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美美最近又火了一把,他在采访中说:“姥姥爷爷在家养老,妈妈半退休,妹妹想买什么都会给她买”。
这个17岁男孩,当出靠模仿老师一炮而红,后来顺势成为了收入颇丰的网红。
在过去几年里,他不但帮助妈妈脱离了家暴的爸爸,还打算接下来出国留学,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为热爱而学习”。
👆钟美美接受采访
网上祝福的不少,表示羡慕的更多。很多人纷纷表示,如果有机会,做网红也不失为新时代跃迁的好选择。
但比起说说就作罢的网友,我家里有一个为“成为网红”而努力的儿子——而且他已经为之奋斗一千多天了......
👆作者供图
作为一名小学生,儿子吉普像其他孩子一样,很喜欢看游戏主播解说。
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你教我录屏吧!”
学会录屏后,吉普开始把自己玩《迷你世界》的过程录制下来,回放后,他发现跟那些游戏博主的视频差不多
于是他对我说:“妈,我觉得我玩的也特好,既然他们能火,我也能火!我想把自己玩的过程录下来分享给别人。”
随后,吉普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搭建过程录制下来,还学会了配字幕和解说,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玩得有多好。
他还摸索着录制一些教大家“如何玩”的视频:比如在《迷你世界》里如何做泥土搅拌机。
👆作者供图:吉普教大家做泥土搅拌机
他也会制作一些视频,分享他发现的一些游戏彩蛋或特殊功能:比如怎样在《迷你世界》中的黑板上打彩色字。
👆作者供图
这种视频对于玩同款游戏的人,比较实用,因此仅仅发布了四五个视频后,吉普一下子就有了七十多位粉丝。单个视频的浏览量都在500-600之间。
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已经很令他兴奋了。
👆作者供图
吉普开心地对我说:“妈,你看!我的视频居然有这么多人看!”
“我的粉丝有70多个了,我同学也有做视频的,但他们粉丝都没我多!”
“还有好多人给我评论。”
家人、朋友也纷纷发来鼓励和夸赞。吉普从发布视频中得到了被关注和被肯定的价值感。
👆家人、朋友、陌生人都开始留言夸奖
本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哪想到有一天,吉普突然在家里宣布:我也要当网红!不是等长大以后,就是现在!
正在吃饭的我差点喷出来……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完了,误入歧途了,我绝对要阻止他当网红!
自从吉普宣布他要当网红,我第一件事就是没收了他手机。只允许他赖被窝的时候,借我的手机刷10分钟视频,还要使用青少年模式。
但是一周后,无论是他的状态,还是我俩的关系,都糟糕到了极点:
吉普虽然拿不到手机,但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自己更新的视频,是否有人评论,是否需要回复;
吉普又发掘了新的选题思路,可按照我所规定的时间,他根本无法完成剪辑工作;
由于发布视频受挫,吉普开始在其它事情上产生了对抗情绪,我俩原本不错的关系矛盾频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情况事与愿违:
吉普不但没有从当网红的热情中走出来,反而越来越惦记,心思全没有在生活和学习上。
而且,他非常不理解我的阻拦,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既好玩,而且有意义。
我也逐渐冷静下来,慢慢开始重新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供图
我与吉普聊了聊他当网红的动机。
吉普说:“妈妈,你知道吗?每次我发了视频,马上就有人给我评论,你说我怎么这么受欢迎呢?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牛的人。”
“还有大人向我请教‘建书屋’的问题,我一个小孩就能指导他们,我是不是特别棒?”
“你看看都有人催更了,我觉得我越来越红了。”
👆有人询问,有人催更,看起来吸引力真的很大
看来吉普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能和网络社会有链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理解归理解,但我作为一个妈妈,一面想尊重支持孩子,一面陷入了巨大的焦虑——
这势必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那学业还要不要?
天天上网,三观被影响了怎么办?
学坏可怎么办?
反复复纠结了很久后,我意识到:吉普已经是一个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他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
即使家庭、学校给与了他很多关注,但是他已经不满足于这方小天地,希望能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求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
吉普作为一名普普通通、不好不坏的学生,渴望能被更多人关注,也渴望能通过“教”来实现价值,被众多人追捧、关注、赞扬。
于是,做网红成了他的选择。即便我阻挠,切断途径,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吉普,也有的是办法能突破障碍,实现自己的愿望。
除此之外,我更担心一旦网络世界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他将充分感受到匿名ID后肆意宣扬的负面情绪,孩子能扛得住吗?
