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经撤销了向华为供应半导体的出口许可证,阻止英特尔、高通等供应商向华为出售用于其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芯片
OSCHINA 网站转发了这则新闻,一名用户在评论区写道:
不是底层技术,是交互决定一款操作系统能否获得用户喜欢,从而取得市场,因为技术是用户感知不到的,你对用户说 Linux 内核多么了不起,可是你不能让用户用命令去和操作系统交互。
因为对交互的忽视,Linux 也失去了普通用户的市场,本来是有机会的,等 Windows 让用户无法脱身了,Linux 再加个 GUI 也无法挽回了,软件生态已经建立,凭什么又要搬到 Linux 上呢?
开源、安全不是决定因素,因为用户感知不到,
只有等交互再次发生革命的时候,比如手机的普及,尤其是屏幕变大之后,Linux 才获得了机会,成就了安卓

鸿蒙能够比较容易地让软件生态转移,是
因为鸿蒙立足于中国,中国有庞大的独立软件生态,中国人也有这种独立的强烈需求,所以鸿蒙能够成功

从交互意义上,鸿蒙并不可能比安卓和 iOS 更加让用户喜欢,因为大家都是用着同样的屏幕,在交互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契机确实出现了,为什么还要用安卓和 iOS 呢? 用户并不是只有这两个选择了,这首先是对中国人而言的,因为别的国家没有像中国这么独立和庞大的软件生态,如果在日本或者俄罗斯,你说我有一款操作系统和安卓一样好用,可是就是没有应用,用户就只好对你说,可惜。

但在中国不一样,各种 Linux 发行版十几二十几年都无法做到的事情,鸿蒙是可以用几年时间就能够让软件生态发生转移的,不管是国内开发商的,还是国外的。
因为不是鸿蒙本身,
是中国推动了进程的发展
,实际上这也是美国的安卓能够取得市场的原因。当年欧洲也有类似的系统,为什么就销声匿迹了呢? 是因为国家,欧洲是一群小国,相比于美国,弱得多,美国人自然支持安卓,凭啥要支持你诺基亚呢?

所以,中国人有鸿蒙,凭什么要用美国的安卓呢?
延伸阅读
谷歌扶持鸿蒙上位?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