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马唐
过去这几年,中国的有钱人,尤其是顶级富豪,身家上亿,甚至上十亿、上百亿的那种,不约而同选择移民新加坡。
就在几天前,“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也被曝出久居新加坡,一位低调的超级大佬。
之前媒体曝出来的那就更多了,包括海底捞老板张勇夫妇,中国钢铁行业首富、青山控股集团主席项光达的妻子女儿、医疗器械巨头迈瑞医疗创始人李西廷等等......
为什么新加坡吸引了这么多中国富豪千里迢迢移居过去?
这个五一假期,我带着这个巨大的疑问,跑了一趟新加坡,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我就不信找不到一个垃圾!”
从今年2月9日起,中国人去新加坡可以免办签证,停留不超过30天。新加坡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实施免签的发达国家。
以我的实际体验看,免签+电子通关,入境新加坡,可以用“丝滑”来形容,只要一本护照,全程畅通无阻,感觉就和去国内的城市差不多。
并且,去新加坡要比去香港更方便。去香港,除了要办港澳通行证,还要办签注,每次只能待不超过7天,而新加坡免签最长能待一个月。
在机场我就感受到了新加坡的火热,去旅游的,去留学的,去谈生意的,中国人,外国人,把一架空客A320挤得满满当当,这可是五一小长假结束之后啊!
很多人都听说过,新加坡是“花园城市”,但新加坡到底干净到什么程度?
亲眼看看,大街上干净得连一片垃圾都没有。当我坐车离开樟宜机场去酒店,看着车窗外金色的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第一印象:
名不虚传!
不过,抱着“挑刺”的态度,我还是想考验考验,新加坡这个花园有没有“漏洞”?
于是接下来几天,无论我去哪里参访,都会拿出“抬杠”精神——找垃圾!然后拍个照,打“花园城市”的脸。尤其是那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比如草丛里面、下水道口,垃圾桶周围,任何边边角角,犄角旮旯的地方我都没放过。我就不信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找不到一个垃圾!
结果你猜怎么着?
我竟然真的连一片垃圾都没有看到!什么果皮、烟头、纸巾、易拉罐、塑料袋...... 统统没有!新加坡禁止口香糖,所以也看不到口香糖粘在地上。
最后,我放弃了。不信邪的朋友,欢迎去新加坡“找垃圾”挑战一下。
新加坡的市容市貌,有一种开发商样板房的精致感,干净整洁,让人感受不到烟火气。
怎么形容呢,就像一个即将出门约会的女孩,洗了澡,洗了头,化了妆,穿上了美美的衣服,然后站在镜子前,全身散发出的那种精致感。
垃圾没找到,街头各种动物倒是看到不少。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新加坡一个地铁站出口拍到的:
早上9点多的时候,两只长尾巴的野鸡,一白一黄,悠闲地在草地上找食吃,我对着它们咔咔拍照的时候,它们都懒得看一下镜头。
除了野鸡,还有鸽子、乌鸦、麻雀,以及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鸟,在草地上溜达,在大树上蹦跶,这生态,相当可以。
新加坡为什么能保持如此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
几天逛下来,我得出一个结论:新加坡精致感,离不开政府对城市“定期美颜”。
你知道吗?每隔5年左右,新加坡政府就会自掏腰包,对居民楼外墙,也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居住的组屋,免费进行外墙翻新粉刷。
政府一般会提供3种粉刷颜色方案,小区居民一分钱不用掏,只要下楼选一个喜欢的颜色就行。
结果就是,新加坡的居民楼,哪怕建了三四十年,看起来都是崭新的,一点破旧的气息都没有。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车上拍的。司机说这楼有20多年的楼龄了,我还真看不出来。你觉得呢?
任何一座城市,老破小的房子一多,整个城市就会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墙上的污水渍、青苔、霉斑、脱落的墙皮,看起来特别颓废、破败,老气横秋。
比如,在香港的时候我有过这种感觉,在中国内地其他一些城市的城中村,我也有过这种感觉......
当然,新加坡的做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政府得有心,还得有钱!
对本国人真好,对外国人真狠!
