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银河星中心黑洞旋转的恒星(ESO/L. Calçada/Spaceengine.org)
邻居是个老妖精,会吃掉其他人,好让自己永葆青春——结果老妖精被魔法反噬了。
撰文 | 冬鸢
审校 | 不周
和许多星系一样,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也有一个巨大的黑洞——Sgr A*,其质量为太阳的400多万倍。它巨大的引力让大量的恒星聚集在自己周围,并绕着自己飞速旋转。这些恒星都是这个黑洞潜在的“食物”,或许终有一天会成为它的一部分。
Sgr A*的偏振图像(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 CC BY 4.0)
这也使得Sgr A*周围的宇宙空间变得异常拥挤。“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大约有4光年远,但在Sgr A*附近相同的距离内,有超过一百万颗恒星,”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天体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萨纳亚·罗斯(Sanaea Rose)说道。
不该存在的年轻恒星
这里的恒星大多质量很小、很暗且很古老。“黑洞附近的环境并不适合新恒星的形成,”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物理和天文学教授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Chez)说,“黑洞往往会把周围的东西撕成碎片。但恒星形成需要一个温和的环境,让脆弱的气体尘埃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而黑洞的引潮力会阻碍气体聚集,“你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恒星该怎样形成。”盖兹补充道。
但令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是,他们也在Sgr A*附近观测到了一些很亮的,貌似是新形成的年轻恒星,比如去年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就报告了Sgr A*附近一颗仅有几万岁的“婴儿”恒星——年龄比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还短
天文学家将这一现象叫做“年轻悖论”(paradox of youth),即黑洞周围不应该有十分年轻的恒星,但研究者确实观测到了它们。
银河系中心的星团和气体云(图片来源:ESO/S. Gillessen et al.)
对此,天文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研究认为,这些年轻恒星是在距黑洞较远的位置形成的,因为一些偶然因素在短时间内迁移到了黑洞附近;也有研究认为,黑洞附近一些区域的环境可能相对温和,适合新的恒星形成。上文提到的那颗 “婴儿”恒星的发现者就认为,这颗恒星形成于黑洞周围相对温和的环境中,然后迁移到了更靠近黑洞的位置。
而关于“年轻悖论”的第三种猜想则比较黑暗:这些所谓的“年轻”恒星其实并不年轻,它们是因为“吞噬”了附近的其它恒星,所以看起来更年轻了
猛烈地击个掌
要解释它们为何会“吞噬”其它恒星,又如何变年轻,我们需要先理解这些恒星间紧张的“邻里关系“——黑洞引力让这些扎堆的恒星以每秒成百上千千米的速度运动。在这样的环境里,恒星之间很难不发生摩擦和碰撞
“这就像在高峰时段的地铁站里奔跑,就算你不撞到别人,也经常会和别人擦肩而过。而对于恒星来说,就算是‘擦肩而过’也能导致它们通过引力发生相互作用,”罗斯说道。
为了探究摩擦和碰撞对这些恒星的影响, 罗斯和同事使用新模型追踪了1000颗模拟恒星绕Sgr A*运行的旅程。她们发现,在距黑洞0.1秒差距(1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的范围内,任何和我们的太阳质量差不多的恒星,在其生命旅程里都会经历至少一次碰撞
当恒星非常靠近黑洞时(0.01秒差距范围内),它们的运行速度能达到每秒上千千米,此时恒星间的碰撞和摩擦十分频繁和剧烈。迎头相撞的两颗恒星,可能直接被摧毁。但许多情况下,恒星只是插肩而过,这样的撞击并不会摧毁它们,但会让它们损失一部分质量
“它们互相擦过,然后继续前进,就像猛烈地击了个掌。”罗斯说,“这会导致恒星喷射出一些物质,损失掉外层质量。至于具体会损失多少质量,与它们移动的速度和碰撞时的重叠程度相关。这些碰撞导致黑洞周围出现了一群奇怪的、被剥离了外层的、低质量的恒星。”
但在距黑洞稍远一点的地方,是另一番景象
吃掉你,让我变年轻
在距黑洞0.01秒差距到0.1秒差距的范围甚至更远的地方,恒星运行的速度相对较慢,大概每秒数百千米。这时,当两颗恒星碰撞或相擦时,由于速度不够快,它们可能逃不出彼此的引力束缚,从而导致一颗恒星被另一颗恒星“吞噬”掉。结果就是,它们在碰撞后并合成一颗更大的恒星。
此外,该区域内较小的恒星(比如太阳大小的恒星)还可能通过多次碰撞让自己的质量越来越大,最终变成一颗质量10倍于太阳甚至更多的恒星。
在这样的碰撞与并合中,“吞噬”掉自己邻居的恒星,会得到很多来自被“吞噬”恒星的氢。而氢正好是恒星燃烧的原料——这使它们变得更亮,也显得更年轻
但显得年轻,并不代表它们一定会活得更长,因为碰撞融合过后,恒星质量变得更大了,而质量更大的恒星,燃烧氢的速率也就更快,它们最终的寿命可能反而比原来更短
“它们很快就会死亡。”罗斯说,“大质量恒星就像巨大但耗油的汽车。虽然它们的燃料很丰富,但消耗燃料的速度也非常快。”
恒星的生命历程(图片来源:cmglee,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 CC BY-SA 4.0)
相关的两项研究最近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罗斯和同事的分析为“年轻悖论”的其中一种猜想提供了证据,也为我们银河系的历史提供了参考。
超大质量黑洞附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罗斯说,“在这样一个异常拥挤的区域中,受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的恒星,与我们在太阳系附近看到的任何天体都不一样。但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恒星群,或许就能对银河系中心的形成过程有一些新的认识。至少,它无疑为我们生活的领域提供了一个可对照的参考。”
参考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rmp/abstract/10.1103/RevModPhys.82.3121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cee75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d251f
https://news.northwestern.edu/stories/2024/04/stellar-collisions-produce-strange-zombie-like-survivors/
https://blackholes.stardate.org/research/milky-way-star-clusters.php.html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ca977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8109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电商广告-
《环球科学》2024年5月新刊正在热
戳图片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