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先说好话。饭后消食,看了《九龙城寨之围城》。看完的感觉是能值票价的。我买的票价是20元一张,和同事一起共40元,不亏。如果问能不能看,答案是能看,趁着排片还不少,不妨都去看看。
但有句讲句,它的噱头是“港片”,其实骨子里完全不港片,而像是一个“好学生片”,是那种应试教育下的好学生拍出来的黑帮片。
换句话说,这部片的所有优点,都是“好学生”的优点;这部片的所有毛病,都是“好学生”的毛病。
首先,必须承认,它是一群好人拍的电影,像好学生一样,踏踏实实。
他们踏踏实实找了一部小说,踏踏实实地改编,踏踏实实编了个故事,还提炼了一个挺积极向上的主题,然后找了一群踏踏实实的新老演员,古天乐任贤齐洪金宝等等,踏踏实实、爱港敬业地演完了。
他们的心眼很实在,实在到让我有点惊讶。在这年头,它居然都没怎么故意撩拨、迎合任何社会情绪,连一个什么“打工人”的梗都没有。
当然,暗戳戳的个别迎合、暗喻是有的,此处无法细说,但撩拨社会大众情绪是没有的。
其实你哪怕搞一点点呢,随便在城寨里搞个黑心老板,剥削一下打工人,再安排两句整顿职场狠削老板的台词,宣发的时候好歹也多个梗啊,切几个片也好放抖音啊,没有,不放,坚持热血路线,不撩拨。
好的说完了,接下来说毛病了。
主创给人的感觉,像是写多了优秀中考高考作文,有点被应试化了。
每一个段落,都不忘提炼中心思想,跟好学生答卷的时候踩得分点一样。
上来第一段,主角字正腔圆说:“我绝不加入黑社会的!”这是第一次点明段落中心思想:“好青年有原则”。
我瞬间忍不住回想了那些最经典的打斗片形象,周星驰会怎么说不加入黑社会,方世玉会怎么说不加入黑社会,陈浩南会怎么说不加入黑社会,他们说的时候,不管是吊儿郎当,还是掷地有声,都绝不会给你一种在提炼段落中心思想的感觉。
但是偏偏《九龙城寨》就有。好奇怪啊。
接下来,一次次点题,均匀、规律地出现,从不让人失望:
点题“爱,笼罩着城寨”:主角被打伤,居民关心慰问,阿姐送来热饭,小朋友送来汽水,不问你是哪里人,来了就是城寨人。
点题“与民同乐好帮派”:正面大佬龙卷风扶老携幼,和民众打成一片,阿妈准备了一些唠叨,阿伯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和龙哥说说,工作的事情和龙哥谈谈。
没有任何抹煞电影优点的意思,但这些地方会让你感到,它更像是一篇优秀的、功利的应试作文,总是着急想踩得分点。
剧中,兄弟们蒙面打坏人,本来应该很好玩才对。但你却瞬间知道主题是“热血兄弟心有爱”。
兄弟们打麻将赌点小钱,本来也应该很好玩,可你瞬间知道主题是“战友情在升温”。
就连主角睡个觉,你都瞬间明白主题是“回家感觉真好,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到了影片最后,几兄弟坐在废墟上看太阳,说到香港要变了,城寨要变了,我当时就心想不会来一句“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吧”?结果演员立刻来了一句:“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变的。”
撞鬼了么不是。
之前为什么说它骨子里不是港片?