在新加坡,政府是最大的开发商。
百分之八九十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里,有点像国内的“经济适用房”。
想要申请政府组屋,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新加坡公民;第二,家庭月收入不超过1.4万新元(约合7.5万元人民币)。
2023年,新加坡居民家庭月收入中位数1万新元出头,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一个新加坡家庭,都有资格申请政府组屋。
新加坡的组屋,真心便宜啊!
随行的导游,一家三口居住的是93平的一套组屋,不到40万新元,也就是200多万元人民币;接机的司机,家庭住房面积90平,也只要30多万新元。
差不多地段和面积,如果购买私人开发商的住宅,那可就要两三百万新元一套了,价格翻了七八倍。
有意思的是,说到住房的时候,接机的司机突然冒出一句:“香港啊,都是李嘉诚那帮人给闹的!”
在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政府对本国人那是真的好——
组屋都是精装修,只要再弄点软装,置办点家具家电,就可以拎包入住;
价格便宜,贷款利率也低,现在差不多是2.6%;物业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游说她家一个月只要60多新元;
除了定期外墙粉刷翻新,新加坡政府还会每隔7年左右对房屋内部的水管、电线统一维护检修。面子工程做足,里子工程也要做好;
早期的组屋如果加装电梯,也是政府出钱,住户也要掏一点,平均每家两三百新元吧......
尤其是,新加坡政府会优先考虑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准备结婚,或者新婚不久的年轻人,首次申请政府组屋的时候,排位会很靠前,很容易就抽中;如果是中年夫妻,想要置换一套面积更大的组屋,二次申请,这种情况排位就会靠后一些。
从中国移民到新加坡的超级富豪们估计不会住到组屋里去,没关系,新加坡有大把的豪宅供他们选择。
根据媒体曝光,海底捞张勇2017年耗资2700万新元买入一栋豪宅,之后又把隔壁一套4200万新元的房子买下了给了儿子;
马云的妻子张瑛一口气买了三栋楼,总价约5000万新元;
青山控股集团主席项光达的女儿项阳阳,更是买下了一套8400万新元的豪宅......
疫情之后,新加坡的房价涨得厉害,但依然挡不住中国有钱人跑去买房。新加坡政府非常不喜欢炒房,不靠房地产发展经济,所以规定:如果没有取得新加坡身份,买房需要缴纳60%的印花税。
真是够狠!
我们的三座“大山”,在新加坡是三大福利
随行的导游和司机都非常健谈,他们会主动地向我们介绍新加坡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甚至和我们分享家庭生活。
从言语和神情中,我很明显可以感受到,这两人对目前生活的满足,他们真的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而是流露出满意的情绪。
比如,谈到新加坡的医疗,司机说,前阵子他的父亲生病住院,动了一个手术,一共花了2万多新元,医保报销(新加坡叫医药津贴)之后,最后只付了几百块。
在新加坡住院,病房大体分为A、B、C三个等级,看病的医生,检查的仪器设备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病房里的硬件设施和服务。
A级是单人间,相当于宾馆的总统套房,主要针对有钱人,政府医保报销也少,甚至没有;
B级通常是2-3人间,医保报销一半左右;
司机的父亲住的是C级病房,5-6人间,政府可以报销百分之八九十,这也是大部分新加坡人的选择。
又比如,谈到新加坡的教育,导游说,她的女儿今年刚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土木工程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高兴得导游一夜没睡好。
我的这位导游祖籍是黑龙江,之后去福建上学,再后来和老公一起移民新加坡,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
在新加坡,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下午才上学,因为考虑到小朋友要多睡一会,保证睡眠充足。如果早上赶时间,大人小孩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大概从三年级开始,就改为上午上学,下午就是各种兴趣班,户外活动什么的,体育、舞蹈、乐器、手工、书法等等,应有尽有,家长省钱又省心。
导游说:“我女儿从小到大上学,我和老公真是没操什么心。”
同行的一位朋友听了,感叹地说,房子这么便宜,医疗和教育又有政府兜底,没想到我们三座大山新加坡是三大福利啊!
总结得真好!
人这一生,如果不用为房子、医疗和子女的教育烦恼,那可以拓展出多大的空间,释放出多大的精彩和可能性?
新加坡的“三大贵”,都和男人有关
网上铺天盖地的吐槽新加坡物价的消息,说新加坡物价“贵到让中产破产”,说随便点一顿外卖就要3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150多块,饭都吃不起!
