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一个热搜话题:是不是年轻时看《水浒传》反感宋江招安,年纪大了后就认同宋江招安了?
年近不惑的我,觉得这是个挺有意思、也非常现实的问题。
很多人可能都有同感,年龄大了,看什么都会思考一个终极问题——钱从哪里来?
《水浒》里,梁山集团越做越大,吃饭的嘴也越来越多,号称十万,而这帮人既不种地、也不做生意,那么钱从哪儿来?
答案很简单。就是四处借粮
救柴进,救卢俊义,为晁盖报仇,等等等等,看着大义凌然,实际上,不过是搞钱罢了。
宋江也很坦诚,打朱家庄之前,他说“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
年纪长点的都知道,冠冕堂皇的理由特别好找,但是钱,是真TM的难赚!
梁山的钱粮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只是写书人并不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只是一句为钱粮发愁一笔带过。
但实际上,梁山十万人马要吃饭,而且时不时就喝酒吃肉开趴体,开销肯定不小。所以需要不断去借粮”。其实,不用官府来剿灭,梁山集团自身就难以为继。
表面上看,梁山一次又一次打退官军,实际上梁山的财政危机非常严重,周围能“借粮”的地方也都借遍了。如果再随便借,周边百姓和官府就会同仇敌忾,梁山集团所谓的正义性和群众基础就会丧失,一旦丧失了这个,梁山集团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正是因为梁山集团在财务上的重大短板,所以它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被招安。
有人问,宋江为啥不改变路线,自立为王,成立新朝廷,去收租收税呢?
答案是,这帮人压根没这个本事!
放眼整个梁山集团,除了吴用,没有一个读书人。养十几万军队的开销,加上收租收税,需要一个相当规模的文官系统。
麻烦的是,大宋王朝给文官的工资太高了,梁山集团这点儿家底根本养不起职业文官。
更不要说宋江只是个小吏,忽悠忽悠黑社会和李逵这种无脑粉丝还可以,但在文治方面无任何优势,根本笼络不住读书人的心。
即使与方腊相比,宋江和梁山集团在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这块也是弱鸡的一塌糊涂,方腊好歹还知道打着宗教的旗号,利用教义来忽悠洗脑。
无论是聚义还是替天行道,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可以与朝廷对抗的政治理念,理念和主义不行,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王国。
由此可见,梁山集团有着先天不足,看似声势浩大,其实短板突出,不可持续。
官军的围剿可以失败N次,梁山只要败一次就可能覆灭。更可怕的是,只要朝廷看清梁山集团的财务短板,搞坚壁清野、围而不打,不用官军出手,梁山集团势必内乱。
趁着手里有些筹码,被招安可能是梁山一伙人最好的出路。而且在兵强马壮、让朝廷有所顾忌时被招安,其实,宋江当时已经是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有人说,招安后被朝廷派去打方腊,死伤大半,又被毒死,有何意义呢?这么说吧,即使不招安,继续抵抗官军,首先能抵抗多久?朝廷如果围而不打,搞封锁,梁山集团要么饿死、要么内讧,而且宋江如果顽抗,大概率要被人砍头拿去向官军投诚邀功。
扯远一点,钱从哪里来”真的是一个万用万灵的灵魂之问。任何事情,后面加上这么一句问,会立刻直击本质,逻辑会顿时变得无比清晰
例如:
XXX为啥不改革?钱从哪里来?
中国为啥不早点搞芯片?钱从哪里来?
父母教育孩子为何往往没有耐心?钱从哪里来?(耐心本质上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我能不能嫁得好?钱从哪里来?(好的婚姻是强强联手公司合并)
我的娃能不能上985?钱从哪里来?(资质一般要巨量投入)
……

同样能回答好钱从哪里来的作品,水平普遍都不低。
《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是第一权谋剧,就是因为它全剧都在围绕钱从哪里来展开的。
《琅琊榜》之所以是过家家,就是因为它根本没回答这个问题。江左盟的钱从哪来的?赤焰军的钱粮在谁手上?梁帝只要控制赤焰军的钱粮后勤,还怕他反?
《武林外传》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多多少少还涉及了钱从哪里来”这一终极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非常严肃认真。
《水浒传》里梁山集团的命运之所以令人憋屈,就是因为它的底色是现实的、是残酷的、是赤裸裸的。现实里,钱永远是第一位的。越是人多的组织,钱越重要。
个人可以热血上头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却不可能靠打鸡血驱动,最终必须回到给更多钱上。
延伸来看,很多所谓的亲情问题、友情问题、爱情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等等,本质上都是经济问题,都是钱从哪里来这个终极问题的延伸。
解决上述问题,如果从钱着手,绝大多数都能解决;反之,如果不从钱入手,从什么感情、理念、其他各种因素入手,基本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只会让问题更复杂更难解决!
温馨提示:
微信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观点的“星标”用户或常读用户,可能就收不到 斐君 推送的文章了。这意味着,您可能随时和 斐君 失联。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星标”斐君,操作很简单: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色字“斐君观点”,进入公众号首页;
2.点开右上角的“...”
3.点“设为星标”。
就可以啦。烦请设置一下,我们相约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创好文,敬请关注“斐君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