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禅文学典范《碧岩录》里,有一则著名的“野鸭子”的故事。
百丈怀海曾是马祖道一禅师的侍者。
师徒二人在外散步,看见野鸭飞过。
马祖问:“是什么?”
百丈回:“野鸭子。”
马祖再问:“它到哪里去了?”
百丈回:“飞过去了。”
马祖忽然跳起来捏住了百丈的鼻子,百丈疼痛之下“哇”得大叫。
马祖问:“何曾飞去?”真的飞过去了吗?
百丈当即开悟。
马祖所问的并非所见的野鸭子,而是能看见它的“你自己”。千百年间,“何曾飞去”的提问依然留在人们的心间:外界变幻如野鸭飞过,自我的本心,要如何安住?是无数的人仍待开悟的事。
把心安好,在不确定的当下,尤为重要。6月14日至6月16日,“王德峰季度讲堂”夏季课:《佛家的般若智慧》将在无锡灵山讲学,有缘一起参禅、开悟、安心。
我们为什么需要佛学
在年轻人中,游寺庙、学佛学已经成为了新一轮的流行,上香青年、佛门青年、慈“杯为怀、电子功德都成了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大家戏谑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遭受精神内耗的年轻人把佛学当成了心灵的栖息地,并希望求一个关于未来的“上上签”。
而对于商海浮沉、负重前行的企业家来讲,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寻求般若智慧与内心安定。
佛学的流行背后,是来自现实的欲望与压力。蒋勋老师曾言:当身上的假面不自觉一层层覆上,难有喘息之机。
王德峰老师则认为:种种妄念遮蔽了我们的本心。欲望和压力之下,迷茫和焦虑面前,佛学既是一种认同安慰,一个解压出口,更是一种寄托。
是来自解决生命情感问题的需求。王德峰老师指出:心是生命情感的居所,人生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命情感的问题,生命情感会出多种多样的毛病,佛教概括为贪、嗔、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禅宗就是修心。
是来自对“心安即是归处”的向往。
陶渊明曾写下“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纵身于万物的变化之中,没有了所谓的欢喜与恐惧,自然顺应天命,应时而为,不去强求也无需多虑。
这样的“心安”之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国人该如何达到?答案或许仍来自中国的古老智慧。
王德峰老师这样形容儒释道三者关系:儒学是“粮食”,佛学是“灵药”,道家是“艺术”。以佛学治愈不安定的内心,找到戒、定、慧。
唤醒自身的佛性
《坛经》中,记载了六祖惠能拜谒五祖弘忍的故事:惠能从岭南出发,花了三十多天,长途跋涉到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拜谒五祖,表明自己“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的意愿。
五祖问:“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你是岭南人,又是未开化的獦獠(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你又怎么能成佛呢?
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都由六祖惠能提出,也正是惠能后来完成了佛教革命,让佛教从少数知识分子中解放出来,让“众生平等”概念真正开始深入人心。

王德峰老师认为: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人都有佛性,觉悟者就是佛。“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佛,目标是见性成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

而唤醒自身的佛性,既需要“悟”,也需要“度”。
王德峰老师将“悟”描述为“桶底子脱”:苦恼和问题就像是木桶里的水,越积越多,找禅宗祖师请教,他们并不能帮你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让你木桶的底子脱掉了,里面的水哗啦流光了。
突然间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这些问题压根儿不是问题,这就叫桶底子脱。
关于“度”,《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惠能继承五祖衣钵后,五祖送他到九江驿口,上船后,六祖说:和尚请坐,应该由弟子来摇橹。五祖答:应该是我渡你啊。其中,藏了无数机锋。
惠能回答:“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翻译为白话,意思是:迷惑时老师度我,觉悟了就得自己度自己,度虽然还是度,那用处可不同了。承蒙老师传授给我佛法,现已觉悟,就该自明本性,自我超度了。
王德峰老师指出:“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们修禅宗都是要本心悟见佛性,自性自度,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禅宗主体性的原则。”
在灵山,和王德峰老师一起修心
王德峰老师说:佛性是人生来就具有的特性,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人身上的佛性也许会在某一刻,带领你进入超凡脱俗的世界。”
6月14日至6月16日,夏花开满之际,我们将在无锡灵山,与王德峰老师一起修心。两天的课程中,王德峰老师以《坛经》《金刚经》为引,带大家感受佛家的般若智慧。
作为禅宗重要经典,《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记录六祖惠能大师的教诲和禅宗的核心思想。
《坛经》在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这对于追求事业发展与心灵安宁的企业家来说,尤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金刚经》则记录了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以其深刻的空性哲学著称。以“缘起性空”为核心思想,引领众生对外扫相,对内破执,洞悉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从而达到解脱。
课程之外,6月16日的社群文化日,大家将一起瞻仰灵山大佛、探访瑰丽梵宫、悠游佛国圣地……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
在灵山场域里,得般若之智慧,浮生之自由。

曾有一桩禅宗公案:一位僧人找到禅宗祖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而禅宗祖师对此做了三个反问。
◎ 第一问:如何是解脱?反问:谁绑缚汝?
◎ 第二问:如何是净土?反问:谁垢汝?
◎ 第三问:如何是涅槃?反问:谁将生死与汝?
面对这三个反问,你悟到了什么?如你有意亦有缘,欢迎一起学习、共同开悟。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