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消息显示:理想近期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或将涉及超过5600人。
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01
或裁员5600人,省下21亿?
有媒体称,五一假期之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
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同比增长63%。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此次裁员的重灾区主要集中于:销售服务运营部门、招聘部、智驾团队。
据说,销售服务运营部门将优化超400人,招聘部会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则会缩减至1000人以内。
早在今年年初到3月,理想汽车一直在清理低绩效员工,去年被评为“I”、“F”绩效的员工会被波及。
但内部员工称,这部分人其实只会涉及单个团队人数的10%,整体几百人规模。
另有知情人士称,4月底,管理层通过了最终优化名单,这轮裁员优化正式启动于5月第一周,大部分会在5月底前结束,对优化员工实行N+1赔偿。
理想汽车或希望在6月15日员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员优化计划。
2023年,理想汽车员工总薪酬超过121亿元,人均薪酬超过38万。此次裁员规模超过18%,或将为李想节省大约21亿元。
02
去年净利118亿
为什么还要裁员?
众所周知,2023年,理想共交付37.6万台车,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很多网友表示:理想汽车这么挣钱,为什么还要裁员?
目前能想到的原因至少有四个:
原因一:MEGA遭遇滑铁卢,新款L系列销量难达预期。
3月底,理想汽车不得不将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64万台。因此,与之配套的销售运营人员,也会随之缩减。而招聘需求骤减,招聘部门也会随之减员。智驾团队则是由于去年招到很多“高价低能”员工,影响团队整体效率。
原因二:2024年及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都将异常惨烈。
小米汽车成功入局,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或许并不存在所谓的技术护城河。或许,真正要拼的,还是后期的品牌护城河、用户量护城河、市场规模护城河。既然没有技术壁垒,后期的价格战在所难免。所以,保证账上有钱、团队规模最优就非常有必要,为长期鏖战做好准备。
原因三:新能源汽车烧钱主要在后期。
此前,雷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烧钱的是打响品牌以后。其实,很多新能源汽车创始人都提到过,现在卖一辆亏xx万。所以,到最后或许拼的就是谁能撑到最后,谁的资金链不跨。
原因四:李想的个人危机意识很强。
即使理想汽车已实现盈利,一旦市场风向有变,李想还是会第一时间做出必要调整,通过精简团队降本增效。毕竟,连特斯拉都前段时间都毁约了校招,何况是国内资金有限的新能源企业呢?

近期原创 关注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报名参加黑马创业破局公开课
解决您的模式与品类创新难题
↓↓↓
联系我们
转载开白或商务合作:15222191516
与主编交流沟通:chenfu3721
i黑马,创业黑马旗下媒体,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业黑马 媒体矩阵 推荐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