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宁瑜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在2013年宫崎骏(至少是第5次宣布)隐退的记者会上,当记者问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时,他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今年,当这部20年前的电影终于登上了中国的大荧幕,它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五一档票房的前五名,五天就突破了1亿。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吉卜力工作室全球票房史第二“卖座”的电影,仅次于《千与千寻》。但在20年前,这部电影也曾给宫崎骏带来不小的争议。
之前,宫崎骏令人熟知的作品包括《风之谷》《龙猫》《天空之城》《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总是在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在少年少女的冒险故事中传达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而《哈尔的移动城堡》则郑重其事地以成年人之间的爱情作为主题之一,宫崎骏自己也称之为一部“真正的爱情片”。在一些人看来,这个故事因此变得“俗套”,尤其是,宫崎骏总会给故事一个美满的结局。但或许也正是因为爱情元素的加成,《哈尔的移动城堡》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观众,甚至20年过去,哈尔依然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最帅男主角”。
而回到电影本身,宫崎骏的野心显然也不局限于爱情本身,天马行空的爱与魔法背后,关于成长、自我接纳和他擅长的关于战争的反思,这才是这个故事直到今天仍不过时的原因。
“青春不是万能的”
在宫崎骏一众的黑发小男孩的角色设计中,哈儿算是美貌得有些突出了——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王子般的穿着打扮,在女主苏菲遭遇为难之时英雄救美堂堂登场。随着故事的展开,哈尔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几乎所有观众都能记得染发失败的哈尔光着屁股尖叫着从浴室冲出来的一幕,随后由于大受打击导致魔力不稳城堡险些崩塌,他耍帅爱美孩子气这样的小毛病让他更有魅力。
有不少人分析过宫崎骏对女性角色的偏好情结,他酷爱把各种美好的品质都赋予他笔下的少女,哈尔这样的帅哥则非常罕见。
与极度追求外在美的哈尔相反,苏菲的打扮古板老气,她也认为自己从未漂亮过,如果不是因为意外遇到哈尔导致自己被荒野女巫盯上,她大概会继续继承着父亲的制帽店,日复一日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正是这样的性格,她在遭遇荒野女巫的诅咒变成了90岁的老婆婆之后,迅速冷静下来,接受命运,甚至还自我安慰道,“人老了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失去的东西也少了。”
宫崎骏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曾经有一位90岁的老太太对他说,她觉得自己同18岁时没什么两样。如果电影的结局只是破除咒语找回青春的那种快乐,这绝不是他想要的。“青春不是万能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这部电影正是我思考的结果。”
所以今天的我们会惊讶于苏菲的“精神稳定”。人们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从未停止过,现代社会则以医学发展和科技手段给人以幻想,仿佛我们真的可以更长久地留住青春的皮囊。但18岁的苏菲反而是在直面人生尽头的那一刻,变得无所畏惧,她走出了小镇,拯救了困于魔法的哈尔,阻止了蔓延的战火,当她放下自卑与顾虑之时,女巫“无解”的诅咒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在一些苏菲勇敢的瞬间,我们看到她会恢复18岁的模样,在她下意识自卑逃避时,就又变回了那个伛偻的老婆婆。小时候看这个故事,像一个王子变青蛙的童话,但当我们也到了害怕老去的年纪,才理解这份自我接纳的珍贵。
或许这个魔法只是将她的内心具象在外表之上,又或者在宫崎骏眼里,衰老并不是一种惩罚和诅咒,中年人怀念年轻时,年轻人怀念年少时,我们想找回的其实并不是青春,而是拥有选择和勇气的自己。
“荒诞的战争”
如果只看两人的爱情线,《哈尔的移动城堡》简单到近乎直白,从一见钟情到互相救赎,甚至被人诟病缺乏起承转合。而在爱与勇气的母题下,宫崎骏花费大量的笔墨描摹的战争背景,是原著几乎不曾提及的。
