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看到一个故事。
说有个家长送小孩留学,借了孩子姑姑30万。然后,小孩春节回国,背了个名牌包包、穿了加拿大鹅的长羽绒服,就遭到姑姑的冷嘲热讽,话说的很难听。
小孩听了很难过,当妈的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她觉得,小孩用的那些东西在国外买其实都很便宜,并没有乱花钱。
于是,亲戚间产生了龃龉。
小孩败家遭埋怨,她妈不知感恩招人嫌,而拿钱出来资助亲戚的姑姑没落好。
在当妈的眼里,送小孩去美国读书就是光宗耀祖的事儿了,不过是找你借了点钱,又不是不还,怎么还让我们全家都跪下?
在姑姑的眼里,几万块的名牌,哪怕是打对折,对普通人来说都可望而不及。我有钱的都不舍得买,你借钱的倒是大手大脚的花?
这事儿看起来挺神奇的,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好像都有道理,但凑到一起就是一团乱麻——
借钱的没有低调做人的觉悟。知道「吃别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就算是对方再尖酸刻薄也要忍下一口气,谁让你借人家的钱呢?
硬气点儿,把人家的钱还上,用自己的钱贴补小孩上学。别说她买鹅了,就是买玛莎拉蒂也没人管得着你。
债主也没有当投资人的胸襟。想得开「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只要人家还钱就没必要计较过程里别人怎么花——
外甥女败不败家、成不成才,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不是亲生的,也不需要对她的未来托底。
不知道这两年是家长想开了,还是想不开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卖房砸锅送小孩出国,现在都学会蹭亲戚的无息贷款,硬把留学搞成了众筹…
尤其是很多南方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掏钱免息助学都快成了常规操作。
亲戚抹不开情面,被迫成了家族下一代的投资人,掏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投入了几十万,对项目保持关注且有预期,是很正常的心态。
一旦发现钱没有用在刀刃上,还被挥霍了,心疼在所难免。姑姑又不是亲妈,做的是投资不是慈善,怎么可能甘心默默输血?
最后难免闹到不欢而散。
要我说,就最好别搞什么集资养娃。
家里巨富的亲戚除外,想要无息扶贫您随意。
手头不富裕、自己还要省吃俭用攒钱的就别轻易出手了,你以为是帮扶了家族里的明日之星,结果最后只是砸出一堆烂泥。
就像文中的小孩,学力有限,情商一般,既没有拿奖学金去留学的能力,又没有把债主哄得开开心心的本事,这种人就算在美国大学里修炼四年,回国大概率也成不了什么大气。
能找个企事业单位或考公务员,混口饭吃就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但如果一开始你就想走这条路,也不用非得洗劫亲戚送娃出国啊!国内随便一个985、211的文凭,哪个不比美国野鸡大学的牌子好使?

说到底,还是能力不够成绩不行,所以爹妈才会想到花钱留学曲线救国,甚至不惜豁出去老脸找亲戚借钱。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直接把小孩养废——
肯拿着父母借的钱去上学的,成绩普通就不用说了,在家也没吃过什么苦(能吃苦的小孩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的),花钱大手大脚,内心毫无负担,因为钱不是自己借的,债也不是自己扛。
连经济独立的觉悟都没有,读书还能多拼命?在美国吃喝玩乐,旅游购物,混个文凭毕业就算给爹妈交差了,想他们有多上进根本不可能…
那些真正能成才的小孩,根本不需要借钱上学,哪怕是去留学——
虽然去美国费用很高,但可以凭成绩说话申请奖学金,自己打工挣生活费,只要你想要改变命运,任何苦难都能蹚平;
拿不到奖学金的可以去澳新,费用对折,20、30万基本就能搞定,很多走国际路线的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
如果连这都拿不出,还可以选择欧洲啊,德国法国很多公立大学免学费,只要你自己搞定生活费。
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很多留学生刷盘子打零工完成学业,最后靠努力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靠爹妈供养的反而一个个的成了学酥——
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名校傍身,实际上经不起一点儿挫折,稍微一碰就掉渣,非常脆皮。
这种没有过硬的品质,家境又一般的小孩真没必要送出国去,读什么大学也不会光宗耀祖,花光上百万回来照样还是个啃老的祖宗…
就别浪费钱、浪费脸、浪费亲戚间的情感资源了。
上进的小孩,没有亲戚集资众筹,照样可以披荆斩棘。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故事:寒门小孩太穷也没有学习资源,高中读了个大专,但他一直想进正经的大学读个书。
为了梦想毕业后他去跑船,因为跑船挣得钱多,三年就攒够了去美国读书的学费,还凭自己的励志经历,申请到哥大读研…
当时我就感慨万千:
自驱力不在于你得到的资源丰厚、选择多,而是来自生活的匮乏,对改变命运始终有一种天生的饥渴。
想让小孩有自驱力,那就别找亲戚借钱,直接找银行贷款。白纸黑字的合同,不掺杂人情世故,也不会有那么多委屈不甘。
本文系授权发布 by 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号:mikizhou520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