予高度评价
要知道,不是每位作家都有这种戏剧性的经历。如果这位作家碰巧又是个文学天才,那么这会擦出怎样的艺术火花呢?
难怪陀氏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
我现在仍对这部小说(其实并不厚)中的许多情节历历在目。
印象最深的是陀氏一段关于劳动本质的讨论。
陀氏比较了两类的劳动——
首先,假设有个农民,他要盖一座房子,这项工作会非常劳累
但是,当他看着自己的房子慢慢成型,他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因为,盖房子是一个有意义、有目的性的工作。
但是,苦役则与之有根本的不同。
苦役营中的许多劳动是无意义的,无法给人提供意义和价值感。
\
陀氏表示,摧毁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迫他去做毫无意义的工作。
比如,假如强迫你把面前这摞砖搬到马路对面,然后从那里再搬回来……
这样,搬过去、搬回来、搬过去、搬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你的身体不会很劳累(至少比盖房子轻松很多),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彻底疯掉。
事实表明,不用让你很劳累,就能很快摧毁你的意志。
为什么?因为这种工作毫无意义、没有价值!

其实,这就是西西弗斯所受的折磨,加缪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一点。
\
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让人无可奈何的艰辛、枯燥和劳苦。
生活就是一场苦役,人生就像一座苦役营。
你坐过晚上11点的北京地铁吗?你看过地铁上那些年轻人疲惫(甚至有些呆滞)的面容吗?
他们脸上仿佛都刻着一句咒诅:“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世俗智慧开出的药方是:多想想一二。
但是,这话其实是某种无可奈何的“自我麻痹”和“精神鸦片”。
我注意到,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如农民工)通常每天都要喝很多的酒。
你若问他们为什么喝酒,他们会说:“酒会让我身子有劲儿。”
\
但我从陀氏获得的启示是: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发一个人去行动。
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和工作有永恒的价值,才会让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干劲。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牧者说:作为属天的百姓,我们要轻看今生。
“轻看今生”?听上去好像是某种虚无主义的调调。
牧者补充说:轻看今生不是让我们如世人那样活在当下、游戏人生,而是以永恒的眼光看待今生,多多积累天上的财宝。
也就是说:只有拥有永生的人,才能真正过好今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