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NHL我从常规赛看到季后赛,看多以后有发现,冰球会主动拥抱混乱。


我指的不是打架。


冰球比赛速度极快对抗烈度极高。一场冰球比赛净时60分钟,一般而言,顶级比赛的话,一场球下来,一方射正30次朝上,射门次数加倍,进攻次数再加倍,一方总计约120次进攻、120次防守。在极度对抗下,球员和球队极难精确控制球和局势。仅从表面上看,入门者会犯的错误,如接不住队友传球、击球落空、冰上摔倒等等,顶级球员也会犯。顶级球员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静态时指哪打哪,但在高速运动和激烈对抗中,错误就被对手逼出来了。


但凡能用技巧施加控制时,顶级运动员精确到令人叫绝。比如说,当守门员封堵住射手几乎所有射门角度时,射手在门前也能捕捉到惟一可行的线路,冰球精准击中守门员头盔后部,反弹入网——算好的。


但在技巧不能带来控制的时候,顶级运动员在场上打得又看似非常粗糙。比如说,攻方带球进入对手守区之时,如果没有明显的人数或者速度优势,常常就是一杆大力把球打进对手守区深处,然后再高速滑过去抢这个球,在混乱中寻找机会。


这么做有个好处:借机换人。冰球极耗体力,换人极频又不暂停比赛,利用间隙换人是常用策略。


但哪怕不换人,他们也时常这么打。球现在明明在自己手下,为什么要先弃再抢呢?


因为,当对抗把双方技巧都兑掉时,勉力控制不如拥抱混乱。


在那个时刻,努力控球,争取过人,传球配合,这是一个选择。把球脱手,打入对手守区深处,再在混战中抢回来,这是另一个选择。哪个选择的收益更大?运动员要看自己、队友和对手的位置、速度、体力,在电光石火间做决定。


比对手人多,速度快,体力充沛,那就控球加配合突破。不比对手人多,速度快,体力充沛,那就把球打出去再抢,这时如果强行控制,则有很大机率被对手断球就地转攻,瞬息自己门前即告警。把球深深打进去,主动放弃控制,但球在对手守区深处,双方拼抢之地逼近对方球门,更何况,出球那一刻攻方面向而守方背对球,攻方有启动优势。统算下来,总体而言,此时此刻,主动失控比勉力控制要划算。制造混乱有相对收益。


还经常看到另一种情形:攻方大力远射,此时门前攻方球员主动将球杆迎向来球,球触杆后改变方向,折射入网。这叫作垫射。垫射是高级技法,在顶级比赛中占进球数的比例相当之高。但要说门前队员将杆迎向来球时已经算清,我是不能相信的。


大力远射时速在100公里以上,看清都困难,在那不到一瞬间里,垫射者要洞察来球的方位、自己的方位、球门的方位、守门员的空档,又调整好杆的姿态、角度,此非人力所及。他能做的是大体有个目标,把多年训练凝聚而成的肌肉反应化为把杆往前一送的动作,结果交给命运。机率说话,以结果论英雄,球进得多的为强者。


但是,话说回来,明明自己一方已经大力射门了,球已经极速飞向球门了,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在门前来这一出呢?设想梅西大力射门,足球正高速飞向球门,突然门前有队友随机垫了一脚,球随便飞,进不进看命,这不是画蛇添足找骂吗?


对足球是,对冰球不是。


冰球比赛中,攻方后卫大力射门,因为离球门远,总的来说比较从容,可以做到比较好的控制,但面对顶级守门员,进球机率非常低。因为冰球门小,在阵地战中,有顶级后卫配合,顶级守门员几乎总是能封住预定的射门角度。这时,攻方门前垫射,给球一个折向的机会,对自己固然是失控,对守方来说更是失控。垫射手不敢说他一定知道球会怎么飞,但守门员更不知道。把命运交给不测,让球在门前乱飞,比让球有目标地飞,更有机会达到目标。


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手太强。顶级球队对抗,技巧用尽之后无所施其巧,最后选择主动拥抱不确定性。乱中取胜,是对赢家最高的褒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