于是,我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顾虑和预见的困难,向吉普一一罗列:
你辛苦更新了视频,也不见得有人看;
可能会遇到很多人嘲讽你、骂你,甚至造谣诋毁你;
即使你的内容毫无问题,也有莫名其妙被举报的风险;
想更新视频就要先学录制视频和剪辑视频,都是非常复杂细碎的工作;
······
“成名路上,不是只有催更和赞美,而同样充满了恶意和诋毁,你都想清楚了吗?”
正在兴头上的吉普说没问题,他都想好了。
我明白他只是表面上听懂了,只有亲自经历,才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看他势在必得的样子,我想不如让他从现在开始,就尝尝丰满理想下那骨感的现实吧!
👆作者供图

我同意了吉普做一个视频博主,但先“约法三章”:
  1. 他所更新的视频,都必须先通过我的审核后才能发布;
  2. 平时不能用手机,周末可以每天使用2小时,寒暑假才能随身携带手机;
  3. 我保留随时查看他账号的权利;
  4. 浏览记录不能删除,我会在征得同意后随时抽查
👆为了找到安静的地方录制解说视频,偷偷跑到阳台的吉普
吉普兴高采烈地开始运营短视频,开启了他的“网红”生涯。
吉普看中的方向是游戏博主,所以会定期更新游戏《迷你世界》。没想到掌声没等到,谩骂就先来了。

👆作者供图
这就引来了很多《我的世界》的玩家攻击(两个游戏因为内容相似,又有版权之争,导致部分粉丝一直对立)只要吉普一发布游戏解说视频,马上就会有人在评论区的质疑或直接开口骂。
👆作者供图
这让大部分时间都在父母、学校、老师羽翼保护下的吉普伤心又困惑。
他有时会突然把手机一摔,然后气愤地对我说:“这帮人简直是疯子!上来就骂我,我怎么惹他们了?”
有时又可怜巴巴的对我说:“我剪辑的视频没什么不好,可为什么他们只要看到《迷你世界》就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骂?”
我只能告诉吉普,如果不犯法,网络言论还是相对自由的。“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如果你想做网红,就要承受这份压力。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这份压力,可以像我一样,设置成私密模式,只有好友能看到视频。
一段时间后,吉普发布了一支精心准备的视频,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两个游戏的看法——逐条列举,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这条视频发布后,前后收获了近百条评论,我也留言肯定了他的观点。
相比那些不喜欢就只会骂的行为,吉普能够有理有据的说出自己为什么觉得《迷你世界》更好,可能看法有失偏颇,但至少他不会变成一个无脑喷子。
👆作者供图
这段时间,吉普面对网上的负面评论,属于“硬刚型”。
他会不停与对方争辩,一来二去自然越说越着急、越说越难听。
我问他:“你这么跟他据理力争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吉普说:“想让他们改正不对的行为。”
“你知道对面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是跟你一样的孩子?还是像我一样的成人?是善良的?还是刚愎自用的?”
“我根本不认识他!”
“所以对压根不认识的人,你能改变他吗?”
“不能。”
“你也与他们争辩了,你改变和说服他们了吗?”
“没有。”
慢慢的,我发现吉普在运营短视频的时候,情绪明显稳定了很多,冷处理式回复也用得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他经常用打岔,回复个表情、图片,或者不回复的方法,抵御网络上的负能量。
👆顾左右而言他,打岔的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吉普天生执拗,从小到大,他认为自己对的事,就会不停理论,完全理解不了事缓则圆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啥。
在小学中年级时,他总会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进而产生龃龉甚至动手。
自从受到网络社会的“毒打”后,吉普开始把“冷处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有一天老师向我反映:
下课时,有位同学向吉普炫耀自己得了高分,而吉普的分数比他低。
如果放在以前,吉普一定会跟那个同学理论出个子丑寅卯,可能还会动手。但是这次,吉普只是缓缓抬头对那个同学说:“笑到最后才是真的。”
后面不管那个同学再说什么,吉普都不再理会。
还有一次,有位同学路过吉普座位,把吉普掉在地上的笔踩在脚下滚着玩。
如果是以前,吉普估计上手就推那个同学了。这次吉普却对他说:“嗨,是不是我的笔挡着你路了?”结果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地把笔捡了起来,还给了吉普。
👆拍摄中的吉普
同时我真切体会到了:我们给孩子讲再多道理也没用,真正的成长还是要到生活中去,从实践而来。
正当我们认为吉普的视频浏览量会越做越多时,视频平台的“新手流量红利期”过了。
吉普依然努力更新他的游戏视频,但是浏览量已经从最初的600左右跌到100左右。
👆日渐下滑的播放量
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他的视频拍摄和剪辑都不专业,选题范围也相对狭窄。
在我眼里,他属于“自嗨型选手”,认为自己喜欢的内容别人也一定会喜欢。
于是我建议他拓宽一下思路,我俩一起梳理了他的所有爱好:
——吉普喜欢画漫画,那是不是可以更新连载自己的漫画?
