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刷小红书,刷到这样一条帖子。
原来QS新增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标,占QS世界大学排名总权重的5%。
贴主发现,美国大学在这一项的分数大都被打了低分。TA猜测今年美国学校排名可能集体会降。
TA还发了一张美国大学和马来亚大学的「学术声望」和「雇主声望」打分对比,两个指标分别占到了QS排名权重的30%和15%。
底下评论区很热闹:
有网友为美国私校打抱不平:
有网友质疑QS排名指标的权威性:
也有人为QS排名挽尊,说国内HR招聘留学生,还是会考虑QS、Times排名:
一年前,我们曾在一篇文章中锐评过市面上所有的美国大学权威榜单:“我们结合5个美本排名,搞了个T50新排名,发现它真是有够扯淡的!”
比如大家熟知的U.S.News、Niche、《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月刊》和《福布斯》排名。
在仔细分析了每个排名的权重指标后,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权威排名都有夹带私货之嫌,个别指标对留学生的参考意义不大。
我们也想锐评一下QS排名的权重问题,无奈这个商业榜单背后涉及的利益群体太过庞大,一不小心后台可能被冲烂,因此我们就浅浅提几点:
QS看「学术声誉」,而非「学术质量」
如果你仔细研究QS排名,会发现它权重占比最大的是「学术声誉」,占到了惊人的30%。
按QS自己的说法,它的调查方法是对学者发问卷调查,相当于学术界的《大众点评》。
测评「学术质量」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榜单,可以参照全球计算机权威榜单CSRankings:
CSRankings和其他诸如U.S.News等商业排名不同。U.S.News等排名以“学术声誉”为指标,由各个机构部门主管互评和调查完成。
而CSRankings所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一个叫DBLP的计算机领域内研究成果的集成数据库系统,收录的期刊、论文全面且质量较高,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全球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实力,对读者来说也更具参考价值。
你看,「学术排名」和「商业排名」在测评专业度上的差距高下立见了。
QS看「雇主声誉」,而非「毕业生薪资」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读一所海外大学的「投资回报率」:
毕业生薪资多少?职业中期薪资水平(Mid-career Salary)多少?毕业多少年能够回本?校友资源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回报?上述这些指标,完全可以用客观的数据来证明学校的实力。
但QS排名看什么呢?它还是给全球雇主发一份问卷调查,QS排名干脆改名为《QS点评》好了。
QS看「论文数量」,而非「论文质量」
QS的「教授论文引用率」占到了总排名的20%。
乍一看这个权重好像挺专业的,但这个指标完全没有限定「论文的质量」,论文到底是发在顶尖学术期刊上,还是三教九流的野刊上?
学校完全可以靠冲论文数量、教授间互相引用来提高这项指标的分数。
师生比例、国际教师/学生比例共占30%
这三个指标,我们愿称之为「人海战术」,对本科生帮助其实不大。
教师师生比例顾名思义是网上喜欢吹的「小班教育」。对于留学生来说,如果一个学校雇佣的教授越多,养教授的费用更高。
除非你学校有庞大的校友捐赠资金,承担得起更多教授的成本,不然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科生得承担更贵的学费。
国际教授和国际学生比例就更不用说了,这种「身份游戏」大家见的还少吗?
相信国内的小伙伴都感同身受吧。某些学校降低标准录取外国人,甚至用大额奖学金、优渥的住宿条件吸引「学术实力一般」的留学生,只为了冲所谓的“世界排名”的指标。
至于其他的「国际研究网络」、「就业结果」、「可持续发展」我们就懒得吐槽了,大家感兴趣的不妨上QS点进去看看,都是什么成分。
全球顶尖学术机构
被U.S.News、QS这样半吊子的商业排名牵着鼻子走,
这种事情说出来就觉得好笑。很可惜,事实就是如此。

小小的排名牵扯到的利益可太多了:一所学校的生源、师资、知名度、捐赠金额...只要看的人足够多,「商业排名」的认可度就更高。
因为排名直接影响大学未来几年的「营收」,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位置,会卯足了劲玩「数字游戏」,甚至会花钱打榜。
这是为什么商业排名永远是经久不衰的生意,其背后的利益输送,水深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排名祛媚,看那些真正关乎“留学生利益”的指标。你当然可以迷信排名,但最终赔进去的是你的未来。
不过榜单注水越多,也会被反噬,因为真正蚕食的是它在用户心中的「权威性」。
讲个题外话,我们之前内部有开过一个玩笑:要是哪家国内机构,愿意把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数据指标,排一个全球大学的排名榜单。
只要这个榜单的权重比例设计得
比U.S.News、QS合理,
有办法向全世界推广,毫不夸张地说,你
未来几十年吃喝不愁了。
财富密码告诉你了,不用谢。
Reference:
support.qs.co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