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刘畅
来源:富书夜话会

说到我自己的写作之路,是从2019年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的一篇文案开始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写作营,从学习到写文,到现在,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
在此之前,之于这个领域,我了解的很少,也没有任何经验,只有对“上稿”的有着强烈的期待和羡慕。
后来,在掌握了一些成文逻辑和方法之后,慢慢突破大号,文章逐渐被平台和读者认可。
今天和你聊下我的一些写作经验,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剖析自己,了解平台
我们在初写文章的时候,会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迷茫,不知道先从哪里入手。
在我看来,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知己知彼”,也就是要明白自己能写什么样的文章,并且哪些平台可以接受这样的“投稿”。
找对老师,高效学习
我们刚刚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我们会去找方法,但是信息量很大,也很零散,就相对比较难找到重点和关键点。
这个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老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帮我们规避掉雷区。
比如,平台征稿的硬性要求,文章的底层逻辑,编辑老师的喜好,平台的风格等等。
文章拆解,刻意练习
记得,在写文的最开始,我经常会跟着课程记笔记,然后把各大平台都转发的爆文打印出来,然后再抄写一遍。
这个方法很笨,但却是印象最深刻的,因为在抄写的过程里有时间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
然后,再来对比,我写的为什么就显得很平淡,容易读不下去,作者是怎样戳中读者的痛点、痒点的?又是怎样给到读者方法,让读者有所收获的?
记录了开头、正文、结尾,每部分的字数安排、金句的位置、故事的表达。
同时,在拆解很多篇文章的时候,会更加深入的思考,我可否尝试去写这一类的选题,是否可以从这一个点上更深刻、更新颖,我的身边是不是也有可以佐证文章中观点的故事,等等。
再把好的句子记录下来,分析它是怎样又简洁又能很好表达出精准的意思的。
很多时候,一篇文章的一句话,就会让你感慨很久,而这个时候就是灵感蹦出的时候。
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情绪,都可以记录在备忘录里面或者用微信发给自己。
这样就会为之后成文的时候,留下一个很好选题或者素材。
用准方法,有效避坑
在成文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我做了一些总结,供小伙伴们参考。
1、长句子变成短句子,不要一堆字放在一起,格式很重要。
因为,文字越短越精炼,读者越能看进去,也更容易带出观点和情绪。
2、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叙事方式比较传统,会相对比较干。
我们可以在讲案例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当事人的话代替我们的介绍,少用形容词副词。
制造冲突,情节,或者文字上的冲突,善用对比,别人和自己,应该和实际,转折的前后。
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一定要有金句作为支撑,让人记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