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
关键词:p53蛋白;肿瘤抑制;Cell
p53由TP53基因编码的最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由多种应激信号(包括缺氧、DNA 损伤和强烈的增殖信号)介导激活以转录激活下游基因,进而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代谢、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生物反应,功能广泛而强大。自1979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学的“明星分子”,有近120,000篇论文涉及该因子的研究
2017年Nature杂志的发表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p53以绝对优势位列过去几十年最热门研究基因榜第一名。
我们以p53[title]在PubMed平台检索显示,已有40,456篇论文,其中16.66%发表在影响因子10+ SCI期刊。
其中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占到25%。
针对p53研究的质量也很高,发表p53研究论文数量最高的期刊中,1区期刊占到最多比例。
2024年是p53蛋白被发现的45周年。Moshe Oren和Carol Prives教授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53: A tale of complexity and context”的文章。
该综述全方位地总结了p53的发现、结构、功能、调节、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治疗靶点潜力及p53研究领域的一些未解之谜。
(如需原文,请加微信healsanq获取,备注
20240528Cell

早期实验表明:TP53是一种致癌基因
1979年,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实验室,在研究癌细胞或者由致癌SV40 DNA病毒转化的细胞时首次发现了p53蛋白。由于该蛋白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存在,但在上述细胞中表达量通常更丰富。因此,研究学者们合理地假设p53是一种癌蛋白质。
然而,若要严格推断该蛋白的功能,首先需要克隆p53基因,受限于当时并不发达的科研条件,该项工作耗费了研究团队数年的密集合作才得以完成(此时PCR技术尚未被发明出来),研究结果发现其在体内能够增加肿瘤的发生,表明p53具有原癌效应
图1. p53研究的精简时间表
1980年代后期:野生型p53被证实是一种真正的肿瘤抑制因子
随着1989年一系列研究结果的发表,研究学者们发现野生型p53(WT p53)实际上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20世纪80年代末,是p53作为中枢肿瘤抑制因子的现代研究时代的开始。通过对大量肿瘤患者数据集的分析,TP53是人类癌症中突变最频繁的基因,其突变主要是错义变异,即点突变,导致完整长度、通常高表达的蛋白质。在这些突变中,有几个“热点”突变远远超过其他突变的频率。接下来,摆在面前的挑战是破译WT p53的作用,它如何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以及p53突变如何诱导癌症的发生?
1990年代:p53的黄金时代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
此时的p53已然成为热门话题(1993年被选为Science杂志年度分子)
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关键发现,
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p53的理解。
首先,通过Li-Fraumeni 综合征(LFS)癌症易感家族携带种系TP53突变,且绝大多数LFS患者的肿瘤都失去了野生型等位基因,证实了p53在人类中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
接下来,研究人员成功构建出不表达任何p53的小鼠,并最终患上侵袭性淋巴瘤。基于此,p53最终满足了成为抑癌因子的所有标准。随后,还发现p53缺失小鼠的细胞比它们的野生型对照的基因组更加不稳定
此外,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激活的p53诱导细胞周期停滞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进一步支持了一个简单的图景,即只需诱导几个关键基因,即可引起细胞增殖停滞或细胞死亡,这就是p53在癌症预防中如此重要的原因
2000年及以后:p53功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WT p53功能的复杂性
然而随着p53研究进入21世纪,故事变得更加复杂。进一步研究证明,p53是一种极具功能多样性的蛋白质,它可以调控上百个基因,而这些基因产物的种类多样,能够引发远超出细胞周期停滞、凋亡和衰老的细胞结果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p53对靶基因的调控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展示了p53作为转录调节因子的显著的上下游依赖性
  突变型p53之谜:权衡得失
有研究学者提出,突变型p53(mutp53)可能已经获得了新的增强功能(GOF)致癌活性,重新提出了“p53癌基因”的概念。然而,就像围绕WT p53的抑癌作用研究一样,部分研究学者也对mutp53是否存在GOF效应提出了挑战。
得到的结论是:mutp53的GOF同样存在上下游依赖性,即同样的突变型p53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具有GOF,而在不同的的上下游中则完全缺失GOF。mutp53是否发挥GOF效应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该答案将决定促进mutp53蛋白降解的药物的效用:若无mutp53 GOF,则没有必要摆脱mutp53。显然,mutp53的上下游依赖性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沃土。
图2. 不同的方法揭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53的相反结果
编者按:
Cell杂志对p53故事的梳理,生动地展示了最初看似清晰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过去的数十年来,医学科学家都知道p53是如此重要,但又难以研发出令人满意的干预药物。

⚫  药物在哪里?
自从人们意识到p53的重要性以来,制药业和学术界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以开发基于p53的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在失去p53功能的癌细胞中重建p53功能,从而希望引发它们的灭亡
然而,不幸的是,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中出现的致命并发症,导致进一步基因治疗工作几乎完全停止
尽管如此,基于p53的基因治疗在中国重新得到重视,首个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rAd-p53(重组人p53腺病毒),中文商品名Gendicine,于2003年获批上市,然而关于Gendicine疗效的明确结论仍在等待中。
此外,由于基因治疗不受青睐,随后对基于p53的治疗的工作主要取决于所治疗的癌症的TP53状态。近半数的肿瘤患者虽未发生TP53突变,但其WT p53显然未能发挥抑癌作用。由于p53主要受到MDM2/MDM4的直接结合限制,干扰这种结合的化合物是促进p53增强的首选候选物。另一方面,在表达mutp53的肿瘤中,设计能够“纠正”缺陷mutp53的化合物似乎是合理的。事实上,多年来已经开发出许多MDM2/MDM4抑制剂和mutp53靶向化合物,且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癌活性。
那么为什么临床上还没有批准的基于p53的药物呢?
一方面,MDM2抑制剂不仅增强癌细胞中的p53,还会增强正常细胞中的p53,尤其是骨髓中的正常细胞,这使得MDM2抑制剂止步于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虽然检测的mutp53重新激活分子更容易耐受,但到目前为止它们在临床试验中尚未表现出足够的疗效。
⚫  研究展望:
开发基于p53的癌症疗法仍在积极进行。
一个有潜力的途径可能是针对个别p53突变体的选择性化合物,如针对Y220C突变体的PC14586。
此外,受癌症免疫疗法成功的启发,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关注利用p53来根除肿瘤免疫。
p53的研究不仅将继续揭示其在癌症中的复杂角色,而且有望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p53的癌症治疗策略最终将在临床上取得成功。
期待更多类似高质量研究,给患者带来更优的临床诊疗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2.043
声明:
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更不代表本公众号认可研究结果或文章。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作者:Amber;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c,加好友请注明理由。助理:ChatGPT
作者简介: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支持。主要为医院科研处、生物制药公司和医生科学家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网址:https://healsan.com/
点击👆;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