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妹导读
本文作者从被此书打动的几个点总结了这本书的影响意义。
分享优秀经验方法的书籍从不是鸡汤,道理简单一说似乎都懂,但“似乎懂”从不等于“真的懂”,尤其是想提升能力的每个人,琢磨的不是多听一些浅显的大道理,而是细品以及消化这些道理,真正的运用到工作及生活中去。也许这才是时间想教会我们的。
---- 写在前面
《刻意学习》出现在非常多书单的toplist里面并不是徒有虚名,整体来说,它用大量的真实的数据及详细的案例细节,具体详尽的陈述了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日积月累、大量刻意练习成长而成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是天才,“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这打破了很多童年天才的滤镜,和很多人洗脑般的自我否定。
本文想从我被此书打动的几个点,总结这本书的影响意义。在分享前,我想先确认几个前提:
1.本文定义成功,就是在特定的行业/领域中,成为杰出人物,比如:获得领域内最高奖项、有成名造成全球影响力的作品等;(我理解这本书也是想表达此含义);
2.本文观念仅代表个人理解,即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求同存异。
几个角度
10000小时定律正确与否?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格拉德威尔提出的10000小时定律,准确来说,就是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只要潜心钻研超过1万小时,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成为杰出人士。但这正确么?
其实这个概念,就是基于本书作者安德斯和罗伯特所做的大量实验,采访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甚至连续几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所有这些杰出人物都是在本行业中投入了大量的练习时间,有的是8000多小时,有的是9000多小时,有的是11000小时左右,因为这些数据再笼统的总结,即1万小时定律。但作者陈述,这个总结也不准确,因为行业的不同,所需花费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若真去浅显的理解认为,只要满足练习1万个小时就能达成杰出成就,就错了。这个概念之所以火爆,我的理解,是因为繁杂枯燥的实验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信息快速输入输出的高速发展年代,大家能瞬间抓住的只会是显眼的数字、冲突的话题。反复的练习一件事情,而没有规划、没有突破,只是机械的完成练习,就像是在10000个格子上,每完成一小时划掉一个,只是为了完成填满这1小时练习而去做,根本不能提高自己,更别说成为杰出人物了。熟能生巧并没有错,是的,它会让你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但总有一天你发现当前做的事情,跟前一天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没有清晰规划如何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永远在这熟练的一块工作中,只是让自身成为更顺手的机器而已。
时间必须要花,但是怎么花也同样非常重要,即如果目的是成功,需要在这10000个小时中充分的刻意练习。
如何刻意练习?
在书本一开始作者就提出了“有目的的练习”。简单总结,有目的的练习有4个特点:明确目标、专注、反馈、突破舒适圈。首先制定明确的目标很重要,有规划有目的;专注的练习、同时找到一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或者导师(阶段性),去收集反馈改正自己,再去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继续练习。
作者在本书中陈述了一个概念:心理表征,以及三个F: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修改(Fix it)。心理表征简单来讲,以我的理解,它是所有杰出人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在总结的一条条定律,是一种能自我完善逻辑的心理结构。这也是刻意练习的一部分。怎么理解呢?比如我在工作中遇到了A问题,我记录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A(即可以理解为初始化表征),于是再碰到跟A相似的问题B时,我会首先套用这个方法A,但可能并不能完成问题B,我再去尝试总结,优化方法A 到方案A+ (进阶版本的表征),或者突破成方法B,再去沉淀总结,以此类推。一个杰出人的会有很多很多条这样的表征,因为不是说用笔记录,是在不断突破尝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结构,被作者定义为“心理表征”。
这些心理表征既是自我逻辑可以说通的,又同时也应该是有效的精炼的。如果创建这种心理表征,其实应该是通过上面提及的三个F完成的,即专注高强度的练习、及时收集反馈、及时改正,这是一个周期但不应该是个长周期,我理解应该是个短频快的周期,多个短频快的练习周期反复发生反复练习,这才是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式。
我天生不行/我没有天赋?
周围人总会说,什么我没有唱歌天赋,我学不了乐器没有天赋,我天生数学就不行,这些有关天赋的自我认定,都在这本书中明确否定了。书中用大量的、有名字有证据的杰出案例陈述,除非是基因上生理上先天的缺陷,正常人每个人的资质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有天赋。这些所谓“我没有天赋”的观念,其实就是强行给自己的洗脑,就是告诉自己我不行,事实就确实不行。
作者用老人从70岁开始学习跆拳道,到目标成为黑带跆拳道的案例,以一个普通人为成为他想达成的从未接触过的目标,陈述任何一个人如果想干成一件事,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就是可以达成的。年龄或者说体力的局限性,体现在如果从幼时开始持续的刻意练习,达成杰出成就也许就10年左右,但是如果从中年开始刻意练习,需要花费15-20年的时间,这也对应说明了为什么幼年教育很重要,刻意练习的习惯越早的养成,会更早相对更容易的成功。但不代表现在开始就不会成功,作者以科学严谨的角度陈述了,只要持续不断的刻意练习下去,就会显著的跟身边人拉开距离,当然每个人制定的规划、特定的行业领域以及对于反馈修复的时间不同,达成的时间也是会有差距。
读者有感
其实我之前不是一个喜欢读这种类型的书籍的人,小学/中学狂热爱好小说、各种杂志文刊,很少读这种一板一眼的成功学之类书籍;可是如今的我竟然津津有味的看完了这本书,这也是为什么最开始我说,也许这是时间想教会我们的。读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很深。后来我反复琢磨了下,理解可能对我来说,这本书其实是案例记录本,大量的案例事实印证了我自己一直信奉的理念,确确切切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只要不断正确的练习,任何人都可以是天才;只要敢想敢做,明确的想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现在就是最早开始的时候。
然而我并没有做好刻意练习,准确来说是信奉这些观念,但看这本书前,很多细节我没有琢磨清楚,比如说我一度不觉得这一路走到现在没有人生导师,这是个问题。看过这本书后,虽然我认知是对的,但很多细节很多成体系的练习方式,我都没有做到,如今可以思路清晰的迈开步子了。所以我是真的希望,这本书能真真切切的帮助到,想突破自身能力的你、想教育出天才的你、想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的你。书中有太多宝贵的观点、突破自身的方式、甚至是完整的教育方式及体系。正如本书作者自己说的,我已经把成功的方式,一笔一画排着序号写给你了,你只要照着做就好了,就一定会成功。真的非常值得认真一读,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