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指听
来源 | Vista看天下
ID | vistaweek
大胆预言一下,下一个会被网友大规模剪进恶搞视频的网红,一定是她——
赵菊英。
这名自诩33年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的网红,最近的“霸凌式教育”已经引发了全网年轻人的愤怒。
在赵菊英账号发布的视频中,她以“教育专家”身份应家长邀请,到全国各地上门进行“一对一学习指导”。
其中最最重头戏的部分就是冲进孩子的书房、卧室,然后把据她说“影响学习”的东西统统清掉。
在网上流传最广的两个“名场面”,让人隔着屏幕都替小孩难过。
一是因为初中生起床后在屋里玩了19分钟手办,要求他拿起榔头,亲自把心爱的高达手办砸碎。
赵菊英则在过程中不停训斥:“看着我的眼睛说,是你砸还是我砸,还是让你妈妈砸?”
“这手办是你爹吗?拿着看能看出花来?能让你数学成绩提高?”
二是她去一个初中女生的家里,发现女孩书桌上摆满了收集的谷子、小卡,书架上还摞着盲盒和漫画书。
于是要求女孩把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进袋子,丢到楼下垃圾桶。
书桌改造的前后对比图是这样的:

还拿着《鬼灭之刃》和《淘气包马小跳》讽刺,“这些都是垃圾书,读它们就像是在垃圾箱里捡食物”。

很多网友看完这几段之后,怒火直冲天灵盖,表示自己头一回有只恨巴掌不能伸进屏幕里的感受。
“打着为孩子好的名头扼杀孩子的爱好,中国人有自己的乌姆里奇。”
根据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的结果,赵菊英一共有三个帐号,总计将近11万粉丝。
而目前这三个号的评论区,都已经被晒爱好的网友们“攻占”。
学霸们纷纷晒出自己堆满手办、追星小卡、漫画小说的桌面,以及在游戏里的战绩,以示这点爱好并没有让自己“一辈子完了”。

还有很多网友自述,有爱好不仅没有影响学习,甚至后来成了自己职业。
有人说自己从小喜欢画画和刻东西,如今变成了雕刻领域的非遗传承人;
有人晒出了老家卧室里的火箭模型,童年的爱好让一个孩子长成了火箭工程师。
从小就喜欢打游戏,所以大学考进了游戏相关专业;以前爱看课外书,现在成了专写课外书的签约作家。
还有人小时候跟那个初中男生一样喜欢玩高达,如今成了卖出一个亿产品的工业设计师。
与其说这是对赵菊英的讽刺,不如说更像是对屏幕里被砸玩具、扔收藏的孩子的鼓励。
除了晒出自己的经历,也有很多网友在留言区真诚地喊话:“看得太心疼了,希望这次遭遇不会给你带来阴影,也不会毁掉你的活力。”
赵菊英也从一个粉丝量不高“小网红”,变成了网友们发泄不满的出口。
网上甚至已经出现了“英学”,大学生纷纷模仿她“改造”学生卧室的样子,对室友的书桌进行“突击检查”。
@Jojo.
原因无他,赵菊英所谓“教育理念”里透着的那股味儿,简直太熟悉了。
或者可以说,每个曾被认为是“乖孩子”“好学生”的95后、00后们,都或多或少都体验过类似的教育逻辑。

学生就该像个苦行僧,一切享受都要等到上大学之后。
你学习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你喜欢玩具、爱看电影、总想打扮……反正心思没放在学习上。
在赵菊英的一段“家访”视频中,她一脸严肃地对男生的卧室和书桌进行“查验”。
“你这些书一点都没看吧,以后学习把这窗帘拉上!省得分心。”
看到客厅放着半面墙的球鞋,立刻犀利提问:“这个鞋柜是你爸妈专门买来给你放鞋的?”

直到听说孩子的爸妈还兼职洗鞋,这些鞋子都是客户的,这才作罢。
任何成绩不好都可以归咎为“专注力不够”“被没用的事情分心”。
男孩说自己跟不上数学老师的讲课,赵菊英立刻跟上:“你再打几下篮球就听得懂了,不要找借口了。”

她还曾家访过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进门就建议家长把孩子的玩具架、儿童书桌都扔掉。

“客厅就干干净净地摆一个大书桌,环境整齐了,孩子的心思也就整齐了。”
在最开头那个被扔谷子、漫画书的初中女生家,赵菊英掂量着女孩的收藏大加嘲讽。
“我儿子小学都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玩具了,你这就是个穿尿不湿的宝宝嘛!”
不仅书桌要清空,笔袋上的挂件也要全部清除。
笔袋里面的东西更要细细翻一翻,笔不能太多,跟学习无关的纸片、小东西统统扔掉。

根据赵菊英的“教育理念”中,有资格贴在书桌墙上的装饰品只有两样。
一是精确到分钟的作息时间表,二是孩子的目标学校。

很多家访视频中,都有一张格式相同、内容相似的“梦想书”频频出镜,勾勒出一个“成功人生”的路径——
从当地最顶尖的小学或初中开始,到哈佛大学结束。
唯一被允许的爱好是看书,不过也得分是什么书。
《海的女儿》《基督山伯爵》《繁星春水》这些世界名著是滋养大脑的养料,但通俗读物和漫画这种“垃圾”必须扔掉。
但很搞笑的是,她前脚扔掉孩子的冒险小说,后脚又在视频里大谈《哈利·波特》如何畅销、对孩子的日常积累有什么有好处。
怎么欺负我们90后刷不到她的视频吗?
在进入中小学建议阅读书单之前,《哈利·波特》也是经常被老师家长没收和批评的“杂书”啊!
成绩不算好的小孩,当然没资格有爱好。

