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光辉 来源:结构化金融
近期国内多个城市自来水涨价、燃气费、高铁涨价,引发公众热议。本文深度解读背后经济、财政、货币相关问题的底层逻辑。对此您有何高见?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礼物一份。
正文:
这两年,由于地产市场形势低迷,使得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财政吃紧。据了解,去年连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广东,土地出让收入也同比减少了30%。地方财政平衡压力之下,开始打起了公用事业收费的主意。
注:上述图片引用公众号羊城纵览
 #01 
各地公用事业收费提价
据了解,最近从上海到广州,很多地方都开始提高燃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收费。据了解,上海时隔十年上调水价,最高阶梯涨价超50%,广州发布水价改革方案,新方案供水价格涨价幅度接近34%。国内其他城市如咸阳、芜湖、南充、赣州、曲靖等地陆续上调用水价格,涨价幅度在10%-50%不等。
注:上述图片引用公众号羊城纵览
之前有媒体广泛报道,重庆燃气换表后,收费快速提升的事情,闹得国人皆知,老百姓非常不满,各种举报爆料,最后调查组进场调查之后,发现重庆燃气很多违规的事实,最终这起事件以重庆燃气道歉了结。现在看来,重庆燃气的事件,不是偶然,其实是有深刻的时代的背景原因的。
当前,很多城市的这些公用事业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依靠地方政府平台举债兴建的。地方政府为维护民生,很多公用事业之前收费普遍较低,基本上很难抵补之前的投资。
现在地方财政收不抵支,最终还是想到了要提高收费。中国的经济形势演化到如今,终于也到了老百姓为了基础设施还债的时候了。
果然验证了,欠债总是要还的名言。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会员,欢迎加入。
 #02 
很多高铁线路也开始提价
另一个消息是,最近很多高铁线路也开始提价了,武广高铁、沪昆高铁的价格上涨幅度接近20%,上涨幅度为历年之最。客观来讲,得益于国营体制,中国的高铁一直以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出行选择,而如今事情也在变化,背后什么原因?
一直以来,国外有个经济学理论认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性国有企业,通过价格上涨,实际上可以起到了增加税收的作用。二千年前的《盐铁论》,对于这个命题有过精彩的讨论。
当时汉武帝为了征讨匈奴,搞起了盐铁专营,通过将盐铁价格设在高的水平,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最终是引发了老百姓不满,才有了关于盐铁是否国家专营的讨论。
汉代的盐铁,与当前的水、电、燃气一样,都是老百姓日常所用的物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老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最近这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03 
公用事业大面积提价可能会引起滞胀
从金融经济的专业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如果中国的公用事业大面积的提价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滞胀,这对于金融经济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关于通胀,有个著名的论断,通胀是一个货币现像,就是货币超发,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然而,信用货币时代,币为人所创设而且创设货币几乎不要成本,货币超发或不超发,掌握在具体的人手中。
货币为什么会超发?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通胀的深层次的原因。因而,关于通胀还有一个论断,就是通胀其实是财政问题。当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过度的时候,最终难以实现收支平衡的话,政府就需要通过超发货币,征收通胀税才能平衡。
但是中国的当前的问题有一个特殊性。特殊性就是中央财政的负债率控制的非常好。而一直以来地方财政依靠土地财政,并且在前面的十几年时间里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兴建基础设施,充当了积极财政的执行者的角色。
现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地方融资平台之前已经背负巨额负债,需要化债,这些导致当前地方财政非常困难。
然而,地方政府没有印钞权力,也就无法通过超发货币来征收通胀税,以实现财政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开源节流来实现财政平衡。地方政府一方面压缩各类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则打起了手中仅有的可以开源的好牌的主意。
公用事业就是这样一张好牌,一是这些公用事业的服务或者商品,都是刚需,二是这些公用事业通常都是垄断经营,经营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有足够的价格控制能力。通过提高价格,变相的征收税收。
 #04 
顺周期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的发展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提高公用事业收费来变相征税的做法,实际上是让中国实施了顺周期的财政政策。本来在中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之下,逆周期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其代价是财政赤字提高。
而现在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收支平衡,解决历史举债过多的问题,却采取了加税和减少财政支出的做法。顺周期的政策,显然将会让中国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受到抑制。
公用事业收费提高,必然会推升通胀。但是这种通胀与超发货币的通胀相比,危害更加严重。超发货币也是征税,会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是其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扩张经济。老百姓通常是因为超发的货币和增加的财政支出,先获得了收入,只不过收入的购买力后面因为通胀而贬值了。
而提高公用事业收费的这种征税,对经济不但没有扩张的作,反而有打压的作用。这是因为老百姓的收入不会因为收费提价而增加,但是用于水电气等相关支出增加了,因而老百姓必然要压缩其他方面的支出。这对于当前本来就处于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中国经济而言,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因此,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中国一方面会出现物价上涨,老百姓生活水平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会出现经济低迷。
而这其实就是滞涨。
到了滞涨的时候,货币政策就会面临两难,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低迷,而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则会导致物价的进一步上涨。这个时候无论是股市债市房市都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的难度。
 #05 
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财政政策发力
当前的经济形势,央行一直宽松货币政策,但是资金空转,老百姓储蓄增多,但是却不愿意进行消费,企业贷款进行投资的意愿也不强,这个时候,需要财政政策发力。
而当前地方财政的现状就是无法实施积极财政,甚至还在各类因素影响之下采取了收紧的财政政策。难题抛给了中央财政。而当前对于中国的财政政策,平衡财政理念与功能财政理念,这两种理念,一直在相互较劲。
我们是应该以实现财政平衡为目标来维护良好的财政指标,不惜损害经济增长,还是以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舍弃财政平衡,甚至不惜接受未来的财政赤字过多而引发的通胀。
美国给了我们一个功能财政的答案,我们看到当前的美国经济表现如此强劲,其实背后的代价,正是美国的国债负债率从次贷后60%多增加到如今的120%。
无视或否定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这是一种自欺欺人,没有看到美国经济强劲所必然付出的财政代价,则是一种天真和侥幸。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礼物一份。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5000位精英加入,欢迎加入。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