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超级球星,亦是篮协主席,
他坚信中国篮球具有潜力,
倾尽全力推动改革;
他不畏惧失败,在转型阵痛中,
总结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压力和挑战,他更加笃定,
将更多精力放在可做之事上;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他初心不改,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不断为中国篮球事业积蓄力量。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四季,本期对话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承受失败才有可能成功”
姚明分析中国男篮的阵痛
2017年,姚明接过了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的重任,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动中国篮球事业改革发展。
2023年7月,时隔12年,中国女篮重新夺回亚洲杯冠军;2024年2月,中国女篮以小组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晋级巴黎奥运会;与此同时,中国男篮连续遭遇滑铁卢。
在男篮比赛现场,运动员出身的姚明更能体会到球员们在球场上失利的“不知所措”,同时,作为负责人,他也会总结失败原因,尝试重新找到方向。
姚明并不忌讳谈男篮问题,阵痛过后,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进行综合治理。他也说“中国篮球就像一个大班级,男篮只是其中一个学生,还有女篮、村BA、联赛等等,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姚明(右)向吴小莉(左)
分析当下中国男篮的阵痛
一方面,他认为,十年来中国男篮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不够多,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与世界篮球脱轨,导致自身发展思维和意识相对落后。
另一方面,是球员在赛场上“害怕失败”的心态。恐惧失败,便会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模式。比赛中有两种打法,一种是保守型,投篮数量少,但是能保持相对高的进球率。另一种是努力进攻型,投篮数量多,但投不中的数量也会相对较高。
姚明认同了努力进攻型打法,也指出了球员由此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敢投篮就有可能投不进,要能承受投不进的可能性才有可能赢球”。
面对比赛的失利,姚明会结合自身经历,鼓励球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也会帮助球员放下包袱,结合实际制定目标、计划、配备资源。对于姚明而言,只有能承受失败,才有可能成功。
“人生道路的选择权在球员自己”
姚明谈球员的选择
随着社会各界对篮球赛事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市场化的培养方式是否制约了像姚明、刘翔、李娜之类体育明星的出现。
于姚明而言,无论哪种培养方式,竞技体育的本质仍然存在,发生改变的是媒体环境。如今的媒体形式更加多元,报道的内容也更加丰富,球迷对篮球的热爱难免会分散,许多人喜欢的只是碎片化的篮球片段而不是一整场体育赛事,但对于球员而言,比赛现场仍然是实现梦想的重要舞台。
同时,年轻一代运动员也应有更多元的选择,参加联赛或者进入国家队争取奥运机会。
姚明谈球员的选择
2024年3月,中国女篮的两位核心球员韩旭和李梦宣布,为了更好地备战奥运会,放弃回归WNBA。
姚明表示国家队队员是在联赛之外,用自己和家人的时间为国家做奉献,我们不能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人生道路的选择权在球员自己。正如姚明所说:“我希望他们能够出现,但是他们有他们的空间去选择想走的路”。
选择权的背后是责任,意味着球员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023年4月,篮协对上海和江苏的男篮打假球事件作出严肃处理,并开出重磅罚单。
打假球对于中国篮球来说是很大的伤害,身为篮协主席,姚明高度重视此次事件,他认为这反映了还有许多人存在私心杂念,没有认真对待篮球。同时,他也表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每个人的思想,但是篮协要确保事情发生之后有承担的后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姚明致力于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诸葛亮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姚明亦是如此,虽是身高巨人,但却习惯低头含着自己,坚持初心不改,致力于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姚明在篮球领域已功成名就,担任篮协主席并非是他的必然选择,但他还是连任两届,义无反顾投入其中。也有人评价,中国篮球界只有姚明得到了领导、球迷和网友的支持,能真正地为中国篮球的改革作出贡献。
姚明对篮球始终有自己的梦想和看法,他相信中国篮球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在篮协主席的职位上,他可以尽己所能,为中国篮球发展积蓄更大力量,助力中国篮球树立自己的风格。
姚明谈自己对中国篮球的看法
身为篮协主席,管理事务更加繁杂,如今,姚明面对着更多舆论,但他变得更加笃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正如他所说,“我觉得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上面”。
历经赛场内外的辉煌与低谷,如今,中国篮球仍是姚明“在乎”的事情,于他而言,足够在乎,压力就会变成动力,未来他会继续思考差距,总结经验,找到中国篮球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贵州习酒《君品谈》栏目以传播“君品文化”为宗旨,展现当下君子的传承精神与创新姿态,传递社会责任感。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如习酒人的坚韧品质一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