桌上的收藏、精心布置的装饰,都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必须要由孩子本人亲自“清除”,以示决心。
如果过程中表现出一点舍不得的迹象,那就是没有羞耻心,“前途完了”。
成绩不错的照样不能拥有爱好。

某次赵菊英去一个学霸家,前脚还在夸孩子这次考得不错。
结果在书架上发现“杂书”之后立刻翻脸,表示“你这年级前三,肯定都是侥幸。”
其实视频中最让人感到窒息难受的,还不止是“批评孩子爱好”这件事。
更是她整个人体现出的那种说一不二的权威感。
一方面体现为她总是要求孩子亲手毁掉心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在时刻提醒“你要搞什么小动作我都知道”。
女孩扔漫画书的时候,赵菊英一直跟到电梯口,还说走的时候会去垃圾箱检查。
而且在孩子下楼后,她真的跟家长一起从窗子探头出去,看她是不是真的把袋子扔掉了。
而高达男孩的家里甚至装了一个摄像头,就在孩子的书桌旁边。
“这个监控你不要给我动,我随时会来检查。”
在视频中,她偶尔还会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比如爱看漫画书,意味着“肤浅、无知、幼稚”。
有孩子说自己想要考好大学,想要好好学习。

“你这个分数你还想干什么?我看你吃的膘肥体壮,搬砖正合适。”

而无论前面的剧情是扔小说还是砸手办,视频最后都是孩子和家长在她一条条列下的保证书上按下手印,这叫“生活得有仪式感”。
有时孩子还得举杯感谢赵菊英,“谢谢赵老师过来帮助我。

这两天在网上,大家对赵菊英的“教育理念”呈现一边倒的批评。

很多网友说十几岁的时候谁还没追过星、看过动漫,哪儿至于要管成这个样子。

但从赵菊英在这些家庭里受到的热情接待来看,她这套“霸凌式教育”很难说没有市场。
至少从视频中透露的信息,这些“家访”都是家长亲自邀请她去的。
很多案例都来自小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家长们有一定的能力为孩子教育砸钱砸精力,希望孩子能靠考试成绩出人头地。
但又接触不到,或者说无法实践一线城市那种更“开明”、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
对于网友来说赵菊英“根本不懂教育”,但在很多家长眼中,她确实是能让孩子“提高专注力、养成好习惯”的“救星”。
甚至让赵菊英引以为豪的一大卖点,就是她够凶够严格,孩子们都害怕她。
家长不敢砸的手办,她敢砸。
家长不敢扔的小说,她敢扔。
孩子自然要教育,“狠”起来她甚至连家长都要一起训。
“你为什么放任她看漫画?为什么孩子赖床你也管不了?”
在赵菊英面前表现得尤为怯懦和“心虚”的,很多都是中等成绩的乖学生。
整天逃课的不会听她指挥,熬夜看小说还能考第一的“学神”,天生就具有兴趣爱好豁免权。
中不溜的学生则被默认为待加工的零件,必须“严格雕琢”才能成器,否则很容易沦为“废料”。
甚至不只这些被家访的爸妈,很多人都认为普通学生就得这么管。
所以也有人为赵菊英辩护,说她虽然方法粗暴,但思路是没错的。“初中孩子确实需要收心,把手办毁掉过分了,但可以放进箱子收起来。”
其实所有视频中让我看完最难受的,是赵菊英去那个二年级女孩的家里“家访”。
或许是因为年纪还小,这个女孩大概是赵菊英拍过的最不“乖巧”的案例。
在听说自己的玩具角和小书桌要被统统扔掉时,立刻大声抗议。

赵菊英拿起她书桌上“分散注意力的玩具”,女孩没有在一边默默不语,而是一边跺脚一边大叫“别动我的东西”。
视频中能看出孩子的家庭气氛很不错,妈妈会给孩子扎漂亮的麻花辫;
5点半放学后还会带女孩在周围的小卖部逛逛、买点小吃,7点钟才到家。
但在赵菊英的“教育计划”中,家长这种行为是最先要被制止的——
“谁让她吃的?谁让她逛的?以后放学不要浪费时间立刻回家,老师要买什么让爸妈去买。”
这次家访最后以家长反省自己“太娇惯孩子”,最终在赵菊英制定的“学习计划表”上签字结束。

可网友都希望这位妈妈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最好转头就把这份计划表扔进垃圾桶。

对于大多数会经历考试、升学的孩子们来说,注定要有一个很长的人生阶段,需要为了学习拼尽全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爱好、个性,乃至快乐的家庭氛围都要为此全部牺牲掉。
在赵菊英的视频评论区,很多人都发了《小神龙俱乐部》里尼尔叔叔的照片。
还附上一句“真正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失去自己的兴趣”。
当年尼尔叔叔让很多95后第一次发现,不只有拼命苦学、举止规矩的乖孩子才可以得到夸奖,拥有奇思妙想的怪孩子同样可爱。
所以大家看到赵菊英依然在靠“毁掉孩子心爱东西”的方式“做教育”、赚钱,才会更加气愤。

好在也有很多曾经历过“霸凌式教育”的人,如今正在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现在的小孩。
小时候被爸妈逼着扔掉心爱模型的男生,毕业后成为设计师,并鼓励正在上学的妹妹坚持自己的爱好。
也有还是学生的网友们晒出自己的手办、小说、cos造型、看演唱会的照片,骄傲地表示“我爸妈很支持我的爱好”。
希望有一天,赵菊英们和她的“霸凌式教育”会再也找不到市场。
更多人认可爱好和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和空间同样需要尊重。
当她再去家访想扔东西的时候,家长们只会像下面这位孩子外婆一样,一脸困惑地表示——

“什么教育专家,这是个骗子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在安全、保密的环境中 
 探索自我,接纳自我 
 在咨询专业引导下疗愈自我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