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补息,协定存款,债市
4 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同时,4月以来不少城商行开启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手工补息”严监管与存款利率调降如何影响银行负债成本?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将带来什么变化?本文对此重点研究。
“手工补息”严监管如何影响银行负债成本?“手工补息”集中于企业活期存款之中,据测算,在协定存款占企业活期存款的比例分别为35%50%65%的情形下,所有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将分别下行12.5BP8.7BP4.6BP,负债成本率将下行9.2BP6.4BP4.6BP
“手工补息”严监管如何影响债市?从“价”的角度来看。禁止“手工补息”会使得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率下降。我们测算得到:在协定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为35%50%65%的情形下,禁止“手工补息”可能使得10年国债收益率底部分别下降3.5bp2.4bp1.3bp
“手工补息”严监管对“量”的影响更直接。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居民资金从存款流向理财、货基等非银机构,银行存款流失,以上因素反映至货币市场上,体现为银行缺负债,发行同业存单的诉求较强,资金融出规模下降,非银资金充裕,作为非银资金重要来源的货基融出规模较大,资金分层处于低位水平;反映至现券市场上,理财规模大幅上升后,买债需求增强,4月理财净买入全部债券规模、净买入同业存单规模均处于季节性高位水平。

存款利率调降对债市底部的指示作用减弱
。基准情形下,“手工补息”严监管后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或下行至2.1%附近,历史数据显示3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不会低于银行存款成本,但当前3年国债收益率在2%附近,已低于银行存款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表外资金参与债市的深度加强,在表外机构参与债市深度加强的背景下,存款利率调降对债市底部的指示作用减弱。
4 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同时,4月以来不少城商行开启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手工补息”严监管与存款利率调降如何影响银行负债成本?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将带来什么变化?本文对此重点研究。
一、“手工补息”严监管如何影响银行负债成本
虽然“手工补息”相关操作在企业定期存款和个人存款中亦有部分存在,但从银行不同类型存款成本率来看“手工补息”等超越自律限制的存款定价行为或最多存在于企业活期存款之中。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存款,特别是企业活期存款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导致了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持续上行。从公布数据的A股上市银行各类存款成本率的变化数据比可以发现,2020年开始,A股上市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成本率开启了下行的区间,而个人活期存款成本率也在2021年监管部门加强智能存款等创新存款产品利率监管之后亦出现了下行。而与此同时,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则呈现持续上行的态势。在2023年末,A股上市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已接近1.3%的高位。这一情况也导致了在2023年A股上市银行企业存款平均成本率重新超越零售存款平均成本率。
从当前各类企业活期存款利率来看,当前企业活期存款主要包括一般企业活期存款和协定存款。2023年5月,在自律机制的要求下,协定存款利率的加点上限已有此前的基准利率加65BP调整为基准利率加10BP(国有大行)或20BP(其他银行),相关研究请参见我们2023年5月发布的报告《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几何?》[1]。在自律机制相关要求之下,2023年仍有不少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超过了该类银行协定存款利率上限。这意味着仍有不少银行通过“手工补息”、创新存款品种等方式突破利率自律机制定价上线。
考虑到银行并未在企业、零售及活期、定期存款具体存款分类数据,结合上文分析,为了更好的估算“手工补息”严格监管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率的潜在影响,我们运用各银行所公布的2023年年报数据进行静态测算,并作出了一系列假设:
假设一:考虑到企业定期存款成本率相对正常,而企业活期存款成本率则出现了显著的飙升。同时,“手工补息”的操作多集中于大型企业的企业存款之中。因此,假设“手工补息”集中于企业活期存款之中,企业定期存款并无“手工补息”的情况。
假设二:企业活期存款中仅有两种品种,一是普通的企业活期存款,其执行的利率为当前大多数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牌价0.2%;二是协定存款且由于企业活期存款高息揽储竞争激烈,各银行均采用自律机制允许的最高利率进行协定存款揽储。即国有大行采用1.25%(1.15%+10BP)的协定存款利率,股份制行及地方中小银行采用1.35%(1.15%+20BP)的协定存款利率。同时,企业活期存款中超越自律定价机制上限的行为仅限于“手工补息”行为。
假设三:公布相关存款成本率的A股上市银行可以代表整体银行情况。同时,所有银行协定存款占比存在三种情形:基准占比场景下协定存款占企业活期存款的50%最低占比场景下协定存款占企业活期存款的35%最高占比场景下协定存款占企业活期存款的65%。设定上述比例的主要依据为2023年5月协定存款利率调降过程中此前我们对于A股上市银行协定存款在企业活期存款中占比的测算。