好港片有个特点,所有的对白,都是生活里能找得到的对白。任何的荒诞,都是生活里找得到的荒诞。
换句话说,港片里的对话,像是导演找了一百个最癫的香港佬,一人说一句,然后选出来最够味的话。
一部好港片再癫狂、再无厘头,也像是从真实生活里扒拉出来的。
而《九龙城寨》恕我直言,我知道它是有原著的,但它里面的话仍然像是好学生自己在家憋出来的,只不过恰好选址给选到了香港,教给了一帮香港演员去说。
“好学生”往往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会玩。
需要玩的地方,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玩不起来。
影片是一种几不靠的杂糅,你看过就会知道,一会儿像是古惑仔,一会儿是热血漫画,一会儿是轻玄幻,一会儿又是武侠。
它在《古惑仔》和周星驰《功夫》之间迷离游走,两个都想学,但又都学不对,就类似好学生为了泡妞,很想学坏,但总是学不像。
就说打斗,这是各家影评都很卖力推荐的,拍得确实也是用心费力。几位老叔古天乐洪金宝任贤齐,到男主林峯等,都认真地在打。
但恰恰是这个打斗没搞好,我感到主创很迷茫,没想清楚。
迷茫之一:到底是高武世界还是低武世界?没想好,不知道。
所以你一会儿会看到古惑仔式的长街团战,挥刀乱砍,生死由命,一会儿又会看见硬派热血格斗式的,拳拳到肉。
打着打着,你又发现不对了,高手功力通玄,发人丈外,龙卷风活像《功夫》里的包租公,反派大boss甚至刀枪不入,风范直逼火云邪神。
可是团战一开,大boss第一反应却又是跑去拿来两支冲锋枪乱扫。
这让人大跌眼镜。既然这样,为什么主角团队只背了几柄钉锤就来决战了?为啥不搞几把冲锋枪来?
迷茫之二:到底是想像《功夫》那样用格斗推动情节,还是黑帮片那样用诡计人心推动情节?迷茫,没想好。
既然是黑帮片的底子,按理说应该是尔虞我诈的江湖,暗流涌动的交易,易碎的兄弟情,故事主要应该生长在这个上面。
一开始电影也确实是这样布局的。
可是越到后来,整个影片就越坍塌,变成全靠个人武力推动。
阿秋哥来寻仇,单挑;大老板入侵城寨,单挑;龙卷风作战,单挑;王九跳反,单挑;主角复仇,单挑。
这就导致一种错愕:坏人辛辛苦苦,耍了那么多阴谋诡计,权钱交易,明线暗线,前手后手,经济的,政治的,铺垫无数,可结果最后手段就是:兄弟们,给我冲!砍砍砍砍!抢城寨!
尤其是到了最后十几分钟,整个影片全面塌陷成团战打怪,大家一起打一个护甲巨厚的大怪王九。
这种感觉就像,本来是一个格斗片的底子,却给拉扯成了黑帮片;黑帮片也罢了,又想要扣一下时代历史,拍成史诗片。欲望每多一点,就显得吃力一分。
最后讲讲人物。主角林峯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看得出在努力,文戏认真,打架也卖力。
只是人物没有弧光,没有挣扎、纠结、成长,从第一分钟出场到最后一分钟结束,他基本上还是那个他,四个字倔强小子,概括一切。
对比星仔、方世玉、陈浩南等等,不同年代、类型的“黑帮成员”,他们对黑帮的认知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深刻的过程。
可惜《九龙城寨》主角没有这个过程,来的时候像学生干部,结束的时候还是像学生干部,拒腐蚀永不沾,连他偷渡到港都给人感觉像是组织派来的。
电影里说他像郭富城,我真心想说,哪里像郭富城了,我为什么总觉得像吴京,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像吴京,神态、语气、长相、表情都像吴京。是不是郭富城抱错了吴京的娃啊。
大家自己看这更像吴京还是更像郭富城:
电影票房不错,作为一个武侠迷,当然是很乐意看到的。
台前幕后,你也看得到他们的种种付出,也对得起几个老戏骨们为此下场。
但是有一说一,它让人分外想念周星驰。
想念那种松弛的感觉,那种从不带着多余任务上场的人物。
这就是为什么周星驰《功夫》里,根本不刻意去说猪笼城寨“很有爱,很温暖”,你却觉得很有人情味;压根不去说包租公、包租婆“与民同乐”,你却觉得他们就是闹市隐侠,是活生生的平民守护神。
我觉得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好像正在丢失一种能力。
就是用单纯的电影的语言,松弛地去塑造人物的能力。
拍电影,其实就和城寨里过日子是一样的。
本来都很难了,松弛一点,才过得下去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