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又一地引导基金采取跨区域合作模式,引入外省国资当GP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为更好地达到招商目的,地方开始加速变革,寻求适合地方发展的新思路,除了返投松绑、出资灵活外,跨域合作也愈发常见。
近期,又一地引导基金采取跨区域合作模式,引入外省国资当GP,这次是保定。
保定引导基金找外援
FOFWEEKLY获悉:近日,保定高新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引导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总认缴规模20亿元人民币。
引导基金主要围绕保定市"3+N"产业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财政资金放大效益,促进财政资金与金融及社会资本协同联动,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投资方向上,引导基金将聚焦电谷产业升级、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产能扩张、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等开展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该引导基金的管理人为鲁信创投全资子公司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据悉,鲁信创投安徽团队作为辅助团队,全程参与了投标与备案环节,并将负责后续具体执行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鲁信创投于2018年在安徽省合肥市注册成立,由安徽鲁信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其中安徽鲁信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鲁信创投3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而安徽鲁信投资有限公司穿透后,除了鲁信集团外,还有合肥滨湖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换言之,保定高新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也选择聘请外部团队负责引导基金的管理工作,即山东省国资管理机构,若根据股权穿透信息来看,保定高新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人背后还有安徽国资的身影。
近两年,引导基金跨区域合作案例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引入外省管理机构,另一方面是与外地引导基金或国资共同出资同一只基金,尤其是后者,仅去年就有超5起案例。
引导基金跨区域合作成潮流
近两年,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开始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引导基金运营模式更加灵活和宽松,除了在出资比例、反投比例门槛上调整外,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设立多级联动的基金群,或者选择跨区域合作等运作模式。
1.引入外部专业管理人
一方面多地引入域外专业管理人托管引导基金,或与不同区域间合作共设母基金
今年3月份,郑州郑东新区与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启动10亿元规模的郑州中原科技城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为管理人。今年4月份,总规模为30亿元的浙江省“专精特新”(温州)母基金设立,该母基金由粤科金融集团联合浙江省产业基金、温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共同组建,管理人为粤科金融集团。
时间再往前看,2023年7月份,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会上,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发布。经过公开遴选,中金资本、深创投共同中选为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
整体来看,引导基金聘请的外部管理团队,要么是券商、或银行等金融系管理机构,要么是地方引导基金设立较早、发展成熟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国资管理,比如深创投、深投控等“资深管家”。
2.多地区母基金共同合作
引导基金跨区域合作的另一个模式是不同区域引导基金或国资共同出资同一支基金。今年1月份,重庆新微成渝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备案,该基金的GP为重庆上创新微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背后LP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梧桐树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临空远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当下,在我国以政府、国资主导的股权市场中,政府引导基金的新鲜话题总是能吸引到大量的目光和关注,跨域合作也愈发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直观来看,地方政府正逐渐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通过与其他区域合作,或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来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这种跨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日益常见,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背后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需求的日益迫切,其诉求也更为实际,同时也对G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目前产业招商竞争激烈的现状,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合作抱团,结合多地优势共同组建或出资同一支基金,为政策型LP运营提供新思路,能够兼容并包罗多地招引和产业诉求,缓解各地引导基金间的竞争格局不过该模式在复制上可能还存在一定挑战,比如产业诉求之间协调的难度、项目与GP归属权益、营商环境与政策差异等,未来还需要综合考虑各地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合作策略。
而引导基金聘请外部管理人,请外援的借力思路,对起步较晚的地方来讲,或将具有参考意义。毕竟,专业能力和资源加持,或对地方创投行业发展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结语
无论是请外援,选择外省具有一定经验的管理人负责管理引导基金,还是与外省引导基金或国资共同出资同一只基金,从引导基金运营思路层面出发,都是创新模式,对GP而言,想要获得引导基金出资,就需要在各方资源协调中拥有的强势地位,满足LP的多方诉求,依然面临较大挑战。
毕竟,从地方来看,核心诉求还是招商,且招商重点更明确,能否落是关键。
为更好地达到招商目的,地方开始加速变革,寻求适合地方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