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做AI依旧不痛不痒
作者 | 魏琳华
封面来源 | 谷歌官网
谷歌和Open AI的又一次对阵,刚刚落幕了。
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OpenAI发布端到端多模态AI大模型GPT-4o,酷似科幻电影《Her》的AI语音对话迅速成为关注焦点。
24小时后,携新版Gemini AI大模型等产品,谷歌在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1点的I/O 2024大会上重振旗鼓,试图在AI赛道上重新夺回主动权。
在过往一年中,多次被Open AI抢走风头的谷歌,能否打一个翻身仗?
不到两小时,提到121次AI
将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上,关键词“AI”贯穿了谷歌全场的演讲展示。
“我猜想现场一定有人想数一数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多少次提到AI。”在I/O发布会现场,谷歌CEO桑德拉·皮查伊打趣道,观众席内响起一片笑声。
这个答案由谷歌AI现场完成统计,“一共提到了120次。”皮查伊说。话音刚落,屏幕上的数字跳到了121次。
不到两小时的发布会,谷歌讲了121次AI
图源:谷歌发布会
由皮查伊开场,谷歌在发布会上先后介绍了他们在软件、硬件等方面的AI布局。可以说,关注前沿发展的谷歌,在人们今年所能见到的AI应用方向上均有涉猎。
作为基础架构的大模型Gemini发布1.5 Pro型号,再次打破100万tokens(文本中最小语义单元)的纪录,原版相当于一次可以处理长达1500页文本、30000行代码或是长达1小时的视频,现在新模型将上下文窗口扩大一倍,达到200万tokens。
聚焦于自有模型的能力突破之外,谷歌还面向开发者推出了轻量级模型Gemini 1.5 Flash,相较于旧有模型,Gemini Flash实现了低延迟响应并降低使用成本,其100万tokens只要0.35美元。比前一天发布的GPT-4o更加便宜。
谷歌披露大模型API的最新定价
图源:谷歌发布会
在多模态模型布局上,谷歌一口气发布了图片生成模型imagen和视频生成模型Veo。其中,Veo支持生成60秒以上的1080P视频,它被人们视为对标Open AI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生成视频的难点在于解决物品在空间中的移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保持一致性。”谷歌DeepMind负责人道格说。“AI发展15年,我们就知道它会改变一切,现在已经到了实现它的时刻。”
现场展示中,Veo发布了多个演示视频:在草地上奔跑的猎豹、穿梭在星际之间的宇宙飞船等。在演示片中,谷歌展示了他们和影视从业者的合作实践。初步看起来,它拥有不输于Sora的流畅体验,但同样不对外开放使用。
由Voe生成的视频,汽车在公路上飞驰
图源:谷歌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皮查伊多次提及“Making AI more helpful for everyone ”,借助大模型Gemini的能力,谷歌开发了一系列AI功能。比如支持用搜索方式查找手机图片的Ask Photo、AI助理Project Astra。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Project Astra,在演示视频中,通过手机和AR眼镜的联合使用,AI能够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完成和用户的实时交互。它不仅成功识别并向用户解释了圈出来的硬件,还能帮助用户在桌子上找眼镜、解答白板上的题目。Project Astra也被视为GPT-4o的对手。
Gemini准确识别出电脑上的代码用于加密和解密
图源:谷歌发布会
谷歌还将Gemini集成在包括搜索引擎、Gmail、Maps等在内的AI全家桶产品中。
备受关注的是,在这次发布会上,谷歌正式宣布推出AI搜索功能,目前仅支持向美国地区开放。在演示中,谷歌的AI搜索在解决复杂问题上应用“多步推理”,以往需要搜索十次才能获得的答案,合并到一个问题解决。比如一次性纳入用户的通勤和时间安排,通过AI搜索为用户推荐适合的瑜伽馆。
应用“AI Overview”推荐店铺
图源:谷歌发布会
谷歌秀的肌肉,连自家员工也瞧不上
在谷歌这场秀肌肉的发布会上,Open AI依然是那个站在巨头背后的幽灵。
从ChatGPT开启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时候,它就给了谷歌重重一击。自GPT-4发布之后,人们关注的目光更是开始向Open AI倾斜。
野心勃勃的Open AI CEO萨姆·阿尔特曼也将谷歌视为头号竞争对手。从宣传时间的选择到产品发布战略,Open AI的枪口多次瞄向谷歌。
一年以来,谷歌已经在与Open AI的对阵中多次尝到苦果:
2月15日,Gemini 1.5 Pro 发布。同一天,Open AI发布Sora,虽然目前仍然处于无法测试使用的状态,但Sora实现文生视频的流畅性和画面表现震惊科技圈。对比之下,Gemini的重大更新几乎无人问津。