在上述假设之下我们测算了不同场景下“手工补息”严监管对银行存款成本、负债成本的影响。在基准占比场景下,所有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将下行8.74BP,负债成本率将下行6.45BP,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将分别下行5.88BP、16.48BP和3.74BP,负债成本率将分别下行5.11BP、10.61BP和2.49BP。在最低占比场景下,所有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将下行12.48BP,负债成本率将下行9.22BP,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将分别下行9.69BP、21.85BP和7.28BP,负债成本率将分别下行8.42BP、14.07BP和4.84BP。在最高占比场景下,所有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将下行4.64BP,负债成本率将下行3.43BP,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成本率将分别下行2.45BP、11.12BP和0.67BP,负债成本率将分别下行2.12BP、7.16BP和0.45BP。不难发现,“手工补息”严监管对于股份制行存款和负债成本率的影响最大。
应当指出的是,依据我们上文的假设,根据测算,在协定存款最低占比场景、基准占比场景、最高占比场景中,A股上市银行2023年整体“手工补息”多付利息规模分别为2017.81亿元、1412.27亿元、750.08亿元。若按照所有涉及“手工补息”存款的补贴为100BP假设测算,那么严格监管“手工补息”所涉及的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在三个场景下将分别为20.18万亿元、14.12万亿元、7.5万亿元;若按照所有涉及“手工补息”存款的补贴规模为150BP假设测算,那么严格监管“手工补息”所涉及的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在三个场景下将分别为13.45万亿元、7.06万亿元、3.75万亿元。其中最大可能为基准场景下“手工补息”补贴为100BP至150BP,由此,严格监管“手工补息”所涉及的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将达到7.06万亿元至14.12万亿元。
考虑到2023年末测算的样本上市银行企业和个人存款规模占所有存款性公司非金融机构和住户存款规模的65.53%。那么严监管“手工补息”所涉及的所有存款规模或将达到10.77万亿元至21.55万亿元。
二、“手工补息”严监管如何影响债市?
“手工补息”严监管之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从“价”的角度来看,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存款利率的变化会使得银行的负债成本率发生改变,债券是银行的可投资产,债券收益率是银行资产收益的一部分。“手工补息”严监管会使得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率下降,从而缓解银行的息差压力。从数据来看,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的均值走势与10年国债收益率的走势大体一致。
基于前文“手工补息”严监管对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测算结果,我们进一步通过2010年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均值与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率均值的回归结果测算得:在协定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为35%、50%、65%的三种情形下,禁止“手工补息”对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的影响幅度分别为-9.22bp、-6.45bp、-3.43bp,可能影响10年国债收益率底部分别下降3.5bp、2.4bp、1.3bp。
从“量”的角度来看,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下降,居民资金从存款流向理财、货基等非银机构,银行存款流失,大行资金净融出规模下降,4月大行月度日均资金净融出规模下降至3.01万亿元,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而4月货基和理财规模较大,4月货基份额维持在12万亿份以上,同比增长14%,增幅大于2022和2023年同期,货基逆回购余额也大于高于季节性水平;4月理财存续规模27.90万亿元,较3月上升2.27万亿元,增长规模也大幅高于2021至2023年同期水平,理财月度资金净融入规模下降至546亿元。
以上因素反映至货币市场上,体现为银行(尤其是大行)缺负债,发行同业存单的诉求较强,非银资金充裕,作为非银资金重要来源的货基融出规模较大,GC007、R007逼近DR007,资金分层处于低位水平;反映至现券市场上,理财规模大幅上升后,买债需求增强,4月理财净买入全部债券规模、净买入同业存单规模均处于季节性高位水平。
三、存款利率下降如何影响债市?
此外,我们观察到4月以来不少城商行开启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部分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持平甚至出现“倒挂”。从前期的存款利率调降的影响来看,2022年以来,大行进行了4轮存款利率的调降,中长期(2年期至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行幅度更大,存款利率调降在短期内未必使得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从原理上观察,存款利率下降需要传导至银行负债成本下降才能对助推债市利率下行,但由于存款定期化现象突出,反映至银行的负债端来看,2022年至2023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不降反升。
以2023年年报计算的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为2.18%,据前文测算,在基准场景下,“手工补息”严监管将使得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下行8.74BP,以此推算得“手工补息”严监管后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或下行至2.1%附近,存款整体久期通常小于3年,当前3年国债收益率在2%附近,债市收益率已低于银行存款成本,这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表外资金参与债市的深度加强,保险、理财等机构净买入债券规模均处于季节性高位水平,基金交易债券的规模也较大。在表外机构参与债市深度加强的背景下,存款利率调降本身对债市点位的制约力度将减弱,但存款吸引力下降后存款资金或外流至非银机构或在中期维度上利多债市。
注:
[1]https://app.cibresearch.com/shareUrl?name=0000000087f979bf01880df7a9505a0f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