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湖南耒阳的李先生开着新购未满一个月的小米SU7汽车在停车过程中,刹车疑似突然失灵,车内发出警报声,屏幕随后出现“制动系统故障”等4条异常信息。因倒车速度慢,车辆自动停止后,李先生呼叫车内的SOS急救系统,但长时间无人接听,一个半小时后本地道路救援赶来将车辆拖回长沙交付中心。
奇怪的是,汽车送检后又突然“自愈”,售后表示可以随时开走,李先生却不敢,他希望查明车辆故障原因。
图片来源:大河报
小米SU7“刹车失灵”?
售后:系软件误判,可退换

据大河报,5月12日,车主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辆小米SU7出现故障的经过。
李先生购买的这辆小米SU7为标准创始版,售价为215,900元,4月10日他在湖南长沙市香江国际汽车城小米交付中心提的车,5月8日晚,在湖南耒阳市西湖东路鹿岐峰大桥附近路边发生上述故障。
“当时是在路边找停车位,在倒车的过程中突然出了问题,当时我一脚踩(刹车踏板)下去,发现它空了,刹车直接没有脚感,没有阻尼感。随后车内发出几声警报声,但很快就消失了。”李先生提供的车载信息显示,屏幕上出现了4条异常,分别是“制动性能受限,请谨慎驾驶”“制动系统故障,请安全靠边停车”“自动驻车故障”和“上坡辅助功能异常”。
李先生讲述,他当时已经快停好车了,是在修正一下方向的过程当中发现制动不行了的
车子电量正常,没有断电,由于是倒车停车中,车速只有几码并不快,制动出问题后,车子有动能回收它自己慢慢停下来的。”李先生说,他这辆小米SU7行驶里程为2005公里。
5月8日晚上9时许,本地的道路救援过来以后,将车子连夜拖回了长沙香江国际汽车城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到店之后工作人员凌晨加班检查了,第二天上午就给了一个答复。“诊断的结果是说他们电子软件的问题,说这个车刹车有一个主刹车和一个辅刹车,电子软件自己介入的,辅刹车错误识别,误判了我这个主刹车有问题,然后就把主刹车的刹车油抽到副刹车了,然后导致了这个过程中有几秒钟没有制动,导致后面的制动效果不强。”

李先生说,北京那边也连夜来了专家,又查了一次。“北京专家也跟他们说的一样的,然后售后跟我说这个车制动没有失效,过一会儿还是能刹住的,说我的主观感受不准,意思就是刹车压力减小所以导致我的脚感不足。”
李先生告诉记者,车在拖走的时候故障提示还是显示的,之后他到达交付中心看到故障显示确实已经消除。“然后他们给我解释是这个车自动修复了,车可以随时开走,我敢开吗?”
小米售后人员称5月9日操作车辆系统自检程序后已恢复,车辆随时可取;如不愿意再使用这台车,他们已向总部申请,总部已批准同意可支持换车/退车诉求
锁单量已达8.8万台,“果粉”占一半
业内:华为、小米将成淘汰赛加速器
5月1日,小米汽车官微公布小米SU7的最新交付和锁单量情况:从4月3日首次交付起,4月份已完成交付7058台。截至4月30日24时,小米SU7锁单量达88063台,其中女性购车占比28%、BBA车主占比29%,苹果用户占比达52.5%

这份成绩单的助推力之一应该来自于北京国际车展。这次车展上,小米创始人雷军成为了流量担当。在方程豹展台,雷军与方程豹总经理熊甜波同框,体验了方程豹豹5。此外,他还去了理想、蔚来、北汽等展台,被业内称为“串门风暴”。
小米汽车锁单量再次大增背后,市场环境并不理想。小米SU7上市以来,面对特斯拉全线降价,友商截胡订单等。不过从目前来看,仍然有大量用户锁单。在雷军看来,这是因为小米SU7的产品力。
目前小米正在全力扩产。此前雷军曾表示,6月份交付目标将突破1万辆。通过与供应链的沟通,他承诺,小米SU7在2024年底计划完成10万辆交付
但是面对如此紧凑的节奏与销量压力,小米作为初生汽车企业,仍需要提升补课效率。
据证券时报,在北京车展现场,就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分析说,不断增长的订单数据下如何协调供应链与工厂保证交付、泼天流量下售后服务的响应与解决速度、组织壮大下的效率提升等,都将是小米汽车“销量光环”下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从目前来看,小米汽车的热度仍在延续,按照此前媒体曝出的计划,小米汽车未来还将推出纯电SUV,同时规划更低价车型。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已布局7款车型,其中三款产品为SUV车型,对标理想L系列。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此回应称,该消息不实。在业内看来,这或是一场典型的“澄清式营销”。
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势力车企新车份额11.8%,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理想、蔚来、极氪等新势力车企都出现了环比销量上涨的情况。除了过去数个月内持续上演的问界、理想销冠之争外,小米以超过7000辆的交付量首次进入月交付排行榜,此外,极氪汽车以1.6万辆的月交付量创下新高,并超过蔚来、零跑等一众“老新势力”。
据第一财经,随着小米汽车的强势入局,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新势力格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今年市场的压力只会更大,一些销量规模迟迟无法突破的新能源车企可能会就此被淘汰,过去被认为是头部的企业,也完全有可能被后来者取代,变成腰部企业,甚至是被淘汰。”某新能源车企规划部管理层人士崔野向记者表示。
在市场整体并未出现大幅扩容的情况下,小米、华为等新玩家的入局,大幅抢占了市场存量,过去两年方才踉踉跄跄站稳脚跟且大部分处于巨额亏损的“老造车新势力”,迎来了又一波新的挑战。
某新能源车企高管表示,小米、华为给汽车圈带来很多新玩法,随着旗下产品的销量的持续走高、产品矩阵的扩大,小米、华为将成为车市淘汰赛的加速器
编辑|段炼 易启江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大河报、红星新闻、证券时报、第一财经、公开资料等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