是真的吗?
经过考察以后,我发现,这种说法未必完全是错的,但肯定是没有找对吃饭的地方。
因为,在新加坡,上至80岁老人,下至2岁小孩,基本都不在家做饭,一日三餐都出去吃。他们去的地方,叫“小贩中心”,有点像国内的大排档,规模有大有小,遍布各个居民社区周围,是新加坡人的“国民食堂”。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拍的一处小贩中心,晚上7点左右,正是用餐高峰期,连个座位都不好找。
如果说新加坡的大街上,干净得感受不到烟火气,到了小贩中心,才知道原来新加坡的烟火气都在这儿呢!
看了一圈小贩中心里的各家小店,物价真心不算贵。
新加坡人最常吃的鸡饭、鸭饭、鱼丸面之类的,根据分量大小,一份6-10新元不等;烤鸡翅、烤肉串之类的烧烤,有1新元一串的,也有1.5或者1.8新元一串的;如果吃炒菜,蔬菜、贝类、小海鲜,十几到几十新元一份,丰俭由人。
一般来说,一个新加坡人只要15新元就可以解决一日三餐。当然,如果是在小贩中心外面的餐厅吃,那是要贵一些。
那天晚饭,我点了一份牛肉粿条,6新元,外加一杯鲜榨甘蔗汁,2.5新元,和中国的价格差不多。
小贩中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物价,另一个就是:外国人可真多啊!
新加坡的外国人“含量”比香港更高,金发碧眼,男女老少,还有躺在婴儿车里吃奶嘴的,牵着爸妈的手学走路的,让人以为到了某个西方国家。
不过,要说贵,新加坡有三样东西,是真的贵,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贵,而且都和男人相关——
第一个就是汽车;
在新加坡想买私家车,得先办“拥车证”,差不多要10万新元,而且有效期只有10年,到期了就得花钱重新再买。新加坡汽车本身的价格也是奇高,有人戏称,中国买奥迪的钱,在新加坡也就买个奥拓吧。
结果就是,街上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情景:
上午9点多,新加坡一处丁字路口,根本没几辆车!马路上的空旷感,和春节期间人都走空了的北京城差不多。
所以,新加坡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堵车”。
通过经济手段抑制私家车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行很方便。
新加坡目前共有6条地铁线,覆盖全国,第7条正在建设当中。要不是因为疫情耽搁了三年,现在早就建好了。
新加坡地铁线路图

第二个极贵的东西,是酒;
新加坡政府好像和酒有仇,不希望民众喝酒误事。酒卖得超级贵,一瓶最普通的啤酒,至少要买8新元,相当于40多元人民币。酒吧里就更贵了,一杯就要十几新元。
在新加坡卖酒,除了要申请酒证,还要严格遵守卖酒的时间,酒吧到晚上12点就不许卖酒了,至于超市饭店,禁酒时间更是提前到10点。
第三个是香烟;
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新加坡的香烟也卖得贼贵,一包最低大概18新元。
上面说了,新加坡人一日三餐差不多15新元就能搞定,所以一包烟钱,比一个人一天的伙食费还贵。
而且就算你有钱也不好买,商店的货架上根本找不到,香烟都被锁在一个不透明的柜子里,你得单独找店员帮你拿,搞得跟毒贩接头一样。
政府不缺位,但不“越位”
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富豪都爱移民新加坡?
原因其实有很多,前面说到的环境、生态、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其实都有影响。新加坡,对富人来说是一个极其友好的国家,法治健全、规则意识很强,税收也很低,安全感十足。
虽然新加坡很小,只有500多万人口,700多平方公里,不及国内一个三四线城市的面积,小到一两天就能逛完。但它的国际化程度,也是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从这次实地参访的体验,还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新加坡政府,虽然在很多方面管得严,罚得狠,甚至还有令人心惊胆颤的“鞭刑”,但总体做到了该严的地方严,该松的地方松,既没有缺位,也没有“越位”。
换来的结果就是,新加坡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乐业,政府廉洁高效,司法透明公正,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和谐”。
再加上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国家,和我们语言相同,文化相通,想要融入当地社会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有这么多优势,新加坡获得中国富豪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4年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50个优惠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