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28篇原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
巴菲特说过一个投资的金句:现金就像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缺席。
的确,哪怕是庞然大物,所谓“宇宙第一大XX”,可能就是一次短暂的“现金流断裂”,就可以直接嘎掉。现金对于去企业的价值,正如同氧气对于动物的价值一样。
而如果现金是氧气,那么全社会社会经济活动的“含氧量”指标应该是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不用质疑经济的“含氧量”,而要适应它
先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所有动物来说,“含氧量”都是越高越好么?
而如果我们生活的地球含氧量变多了,或者变少了,我们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会往哪个方向转变?

事实上,地球做过这个实验。
在3亿多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地球上的平均温度比较高,但更重要的是大气中的含氧量远比现在要高,最高时可达35%左右(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21%)。所以那个时候地球上有大量的“巨型昆虫”(由于节肢动物都没有肺,它们主要依靠体表的呼吸孔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叠纪末,大约2.5亿年前,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发生,90%以上的生物灭绝了,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的熔岩涌流,地壳内部的二氧化碳甲烷喷出,整个大气层的构成改变,含氧比重急剧下降。
直到三叠纪中期,地球环境才趋于稳定和改善,生物植物再次繁荣,气温升高,含氧量上升,恐龙的时代来临
这个繁荣一直持续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在小行星撞击优卡丹半岛并形成CHICXULUB陨石坑之前,地球上已经再次开始地壳的破裂,地壳加剧变动,在此后的近百万年里急剧地改变了地球的生态,大气成分中的构成也再次发生改变,氧气的比重逐步下降到目前的水平,这也带来了恐龙的灭绝和哺乳动物的兴起。
回到开篇的话题,而如果现金是氧气,那么社会经济活动的含氧量应该是什么呢?
利率。
利率就像经济活动中的含氧量一样。可以通过利率水平,对于市场的现金充裕度,可以做到一个侧面的评估。
那同样的问题,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利率”都是越低越好么?
当利率降低,意味着氧气(更容易拿到钱)的充沛,一些大型企业,超大规模,但是效率一般企业,可以在低利率的环境下生存的很好。因为长期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低成本资金,这有助于它们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资本过于集中在某些行业或企业,从而减少了经济的多样性。
而当利率升高,意味着氧气(更难拿到钱)的稀缺,当利率不断升高时,一切规模庞大的,低效率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收益率低的企业,很快会被市场挤出。在高利率环境下,资金成本上升,企业必须更加精打细算,优化资源配置,以维持盈利能力。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灵活的,高效利用资金、创新经营模式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正如同在恐龙时代,地球的大气含氧量较高,这使得恐龙等大型生物能够生存并繁衍。然而,当含氧量发生变化时,这些巨型生物因为无法适应而灭绝,取而代之的是更小、更灵活、呼吸效率更高的哺乳动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前些年天天喊着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难得时候,反而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很高,成长很快,数量很多。而现在利率水平下来了,反而大家都不愿意借钱了(也有可能因果是反的)。

不过换个角度去想,今天我们看到的超低利率,超长周期的一些投资,比如说一些超长期的基础建设,比如那些“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在之前那种高利率的环境下,是抢不到钱的。
所以,当下的利率,其实就是经济活动“含氧量”的体现,而随着氧气的越来越多,社会在这一轮周期中蓬勃发展呢,企业形态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而不管趋势会怎么样,其实从企业和我们自身出发,不用质疑经济的“含氧量”是否“科学”,而要适应它……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