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ISTOCK
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创造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纪录(https://www.ornl.gov/news/charging-commute)。他们系统的磁线圈功率达到了100千瓦。在实验室的测试中,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系统的发射器向安装在现代Kona电动汽车底部的接收器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在不到 20 分钟的时间内,就能将汽车电池的充电状态提高50%(足以续航约150公里)。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通信理论实验室助理研究员Duc Minh Nguyen说:“令人印象深刻。Nguyen是多篇有关动态无线充电论文的主要作者,包括他在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发表的一些论文。”
In 15 minutes, “the batteries could take on enough energy to drive for another two-and-a-half or three hours—just in time for another pit stop.”

–OMER ONAR,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橡树岭的声明标志着十多年来无线充电工作的最新里程碑。据IEEE Spectrum 2018年报道(https://spectrum.ieee.org/oak-ridge-inches-closer-to-15minute-wireless-ev-charging),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特敦的WiTricity公司宣布与一家未指明的汽车制造商合作,在其电动汽车上安装无线充电接收器。随后在2021年,该公司又透露正在与现代汽车合作(https://witricity.com/media/press-releases/witricitys-wireless-charging-for-electric-vehicles-to-debut-in-south-korea),为其部分Genesis GV60电动汽车安装无线充电装置。(2023 年初,Car Buzz报道称,该公司发现现代汽车计划为其Ionic 5电动车配备无线充电功能)。
WiTricity公司表示,该公司计划为电动汽车配备磁共振充电功能,这样,如果电动汽车停在安装在司机车库里的静态充电板上,电池就能在一夜之间充满电。我们注意到,到2020年(https://spectrum.ieee.org/wireless-charging-tech-to-keep-evs-on-the-go),捷豹、Momentum Dynamics、北欧出租车运营商Cabonline和充电公司Fortam Recharge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集团计划为25辆捷豹I-Pace电动SUV安装Momentum Dynamics的感应充电接收器。这些接收器和发射器的额定功率为50至75千瓦,其设计目的是让任何一辆专门配备的出租车在通过出租车队列时,在嵌入人行道的通电线圈上方停留15分钟,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续航80公里。现在,根据橡树岭公司的数据,近乎相同的充电时间将产生约1.5倍的续航里程。
橡树岭研究团队承认,安装无线充电板的成本很高,但他们表示,动态和静态无线充电可以在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mad Onar是橡树岭电力电子和电机集团的一名研发人员,也是开发最新版无线充电系统的团队成员。他设想将这些系统放置在一段有特殊标记的停车位下,让驾驶员停车后无需插电即可开始充电。“通常情况下,加油、上厕所、喝咖啡或吃点零食需要1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电池可以吸收足够的能量,再行驶两个半小时或三个小时 ——正好可以再停下继续休息充电。” Onar说,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仍在努力改进该系统,使其能够比他们在实验室里制造的一次性原型更有效地传输能量。
与此同时,以色列公司Electreon已经在瑞典、挪威、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试点项目中安装了电气化道路(https://www.cnbc.com/2023/09/11/how-electrified-roads-could-help-fix-americas-ev-charging-problem.html),并计划在美国开展类似项目。该公司发现,通过在特拉维夫大学附近一条公交线路的终点站安装一个固定无线充电点(这是该公司的第一个实际项目),在这条线路上运营的电动公交车能够来回运送乘客,所使用电池的存储容量只有以前认为所需的十分之一。更小的电池意味着更便宜的车辆。Nguyen说,更重要的是,全天对电池进行短时间充电,而不是在超级充电站进行一小时的长时间充电,这样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供稿:胡乐
微信号|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新浪微博|IEEE中国
 ·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