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能报道
编辑:Cardinal
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生活及工作方式,但绝大部分人依然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因此,我们推出了「AI在用」专栏,通过直观、有趣且简洁的人工智能使用案例,来具体介绍AI使用方法,并激发大家思考。   
我们也欢迎读者投稿亲自实践的创新型用例。
微信读书(App)给自己上了一个大分:「AI 问书」!
阅读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没关系,标记出来,AI 立马解释给你听。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美人能和你对话了。
打开微信读书,选本书试试。
比如金宇澄的《繁花》,前言里就有一句看不懂,丰子恺的「肉腿」高悬,什么意思?
标记后,出现一排功能选项,其中就有「AI问书」。点击,AI 马上给出解释。
系统生成的回答非常详细,包括肉腿的比喻、意义甚至丰子恺作品的特点。
我们又选了一本人物传记,《奥本海默传》提到了很多重要历史、科学事件和人物。比如,罗斯福新政、狭义相对论的发表、量子物理学取代经典物理学、玻尔等。
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儿?没事,「AI 问书」在手,尽可放心提问。
「神作」《翦商》涉及大量历史、考古知识,很多文字古怪生僻,引征的古文也是艰涩难懂。
有了AI 辅助,阅读障碍是不是少了不少?
微信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书库,从现成的知识库里提炼、生成高质量回答,算是「就地取材」、「盘活资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用户拓展知识的效率。
「AI 问书」生成的回答经常附带一些注释,列出相关书籍。
点击后(比如第 4 个达尔文的书),即可跳转到对应书本中的选段。
知识、观点之间的相互印证,不仅增加了机器回答的可信度,还非常自然地拓宽了知识视野。
就像文章开头实例所示,回答完问题后,「AI 问书」还会列出一串「你可能想问的问题。」比如,从丰子恺的肉腿高悬,引申到对丰子恺艺术风格的讨论,巧妙拓宽知识广度。
同时,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推销」书籍也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当然,「 AI 问书」也有搞不定的时候。
有细心网友发现,由于 「AI 问书」不是本地书籍的上下文,如果要求其解释当前书籍中特定名词时,AI 就会答非所问。
来自x网友@tisfeng
除了 App 里的中文书,我们自己导入的书(包括英文书)也能用上这些新功能。
其实多年前,谷歌推过一个非常类似的试验性 AI 工具,叫「Talk to Books」。你问一个问题,这些书本就能回答你。
但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体验,都没办法和今天的成果相比,「Talk to Books」也不会自己生成一个三段论式的回复。
「 AI 问书」还有一个厉害地方就是它的生态。微信读书接受不少外部导入的资源,甚至可以共享微信公众号收藏的文章。
微信读书接受很多外部导入的资源
我们将微信公众号收藏的文章共享到了「文章收藏」夹里:
打开后的界面是这个样子:
在微信读书上看公众号文章,体验和效率都有升级,因为这些新工具,你都可以用到!
除了「 AI 问书」,微信读书还有一些好用的 AI 功能。
翻译就不说了,之前还上线了「 AI 大纲」,这是《这就是 ChatGPT 》大纲:
还有 「AI 楷」字体:
有人喜欢,但我们至今也 get 不到、习惯不了它的美……
看来,微信读书这是要将阅读软件的体验卷到一个新高度,接下来会有什么「不响」,还真让人期待。
以后我们会通过新专栏带来更多 AIGC 案例演示,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并给出改进建议。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