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世明
编辑|大   风

从ChatGPT开始,再到国内大模型相互抢占用户,在这个AI时代,似乎更多的感知都给了C端。
但实际上,企业级AI技术也一直在被尝试和应用。从数字化,到智能化,AI也在成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能够看到,继云计算热潮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AI,加速自身发展。坦白来讲,AI的B端商业应用仍处在一种摸索的行进过程中,目前企业级AI技术的应用还远谈不上成熟。
因此,行业急需真正把AI用在B端的玩家,找到合适的场景落地,赋能企业、助力企业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昨天,企服市场头部玩家金蝶在北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金蝶云苍穹峰会”。发布会上金蝶发布了自家的新产品超级智能的AI管理助手——Cosmic。
和市场面上其它AI产品有些许不同,金蝶AI助手是基于大量数据及实践经验下的新产物,它的核心逻辑是从企业的专业管理需求入手,去更加贴合企业发展的基本场景。
金蝶这样的新尝试,或许会给企业级AI市场带来新的可能。
企业级AI市场仍有空间
企业智能变革,已势在必行。但从整体来看,企业想真正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还面临着各种瓶颈。
首先,企业自己开发AI成本巨大,没有雄厚的资金或者深厚的技术支持很难落地。当然企业不需要重新开发轮子,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AI技术支持来强化自身。
可惜的是,针对B端的企业级AI还处于早期阶段,尚未迎来大规模爆发。使用门槛高、准确性低、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阻碍企业级AI大规模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企业级AI产品涉及企业发展的多个环节,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时,还要懂业务、懂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知识,但这些又是大多数企业比较缺乏的。
再比如,数据如今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在利用任何数字技术的时候,企业都会优先考虑安全问题。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极大多数企业对于AI应用的选择面很窄,也导致企业级AI发展相对消费侧AI缓慢不少。
痛点即机遇,机遇即未来。
不管是从社会还是商业角度,AI未来的价值都将在B端得到更多展现。软件厂商已经达成了这一共识,因而开始了有针对性地发力。
就过去一年来说,不少AI厂商相继发布了自家的B端AI、大模型平台。
拿金蝶来说,去年正式发布了企业级大模型能力平台“金蝶云·苍穹GPT”,并基于此平台,相继推出了中国首个财务大模型等应用。
还有IBM,也于去年发布了自己的企业级AI平台watsonx,并在7月开始陆续上市相关产品。
此外,包括阿里、百度这些更聚焦C端AI的大厂们,也纷纷开始注重B端AI市场,相继发布了旗下企业AI产品。
虽然接连有玩家下场、产品发布,但不同C端,企业对于AI应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生成式AI,更需要决策式AI。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需求,各自行业数据都有差异,玩家要做好AI基座很不容易。
所以能看到,大多数企业级AI玩家,他们的企业级AI应用,要么缺乏行业深度,要么有数据安全隐患,效果并不理想。
稳步前进,数据经验或成未来关键
尽管还存在诸多困难,技术端欠缺较多,但依然能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级AI市场会迎来蓬勃发展。
好的一面是,相比去年,中国企业级AI市场今年取得了一些进步。
首先来看市场风向,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到2026年,预计将有超过80%的企业将在其生产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应用程序接口(API)或模型。
再是产品层面,今年企业级AI市场应用得到了大幅扩展,尤其是AI助手,成为了各大厂商的重点产品。比如钉钉,就在今年4月18日正式上线了AI助理市场。
与传统的办公软件相比,AI助手的优势明显,它可以帮助员工快速完成很多流程化、重复性、流程繁琐的工作。
但与钉钉AI助手更关注员工侧的逻辑有所不同,金蝶这次发布的AI管理助手“Cosmic”,更多的是深入到企业侧,根据企业不同的细分场景,有针对性的进行赋能。
众所周知,数据是AI发展和应用的核心基础,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
自1993年成立至今,金蝶凭借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在企服软件行业一直保持着领头羊的姿态,被众多企业和机构采用。
30年的时间,金蝶积累下来了大量行业客户和实践经验、能力,这为其销量稳定性和增长性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为其在开发“Cosmic”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是金蝶无法被替代的“护城河”,也是金蝶“Cosmic”能够确保更关注企业真实需求,并通过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洞察力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提升业务发展的核心原因。
重要的是,相比其他传统AI助手产品,金蝶“Cosmic”还提供具备“大模型+财务”等垂直领域的真实落地实践。
以海信集团为例,其与金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共创AI应用,打造了员工活水平台及将近20个业务场景,实现员工全旅程和人才供应链全链路的智能化体验,内部招聘比例提升了120%,干部考察过程效率提升了70%。
当然,相比眼下产品所展现出的能力,金蝶所积累的数据经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金蝶AI产品拥有了更高的上限。
和企业共同成长
除了发布“Cosmic”,本次金蝶苍穹大会同时宣告,金蝶云·苍穹平台从可组装企业级PaaS平台重构为新一代企业级AI平台。
据悉,该平台具备大模型、AI工具、AI可信、Agent Builder等能力,结合原有的云原生、低代码等基础优势,可助力企业快速开发多种AI管理助手。
全新的技术底座、开发模式、交互方式,这让金蝶能够通过可组装可演进、更开放易融合、高性能更安全的技术优势,来加速解决企业使用AI产品成本高、迭代慢、应用封闭、数据安全等凸显痛点。
同时在应用层面,金蝶也从企业的财务、人力、采购、销售等七大基本领域入手,针对每一个领域开发了AI助手,以此来解决企业的基本需求。并且,在更加细分的领域,金蝶还提供100+AI应用,更全面的满足企业细分需求。
有数据优势、有技术优势、有应用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仅凭金蝶一家就能推动中国企业级AI市场的快速进步。
不管是资本、技术,还是落地、优化,中国企业级AI需要的是所有玩家凝聚起来,根据目前的核心痛点,把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质的提升。
如果从这一点出发,金蝶在峰会上提出的“AI优先”战略,值得探讨。
金蝶的AI战略,即客户需求优先支持,功能优先开发,资源优先投入,人员优先招聘,用AI赋能全线产品,进行持续性创新,用AI原生技术进行颠覆式产品创新,目标是让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AI助手。
简而言之:围绕客户需求加速技术升级、不断开发相应功能开发,加之持续性的投入。
这或许是一个正确的“废话”,但不可否认,它理应成为现阶段所有企业级AI玩家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条“宗旨”。
更重要的是,眼下距离真正成熟的企业级AI应用爆发式涌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之前,需要更多像金蝶这样积极探索布局的玩家。
能够肯定,这个阶段像金蝶这样的积极尝试者,会给行业带来宝贵的经验和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