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我的朗读者   我做你的摆渡人
戳蓝字一键关注摆渡人
每晚21:39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
点击播放即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文:暮岁
来源:十点读书会(ID:sdclass)
// 摆说 //
终于终于,摆渡人有新的个人微信了。久等了,摆粉。
快加我,一起聊撩吧~微信号是:baiduren156
还可以关注我的微博 @摆渡人daily 。平常会分享一些我生活中的趣事哦。
等你们哦~
最近,随着#第一批丁克夫妻现状#登上热搜。
丁克这个话题,再次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
根据《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统计显示,中国丁克家庭目前已超过60万。
在这类家庭里,由于生理差异以及主流传统观念影响下,丁克女性大部分都是承担更多压力的那一方。
如今,随着她们大多步入中年,同时也有部分的年轻一代开始选择“不婚不育”。
因此她们的生活现状,是否后悔年轻时的丁克决定,如何应对伴侣中途放弃丁克,未来又该如何养老等等,也成了很多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1-
丁克,是一场豪赌
结婚6年,35岁的茜茜一直是个坚定的丁克,俗称“铁丁”。
她没有想过,那个她以为志同道合的丈夫,有一天会突然反悔。
早在确认恋爱关系前,她就已经和男方坦白,她一辈子也不会生孩子。
原以为对方会有所顾虑,没想到男方却爽快答应,说自己也是这样的想法。
临到结婚,两人还签订了一个婚前协议,表示他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强迫茜茜生孩子,让她颇为感动。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坚定的心却慢慢摇摆了。
一方面,公公婆婆不断给两人施压催生。
另外一方面,多年未孕,也遭到了周遭一些亲戚朋友的猜测。
这些声音,让婚前表示会尊重理解她的丈夫,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高龄生子,要么离婚。   
茜茜想不通,也无法接受。
然而她的遭遇,在丁克圈子算得上是常事。
在电视剧《女士的品格》里,刘敏涛饰演的安欣本来不是丁克族。
丈夫姜宏凯以打拼事业为由,逼安欣放弃了要孩子的念头。
可随着事业不断做大,安欣也已错过最佳的生育年龄。
他却反悔了,偷偷在外找了更年轻的小三怀孕生子。
面对安欣的崩溃质问,他却倒打一耙:“是我强迫你的吗?是你怀不上。”
一句话,让两人多年的婚姻彻底走向尽头。
像安欣本身想生因为伴侣妥协的,在丁克圈子里被叫做“随丁”。
或许早在她把生育主动权交给别人决定时,一颗定时炸弹就在这段婚姻里悄然埋下,只待有一天彻底爆发。
不同于茜茜、安欣本身具有生育能力的情况。
40岁的若曦是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生育的,这种情况叫做“被丁克”。
对于孩子,一开始若曦是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她也和很多女性一样,在被频繁催生后,踏上了试管求子之路,身心都备受煎熬。
然而这时候,她丈夫身边的一个女同事却传来噩耗:好不容易试管怀孕成功,却在怀胎五个月时流产了。
女同事惨痛的经历,以及生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都让若曦产生了心里阴影,她开始怀疑:
难道她们的婚姻,没有孩子就无法幸福吗?
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和丈夫经过协商选择了丁克。
如今,两人已经丁克13年,婚姻生活依旧稳定和谐。
回想当初这个决定,若曦不曾后悔过。
就像有网友总结的那样,“丁克,本质上就是一场豪赌。”
赌自己是否坚定信念,赌伴侣是否齐心协力,更多是在赌人性的考验。
生理决定,男性拥有的后悔余地会更大,女性的试错成本也会更大。
无论是生育所要面临的风险,还是伴侣的临时反水,如何把握生育决定权,依旧是当下很多丁克中年女性难以攻克的一道关卡。
-2-
选择丁克,到底是自私还是勇敢?
