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成年人的世界有成功,却没有成绩单和标准答案。独自在社会立足的答案在自己这里,那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诉求的自知之明。而一个人自小被成绩的大棒指挥多了,了解自己优势的难度,往往比直面学习方面的劣势大得多。自省需从真正认可自己开始
文|刘畅
在北京大学附中朝阳未来学校的教学楼四层有一个留言簿,里面每一页都是同样的句式,“我___不太行,但我___还不错”。那是这所学校的生涯规划老师王蓝钒在给高中学生讲解“多元智能”时,为学生出的填空题,要学生在课上向所有同学大大方方地说出来。
《小欢喜》剧照
这种认识自我的方式不算新鲜,起初的结果看起来也符合直觉。王蓝钒在提问之前,已经向学生们普及了多元智能的概念,在平时学习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能力之外,还有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学生只需要顺着框架去想自己具体的能力。“但学生提起不太擅长的事情容易,他们通常能轻轻松松地就说出诸如‘我学习不太行’‘我数学不太行’,反而想自己的长处会难一些。他们不擅长自己夸自己,往往习惯性地不愿在大家面前标榜自己,自嘲自己的弱点,通常能让他们心里更有安全感。”
王蓝钒鼓励学生想,也给他们一些有益的压力。在课上,所有学生会先起立,说出自己的优点便能坐下。中国十多岁的孩子,往往没有站着考虑这个问题的机会。实际上,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是自省的第一步。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德将自省当作一种能力来看待,它不仅是传统智慧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诸如此类对于待人接物品格的考察,更是一种意识到自己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诉求的自知之明。在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后,一个人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伦理价值体系和明确追求一个目标的动机,能够理性看待外界对自我的批评,进而达到自尊、自制、自律。它构成一个人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根基。
中国的高中生甚至大部分本科生对自我的认知,仍旧停留在评判自己与学习相关的能力上(视觉中国 供图)
不过,中国的高中生甚至大部分本科生对自我的认知,停留在评判自己与学习相关的能力上,而这种评判还是以外在、直观的分数为基础的。如无引导,他们评判自己行与不行的选项,往往只是在考试的学科之间。这样的结果是,他们可能会有一部分源于成绩的自信,但缺乏自我价值感的支撑,面对逆境时意志力不足。有数据为证,202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分析它们与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对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高中生的意志力、价值感低于美国和韩国。在经合组织(OECD)于2018年做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我通常有方法达成目标”“我认为自己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身处逆境时我总是能找到出路”等指标,中国高中生低于38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值。
《小舍得》剧照
对自我缺乏完整认知的问题,到了大学会从“我不太行”的那一面显现出来。因为大学相对高中,学生不得不面临一个独自生活,乃至评价多元的环境,不仅由成绩积累起来对学习能力的信心很容易崩塌,甚至因为学生习惯于用成绩这样的量化标准看待自己,心里会在方方面面制定一个极高的标准,不允许自己存在不足,学生缩在一个越来越小、越来越脆弱的“壳”里。
《高压年代:如何帮助孩子在大学渡过难关、顺利成人》的作者希布斯和罗斯坦将这种“把自我价值和美好品格归于表现和成就”的扭曲观念,称为“破坏性的完美主义”,学校的老师应质疑“无法容忍不完美”的合理性,那将阻碍学生感受生活本身。那是不论中外,如今大学生抑郁症高发的一大原因。
而面对中国学生,还是需要从“还不错”的一面来逆转,首先打开认识自己的视野。王蓝钒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优点,找到更多的朋友。实在想不出自己优点的学生,王蓝钒就让其他同学帮着想,其他人都很乐意,甚至比为自己想优点还积极。当优点想出来后,发言的学生神态和语气都会发生变化,学生回答的声音变得更自信,有一种释放的轻松,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即使看起来有些腼腆,也能看出心里满足,挺享受在大家面前得到认可的感觉。他们会说“我倾听别人还行”或是“我虽然跳舞不太行,但我打节拍还不错”,甚至一些对自我的剖析令王蓝钒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一直都在挣扎,比如“我读别人要求我看的书不太行,但我看我自己选的书还不错”。
《青春派》剧照
顺着对自己开放的认知,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也就有了进一步想象的方向,甚至与当下现实的某一侧面,产生具体关联的可能。就在王蓝钒的这节课上,一个学生开始了自己的畅想——他的语言能力不错,也喜欢徒步,他要把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以后就做带人徒步旅行的导游。
即便未来的职业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要丰富得多,但当学生能够对自我有多元的认识,他们对自我的描述往往很有辩证的意味。在另一个王蓝钒为学生布置的“独一无二的我”的展览上,她让学生选一个能够代表自己的物件,并写下自己选择的理由,把它们一并贴在展板上。一位学生用蜡烛来代表自己,并解释道:“我和蜡烛一样,只能发光发热一段时间。”
(参考书目:赵霞,《陷入“谷底”的高中生心理健康——基于中美日韩四国的比较》,载于《中国青年研究》;B.珍妮特·希布斯、安东尼·罗斯坦著,成丽苹译,《高压年代:如何帮助孩子在大学渡过难关、顺利成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