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哪怕你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也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小孩。
小羊 晓理 / 编辑 《欢乐家长群》剧照 / 配图
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来源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认为我们对孩子的爱,炙热而浓烈,为了孩子,我们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殊不知,如果爱的方式不对,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很多孩子离开家之后再也不愿意回家了,中年之后依然和父母关系矛盾不断,豆瓣上“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曾引起热议,更有10万人加入讨论。
亲子关系,其实也有复利。矛盾不处理,会滚成雪球,积重难返;如果维护好了,则会愈加滋养双方。
本文出自三川和白滔滔在直播间的分享。提出了5个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这是三川和白滔滔经过多年实践观察发现的,所有的家庭都可以使用,并且能让每个人受益。
方法一: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关键是进行真正有效的对话

我们每天跟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尤其是妈妈跟孩子可能更多。但是我发现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生命,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的时间非常少。
我想邀请大家来做个实验:我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话非常多,尤其是妈妈,从早上开始起床到晚上睡觉,你敢不敢统计一下,你每天都在对孩子说什么?
记录完之后,很多人会惊讶发现,我们对孩子说的话,大部分都是在发号施令:
“说了这么多遍,你怎么总也记不住!“
”你怎么总不记得喝水?“
”赶快去把作业写完!”
这不是真正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是什么?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不是社会角色的延续,你真正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就会去关心他的快乐和生命需要什么。这种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一天中可能只有几句,却是非常有效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陪伴。
你要把孩子的外在条件都抛开:今天考试成绩怎么样,重点学校能不能考得上,钢琴才考了5级,比赛有没有拿奖。还有各种比较,我的孩子的成绩都拿不出手,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爱好兴趣······
再去看孩子,看到你眼前的这个个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全跟别人都不一样的生命,去跟这个生命进行的关心他的对话,我觉得这个叫跟孩子的有效对话。
在我家有一个方法叫做客厅十分钟。大家轮流每个人说三分钟,其他人都要认真倾听,不要打断,不许评论。在这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孩子可以把任何真实的发生的事情以及真实的想法都拿出来跟你交流,特别关键。

只有这样的对话和交流,才能看得见家里的每一个人,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孤独的是什么,开心的又是什么,才能有效增进亲子关系。

这种有效的对话还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果。三分钟大家知道多少个词汇吗?一分钟我们平常大概的语速是150个字左右,3分钟就是450个字,一家人加在一起就是1000多字。
后来我看到一些理论的研究报告的发现:一个家庭里面,父母跟孩子平等的交流的词汇量,决定了这个孩子未来的社会成就和幸福指数。如果你们家的真正的这种交流每天有2000个词汇的话,就非常厉害了。
这样坚持讲下来会有三个后果:
第一,你们全家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不但不会离婚,而且是永远相亲相爱在一起,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都跟你们的感情特别深。
第二,你会收获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
第三,收获是你和你的先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反省,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尤其是对于那些整天出差的爸爸妈妈们,一天抽10分钟,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你只准讲3分钟,花6分钟去听你的家人怎么说,效果会很好,超级增进你们的关系。现在还可以视频,非常方便。
方法二:
真正看见孩子作为个体的不同
而不是把他跟其他孩子比较
有时我们会忍不住把孩子和别人比较,当你的孩子走过来之后,就像我们打游戏出现人物的时候,人物上面就会闪现一个分数,和他的一些随身带的法宝。你看到的全是分数奖状和这些外在的评价。
我们经常看到这个孩子跟别人相同的部分,甚至是别人优秀的部分,而看不到不同。孩子跟别人不同的地方,属于生命的问题,没有好坏对错。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因为不同,它才有自己的价值,我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成为那个人、那方面成为那个人,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有一个悖论:
如果孩子成为了你期望的某一个生命,就说明这两个生命是可以替换的,如果这个生命是可以被替换的,他一定是没有自己的价值的。
为什么我们想养出来一个可以被替换的,可能很优秀很强大的个体,而不愿意拥有一个不可替换的,不用任何评价体系评判的,但是热爱自己生命的这样一个个体?

方法三:
跟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事物
如果你的孩子推荐你看动画片、甚至是B站上各种奇葩的番剧,你会看吗?
我们全家人曾经一起看一个小丸子推荐的日本的动画片,如果不是小丸子的推荐,我们俩这辈子都不会主动去看这样的片,说实话我们真的是耐着性子看的。
我们甚至好多次尝试着一起打小丸子推荐的游戏,我们俩笨拙但是又很投入的状态受到了她无情的嘲笑。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跟孩子一起看她喜欢的东西,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有了共同讨论的基础,可以一起分析里面的角色和行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观又一次的趋近于一致。

方法四:
让孩子敢于说他真实的想法
小丸子到了青春期,回家会跟我们说,班里有男同学注意她。
孩子可以把任何真实发生的事情以及真实的想法拿出来跟你交流,特别关键。
如果我们每天跟孩子交流,要创造一个氛围,他说啥都是对的,做啥是对的,他就敢于把真实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方式和氛围的话,那会是什么样呢?
他就会把今天学到的,让父母觉得正确的知识点讲出来,你会觉得我的孩子好棒,他居然知道大洋漂流仪,英语拉丁语都会说,但他把真实的想法都隐藏起来,这样的交流完全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真实的氛围非常的有价值。
我们把家叫做港湾,就是更强调你的孩子脆弱的时候,痛苦的时候对他的看见。
方法五:
家里要有一个
无条件爱孩子的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至少要有一个人对他有无条件的爱。
什么叫无条件的爱?无论这个孩子做错了什么,你告诉他,虽然这件事你做错了,但是我仍然会爱你。
当然这个爱他的人如果是他的父母是最好的,也可以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哪怕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自于保姆,来自于一个跟他们的关系不是一直很亲密的人,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传达了这个信息,“孩子,我永远支持你和爱你”,都是可以的。但是最怕的是什么?
最怕的就是表面上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孩子,但是没有一个人是无条件地爱他。
那么,当孩子遇到了他认为的一些巨大的挫折和问题时,没有人给到他最后的一道防线或者一个港湾,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做出放弃自己的行为,比如说自杀。因为他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再相信他了。
这个人的年龄多大,有没有成就,甚至一字不识也没关系,只要他是无条件爱这个孩子就可以。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有时候我反思,我们会觉得长辈特别溺爱孩子,如果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允许世界上或者你的生活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人,怎么看这个孩子都是好的。
这个逻辑并不是溺爱,并不是放纵他去干不好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人告诉他,我可以帮助你改正,但是我并不会因此不爱你,我也不会因为你优秀了更爱你。我觉得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我们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写在最后: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但不知何时起,很多父母从“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变成了“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的监工,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缺乏对孩子心灵的关照、缺乏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这会给孩子成长带来很大的阻碍。
其实,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需要父母非常有钱,也不需要父母文化水平特别高。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家庭做到了上文中所说的几点,那你的家庭大概率会是幸福的,你家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与你相爱相敬的幸福小孩,并且,这些居然都是免费的。
本文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
▼精英说优质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