事实上到了如今,她们想要迈过这道关卡,依旧困难重重。
就在关于茜茜、若曦发表自己丁克看法的评论下,绝大一部分的评论,依旧在指责她们“自私,逃避”。
还有人说“不生孩子,结什么婚?”“没有孩子的婚姻,注定出轨。”
诸如此类的评论,数不胜数。
面临无端的误解,甚至是谩骂,几乎充斥着她们的生活。
至于她们为何选择丁克,很多人并不关心。
在这个问题上,林江南有属于她自己的经济考量。
出身于农村的夫妻俩,结婚时一穷二白,生活都围绕着工作赚钱。
因此最开始打消要孩子念头的,就是贫穷。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显示,0岁~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约为68万元。
在高昂的生育成本面前,两人打了退堂鼓。
好不容易随着经济状况改善,两人下定决心备孕,将近40岁的丈夫却在这时候失了业。
贷、车贷,仅凭林江南一人的工资压根无法支撑。
商议过后,两人卖掉了用了前半辈子打拼的房子,回到了小县城,人生几乎回到了原点。   
这时候,夫妻俩最庆幸的,是“还好没有孩子”。
催生的婆婆却无法理解,认为两人如今有工作,为啥不要孩子。
而在两人看来,如果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好的经济环境,很大概率会让孩子重复他们走过的路,甚至可能还不如他们这段路走的平坦。
仅仅为了老有所依,将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对于ta来说又何尝公平。
同样的,在这个问题上,茜茜也有着她自己的答案。
自小出身于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她,从小没有得到多少关注和爱。
父母经常毫无缘由地争吵,互相指责,让她的童年都处于一种莫名的巨大恐惧中。
同时她也无法接受生育可能带来的一些身体变化,像是体重增加、产后漏尿等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为没有从原生家庭得到爱,她不懂如何去爱孩子,也不想为了孩子牺牲自我。
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都会忽视的一个问题:做父母,其实也是需要门槛的。
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那么简单,给予孩子爱的滋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
在豆瓣话题“为什么选择丁克”下。
一个网友分享了她的经历,她出生的地方早婚早育,重男轻女。
她的身边,有太多的样本可供参考,尤其是亲眼见证母亲年轻时为了儿女付出,老了依旧围绕孙子孙女打转。
这种全身心的奉献,她很感动,却并不向往,更没有信心可以做到毫无保留对一个生命付出她的所有。
她并非讨厌孩子,而是和茜茜、林江南一样,她们都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非她们的所有物。   
她们不希望,也没有权力将自己的期待加注在孩子身上。
比起孩子能带给自己什么,她们更先考虑的,是“她们能带给孩子什么”。
孩子未必就是婚姻存续的唯一纽带,婚姻的意义,也并非只有生育能够赋予。
选择丁克的她们,并非就是“自私”“逃避”,只是在权衡利弊下选择了一种眼中最适合她们的生活方式。
-3-
养老防儿,或已成过去式
面对丁克选择带来的种种可能性,她们也并非毫无规划。
今年46岁的网友苏晴,分享了她的丁克生活。
在没有孩子打转的日子里,苏晴培养了很多兴趣爱好,闲时做做运动,护肤穿搭,一个都没有落下。
如今,她也开设了自己的社交账号,进行自媒体创业。
在镜头下,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留下过痕迹。
对于一些网友的“劝生”,苏晴显得有些哭笑不得。
在成为母亲这个问题上,她觉得既然享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自由,那她也会接受没有孩子的遗憾。
死亡本质上就是孤独的旅程,养一个孩子不一定就能防老。
她觉得能决定养老质量的,是健康程度和经济水平。
因此她也不是毫无准备,每天保持运动保养,好好攒钱,都是在为她以后的养老生活做准备。
到时候,不管是和另一半去养老院,还是与姐妹抱团养老,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至于一些网友笃定的“丁克族到了七八十岁时,肯定会后悔”这个结论。
这个上海73岁的初代丁克阿姨,算得上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阿姨家族庞大,拥有8个兄弟姐妹,侄子侄女加起来也有十多个。
对于夫妻俩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子女”了。
因此对于夫妻是否选择生育,双方的父母没有太多干涉。
阿姨年轻时和丈夫各自专注事业,家务活也都各自分担,阿姨买菜做饭,丈夫就洗床单晾晒衣服,夫妻俩的生活配合得相当默契。
等到退休了,阿姨不用带孙子,转头就报名了打鼓队和舞队,经常出去演出。   
想要出去旅游,两人拎着包就出门了,退休生活过得很是惬意。
虽然没有生育,但是阿姨和侄子侄女关系也很亲密。
手机上看到喜欢的东西想要下单,出门迷路了,她一个电话,“子女”们就会及时给她提供帮助,每个星期也都会定时上门探望两人,聚餐聊天。
因此对于未来的养老生活,阿姨觉得自己和老伴目前身体健康,没必要担忧太多。
最主要的,老两口名下有几套房产,攒下来的钱也不少,经济条件上完全足够两人养老。
将来如果有需要,她也会提前将财产平均分割给这十个“子女”。
面对年轻时的丁克决定,阿姨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专注当下,享受生活,便已足够。
不管是过去,还是在现在。
选择丁克,都算不上主流,可却算得上足够勇敢 。
选择丁克或是生育,从来并不相悖,都是每一个人选择一种方式来构建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人生最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可以“自己做选择”的这个过程当中。
就像余华老师所说的,“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这世上,或许就没有绝对正确的决定,答案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各不相同。
也没必要美化自己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从而变得摇摆不定。
重要的是把握当下,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此生便不虚此行。
-End-
作者简介:暮岁。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sdclass),新女性成长文化平台,和300万小伙伴一起陪伴学习,向上成长,转载请联系授权。


亲爱的
在兵荒马的朋友圈
谢谢你不是为我而却能为我而
如果不能渡你上岸,我愿陪你数尽人生波澜。
你的每次分享,就像给摆摆 一个爱的抱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