宫崎骏出生于二战期间,父辈从事的飞机制造,因为这层关系宫崎骏在自己的作品和发言中都表达了坚定的反战立场。2003年《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时,宫崎骏公开拒绝出席颁奖礼,表示他“不想去一个正在轰炸伊拉克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哈尔的移动城堡》最初在日本公映于2004年11月,有不少研究者分析其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背景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和隐喻,在浪漫爱情的另一面,战争的残酷让这个魔法故事多了一丝现实的意味。
哈尔的城堡上有一扇可以自由穿梭四个地方的门,热闹的小镇,恬静的故乡之外,是黑压压的飞舰、怪鸟、和不断落下炮弹,想要逃避参与战争的哈尔打造了这座移动城堡,但依然无法阻止战火不断蚕食打破这一方净土。苏菲和哈尔都表达过对战争不同程度的厌恶,但作为魔法师,哈尔也在被国王征召成为战士。
在与王室魔法师,哈尔的老师莎莉曼的对峙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莎莉曼表达了对哈尔出色才能的惋惜,“他的心被恶魔夺走了,他的魔法只为自己而用”,她说,如果哈尔的魔法不为王国所用,那么王国就要毁掉他。哈尔却借变身国王之口这样说道,“虽然这座王宫由于莎莉曼的魔法不会被攻破,但是炮弹都会掉落在周围的民宅,所谓的魔法,就是这样的东西啊。”
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架空的魔法背景让这场战争背景混沌不清,我们不知道战争因何而起,也不清楚哈尔所代表的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只知道战舰歪歪斜斜开回渡口的时候,岸上的民众会为同胞加油鼓劲,又在炮弹来袭时惊慌逃离。当一辆飞舰闯入哈尔的秘密花园,苏菲问,这是敌人还是同伴?哈尔的回答是,都一样,这些杀人犯。
反感和逃避战争的哈尔,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是苏菲的存在让他找到了“誓死守护的人”,却也终究因此被可悲地卷入了战争,因此苏菲才会说,“我宁可你是一个胆小鬼”。宫崎骏将解开这个“死结”的钥匙交给了苏菲代表的“爱”,苏菲的赤诚和善良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变数,那个在旅途的开始救下的稻草人变回了失踪的邻国王子,给这场荒诞的战争画上了句号。
在电影中,宫崎骏用了大量绚丽的大轰炸画面来表达战争的丑恶。实际上,在过往的电影中,表现令人厌恶的战争场面时,宫崎骏同样不吝于使用怪奇的想象,比如,魔法师获得强大魔法的代价是失去自己的心,被卷入战争后终会变成麻木的“怪物”,成为行尸走肉,而扯着大旗掀起战争的国家机器,才是真正的“恶魔”。
但关于战争的描写也是宫崎骏对原故事最大的改动,尽管《哈尔的移动城堡》原著作者戴安娜·韦恩·琼斯对此表示不敢苟同,她也是在二战中长大的一代,她说因为自己很清楚战争的可怕,所以她更倾向于避免在作品里提及。顺便一提,她还吐槽了宫崎骏对于飞行器元素的情有独钟。
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主题想要表达,直到如今,仍然有许多观众对于庞大的故事元素和突如其来的结尾感到摸不到头脑,为什么他们突然相爱了?为什么会打仗?为什么又和“反派”和好了?根据宫崎骏的制片人铃木敏夫回忆,《哈尔的移动城堡》曾几经难产,当分镜画到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宫崎骏跑到他的办公室问,收不住了怎么办啊?他们研究出来的办法就是,让所有的角色一并登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但事实证明,这个收尾这意外地适合宫崎骏的寓言,没有绝对的坏人(尤其是没有坏的老婆婆),爱与希望可以化解一切仇恨。故事里除了苏菲,哈尔、荒野女巫甚至稻草人,都曾变成让人难以接受的模样,或狰狞、或衰老,但苏菲给予了他们平等的爱与善意,这也是宫崎骏笔下的爱,剥离光鲜亮丽的外表,去爱那个最真实的人。而关于那场战争无厘头的结束和开始,就像现实中的战争一样,对普通人的生活来说,灾难大于意义。
战争结束了,哈尔和苏菲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切似乎迎来了最圆满的结局,但我们却感到怅然若失。20年后,伊拉克战争已经告一段落,但这个世界的角落依然充斥着战争与杀戮,在遥远的战火里,我们还愿意相信爱带来的奇迹,和那个移动城堡里的乌托邦吗?
在13年的隐退记者会上,宫崎骏说自己是受到儿童文学影响而进入动画世界的人,向孩子们传达“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就是他工作的根基。但当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为年轻人、中年人,原来我们还在从这些故事里汲取生活的力量,会为哈尔那句“不漂亮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会心一笑。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