——吉普还喜欢地铁,是不是可以把去每个城市打卡观察地铁的经历做成视频?
于是吉普开始慢慢更新其它内容,用视频记录他的每次旅行:
👆记录摩天轮转动全过程,拍到了广州全景
👆以当红的音乐中的词给音乐配漫画
还有我们带他去各地看地铁的讲解视频。
👆为广大没机会去广州的地铁迷,录制APM无人驾驶线全程视频,并配备讲解
内容广泛了以后,除了那些关注游戏的用户,也吸引了不少地铁迷。在经过了这个瓶颈期后,吉普的粉丝又迎来了一小波增长,突破了100。
虽然在我看来,这个数字依旧少得可怜,但对于吉普来说,已经足够骄傲了。
北京的环球影城试营业的时候,他天真地问我说:“妈妈,为什么环球影城不给我探店票呢?我都120多个粉丝了,我也是网红了。”
在成年人看来,粉丝几千才能开直播功能;而粉丝至少要破万,才算步入正轨——这些都离网红还远。但孩子的思维不一样,吉普认为这个数字已经遥遥领先于很多普通人,就应该能得到一些回报了。
我看着吉普一路上遇到这么多困难都没放弃,兴趣不减,于是也加入进来,教他查看数据,复盘视频内容。
规律更新对于一个账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建议和共同商量使用手机时间后,吉普现在的更新频率稳定下来,平时可以每周更新一条,放假基本2-3天更新一条。
吉普还学会了每发一个视频,就定期看看后台数据图,并学会了使用话题流量为自己引流。
最近更新的生活小妙招视频,因为使用了“生活妙招”等关键词,流量大大超越了以往的视频。
👆作者供图
不过,在更新了几个公交和地铁主题的视频后,吉普发现粉丝量并无变化。
他向我讨教:“妈,我觉得视频做得挺好,为什么一个新关注都没有?”
我发现他这几个视频,文案还不错,但都是在行走中拍摄的,画面摇晃不止,看了这样的画面,令人眩晕。
于是我给吉普配了手持稳定器,拍出来的视频,质量有了一个飞跃。
👆作者供图
现在吉普的单个视频虽然没有最初上线时的火热,粉丝也没有爆发性增长,但每个视频基本可以保持在300-600的浏览量,粉丝也在增加。
不管数据如何,至少现在吉普的账号是一个健康的账号。我和吉普管这叫“细水长流”。
曾经特意过来诋毁他的用户早已不在,现在所有粉丝都是他一个一个积累,一直陪伴在他左右的。
👆作者供图
我对吉普说:“最初的那些辉煌是暂时的,更像昙花一现,现在的状态才是稳定的,说明你的账号已经非常扎实了。”
支持儿子当网红并不容易,作为妈妈,我也顶着很多压力:
外公外婆首先抛出了质疑:“你这个妈妈也没点妈妈样!”
吉普的姨妈提出了意见:“这么小的孩子你就支持他当网红?”
吉普同学的妈妈还半开玩笑地说:“拜托,你是亲妈呀!头一次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的妈妈。”
老师也曾经与我沟通过。
👆作者供图
这些年质疑、否定的声音一直充斥在我耳边,而我的内心,也时时充满着纠结和自我怀疑。
但我认为保护与控制的区别在于:保护是在你能掌控的安全范围内,给与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而不是将他完全隔绝。
如今这个年代,我们再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而干净的现实世界根本不可能。就算在家禁止了孩子的游戏、视频,在学校他就接触不到吗?
我鼓励吉普持续运营视频,也是希望他能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学校和家庭的观点和声音固然重要,但是想让孩子提升思辨能力,就要让孩子听到不同的声音,然后帮孩子去分辨是非对错,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吉普发布的一条公交博物馆的视频里,他写了这样一段文案:
“以前,这些展览的公交都是可以上去体验的,但是现在却都被锁了起来,因为这些公交再也经受不住人们的破坏。”
👆作者供
说明他已经开始观察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用视频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发声。
如今,吉普离他心目中的网红目标依然很远,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吉普以惊人的毅力在坚持着……
当精心准备的视频,没有激发任何回应,他居然情绪稳定,毫不气馁,反而开始着手准备下一个视频素材。
我曾忍不住问过吉普:“坚持了这么久,你离网红还很远很远……”
吉普满不在乎地说:“妈妈,我把自己想分享的东西发出去后,已经很满足了!如果有人喜欢我当是惊喜,没人看也没关系,我可知道网红真不好当!”
你家娃也有当网红的想法或者经历吗?
在留言区聊聊吧~
编辑丨
曲安

题图丨作者供图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