本次,Open AI刚刚举办的春季发布会同样是一次有备而来的伏击。Open AI将发布会时间由5月9日挪到了5月13日,刚好是谷歌举办I/O发布会的前一天。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Open AI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押到了谷歌今天的两个重点。
一是轻量级模型的发布,Open AI推出的GPT-4o同样以低成本、快速响应的方式实现,官网介绍,GPT-4o达到了媲美GPT-4 Turbo的各项能力,但成本仅为后者的一半。
另一个是AI助手,Open AI CTO米拉·穆拉蒂现场演示了如何和手机上运行的模型GPT-4o完成交谈。“它对人类的情绪、语气理解得十分自然精准,如同与一个真正的人类朋友或助理在聊天。”
在这段实时演示中,GPT-4o准确识别了人类的情绪,它会开玩笑,调侃人类的呼吸声音太大;它能依照用户要求,更改说话的语气,比如用更夸张的戏剧腔代替冰冷的电子音;它还能实现同声传译,准确地把意大利语翻译成英文。
正如阿尔特曼在X中提前预告的那样,科幻电影《Her》中的剧情走入现实,人类和AI实时对话的设想已经具备实现的雏形。
电影《Her》讲述人类和AI恋爱的故事
为了防御对手,谷歌曾经一个月发布5次大模型。今年2月,谷歌曾先后发布Gemini功能更新、推出Ultra版本、发布Gemini 1.5 Pro,并发布开源模型Gemma和世界模型Genie。
但这些不痛不痒的更新不仅没有起到防御作用,甚至还引发了负面反馈。谷歌内部流传出的图片曾毫不留情地吐槽,“连内部员工都记不住这些大模型的名字”。
保守败于疯狂,只剩一张“生态牌”
回顾过往,人工智能曾在2014年、2017年多次引起科技界的关注,而在几次浪潮中,谷歌都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
追溯至2011年,谷歌就已经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谷歌大脑”(Google Brain),专注于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研究,目标是“让机器也能拥有理解和学习的能力”。
2014年,谷歌斥资4亿美元收购英国AI公司DeepMind,进一步夯实了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实力,孕育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lphaGo(阿尔法围棋)。次年,谷歌将机器学习系统TensorFlow开源,并启动研发AI芯片TPU,在算力层面为后续训练大模型打下硬件基础。
2016年,皮查伊在当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AI置于公司首要发展战略,正式向AI First转型。在提出Transformer架构,并发布LaMda大模型后,从搜索、助理到Pixel手机、Nest家居等,谷歌开始全面把AI能力植入产品线。
谷歌更倾向于让AI扮演一个辅助角色,对AI的态度偏保守。随着时间轴滑向2023年,谷歌的风头慢慢被Open AI压过一筹。谷歌的前瞻性布局和先发优势,被Open AI的疯狂打败了。
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后起创业公司Open AI使用的核心技术正是由谷歌发明的。GPT的“T”就来源于2017年谷歌发布论文中研究的Transformer架构。Open AI烧了大把的钱,砸出了训练大模型的可行方向。
ChatGPT在2022年底发布之时,谷歌可能也注意到了这家初创公司,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2023年1月,谷歌AI负责人Jeff Dean在一个内部会议中表示,虽然谷歌拥有做AI产品的技术和能力,但和小型初创公司相比,谷歌做出决策必须更加保守。
直到2023年2月,ChatGPT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冲击搜索引擎的新出口。谷歌匆忙应战,推出大模型Bard,却因常识性失误引发口碑崩盘——在发布会现场,Bard将智利超大望远镜首次拍摄系外行星的功劳记在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间接引发谷歌母公司市值暴跌1000亿美元。
在之后的表现中,谷歌逐渐消磨掉了人们的信任。Gemini Ultra版本发布一天后被质疑造假,有内部员工表示“这(视频)是不切实际的”,谷歌最后也承认演示视频是经剪辑制作的效果。
多次犯下致命失误后,谷歌AI产品的信服力越降越低。谷歌正在尽力追赶并弥补过失。从这次发布会的动作来看,谷歌的策略调整为:以大而全的方式布局所有AI细分赛道的机会。
对于算力、算法和人才储备充足,技术功底深厚的谷歌而言,借助于自家生态的优势,谷歌将Gemini集成在方方面面,凭借数据积累,谷歌自有生态构建的护城河壁垒,是Open AI所无法取代的。
“谷歌最坚固的护城河是分销,Gemini 不必成为最好的模型,也能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模型。”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范麟熙(Jim Fan)在X上评价。
不再领先的谷歌,只好握紧生态的优势牌。
····· End ·····
▲原创书籍《大国锁钥》现已出版!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