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那一座城
来源:那一座城
ID:thecity2015
这两天,我们的好朋友塞尔维亚,又上了热搜。
这是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
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横跨多瑙河,从大桥一侧的泽蒙区,到对岸博尔察区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仅需要10分钟。
极大的便利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于是也被当地亲切称为“中国桥”“友谊桥”。
论我们和塞尔维亚的缘分,这还不算完。
据说,这里还有着和山东人一样爽朗的性格和请客吃饭的豪气。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
北部匈牙利拥有15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东北部与罗马尼亚相连。
多瑙河在此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向东南流去。
作为一直以来的好兄弟,塞尔维亚对中国免签,也一度成为中国游客常去的欧洲国家之一。
●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图源: 壹图网
这里既不是欧盟成员国,又不属于申根区,物价不高,城市建筑独特,本地人热情、美丽。

于是,跟随很多游客的脚步。
我们也决定走进这个“铁杆兄弟”,看看到底为什么,是塞尔维亚。
传说中的友邦,还真的挺友善
● 三月底,中国和南欧早已迎来春天,东欧平原上还飘满雪花。图源:作者供图
塞尔维亚,国家整体分为三部分: 北部大平原上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中塞尔维亚、南部山地纵横的科索沃自治省。
多瑙河在境内自西北流向东南方向,首都贝尔格莱德就位于萨瓦河与多瑙河的交汇处,这样的地理区位与江汉平原上的武汉倒是有几分近似。
“塞尔维亚”这个国名可能近年才逐渐在新闻上有所提及,而它前身的大名你一定听过——南斯拉夫。
1945年,南共领导的游击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铁托元帅依靠他的个人魅力,给这个“巴尔干火药桶”插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保险栓。
但是,在他死后南斯拉夫还是没能逃脱一波又一波的分裂: 九十年代,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独立,仅剩塞尔维亚与黑山两个联邦主体勉力维持(新的国号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到了本世纪初黑山也离他而去)
纷乱之中,塞尔维亚下辖的科索沃自治省作为一个阿尔巴尼亚族人的聚居区也闹起了分离运动,于1998-1999年爆发科索沃战争。
● 北约轰炸南联盟时的战争遗迹,现在原址保护,告诫后人勿忘国耻。图源:作者供图
南联盟决心平定叛乱,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意欲进一步肢解这个国家。 
于是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绕开联合国对贝尔格莱德进行了狂轰乱炸。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正是在这期间毁于空袭,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记者牺牲。 
●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贝尔格莱德时间7日晚11时45分),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多名使馆人员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牺牲。图源:微博@人民日报
于是,在当地安顿下来之后,我按照当地华人和旅行者的惯例,先来给烈士行礼。

●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遗址的纪念碑前永远摆有鲜花,基本上每一个来到贝尔格莱德的中国人都会来此行礼。每年5月7日,当地也都会组织官方的纪念活动。图源:作者供图
中国与塞尔维亚(南斯拉夫)以前本就曾共享着一份社会主义阵营的记忆,使馆被炸又将这两个远隔万里的国家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我行前就已经在Airbnb上面找好了住处。当我拉着行李箱从机场走到公寓楼时,房东还没来,于是我先钻进楼下的一家小酒馆歇歇脚取个暖。
● 贝尔格莱德的雪景。 图源:壹图网
虽说是市中心,这大概是方圆一百米内唯一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老板留着浓密的大胡子,胳膊上刺着青,不紧不慢地调着手里的酒。等他忙完手里的活儿,终于想起来跟我这个不常见的外国面孔攀谈一番。 
他的言语并不算热情洋溢,但是十分诚恳,在东欧的苦寒中已经足够让旅人摆脱寒气——这个传说中的友邦,好像还真的挺友善。
铁板朋友和铁板烤肉
这里并不只有悲情的历史,生活在这个国度似乎还十分舒适。
首先,这里的社会公共服务还比较完善,且物价低得令人发指!
● 图源: 作者供图 
人民币兑塞尔维亚第纳尔汇率大概是1:15。 
拿星巴克来说,我最喜欢的超大杯焦糖玛奇朵在当地定价380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5.3元; 超大杯摩卡也仅要26.7 RMB(400第纳尔)。 
第一次在当地星巴克看到这个价格可把我乐坏了,没出息地要了一大堆: 超大杯拿铁+超大杯焦玛+蓝莓麦芬+旋风玉桂酥,共消费了我78RMB。
图源: 作者供图 
如果你觉得星巴克这玩意不够接地气,那欧罗巴肉夹馍呢? 
跟这里人比起来我的肉食水平实在是弟弟。 
这个国家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铁板朋友”,就是源自他们的国粹——铁板烤肉! 
在街头随便走进一家烤肉店,你都能见识到什么叫麦当劳看了会沉默,汉堡王看了得流泪! 
每个店家都只使用自己亲手打出的大牛肉饼,烤熟了一般都差不多2cm厚。
这种在斯拉夫铁拳之下千锤白打过的肉饼不仅口感Q弹而且鲜嫩多汁,配上腌制的卷心菜和当地盛产的甜椒酱一起夹在大面包里,双手捧着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玩意比自己脸盘儿还大。 
而这种食物的市价大概只要16块。
● 图源: 作者供图
至于猪肉,那就更简单不做作,人民币一百多块可以买到一盆的猪肉拼盘,分量有多足可以拿我的拳头做个对比,我花了三天才干完这一份。
● 220第纳尔一公斤的樱桃,折合成人民币只要7.3元/斤。图源:作者供图
五月份气温回升,是该实现车厘子自由的时候了。 
塞尔维亚的大樱桃个个油光闪亮,成堆成堆地铺在水果摊的木盒子里。 
菜市场上朴实无华的樱桃可以跟草莓比邻而居,也可以跟西葫芦、土豆肩并肩称兄道弟。它们的价钱在5-10块钱一斤,最贵的也不超过20块。 
这儿的车厘子不需要包装盒,也不会系上个丝带突出自己的高级感,只保留着郊区大爷大妈从树上现采下来的诚意。 
● 图源: 壹图网
由于产量实在太高,点心铺会把这种我们眼中的“贵族水果”拿来做成果酱,再用它来烤樱桃派——这种新鲜的食物必须当天吃完,有一次我没吃完,第二天再拿起来就已经变质了。
塞尔维亚冬季的物产比较匮乏,除了肉类管够,素菜就没多少选择的余地了。 由于天气寒冷,只能供应一些南瓜、番茄、土豆之类耐储存的作物。 
但是,只要春天一到,不止是车厘子能自由,水果蔬菜丰盈,市场上还会有许许多多从森林里新采下来的果子。
高贵、忠诚与勇气!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塞尔维亚人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尚武。
这与他们的“战斗民族”兄弟不仅看上去相似,而且事实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户外大牌上,左边是俄罗斯🇷🇺国旗,右边是塞尔维亚🇷🇸国旗,随处暗示着这一对斯拉夫兄弟的“特殊关系”。图源:作者供图
提起白蓝红三色,让人首先就会联想起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但是这样的颜色组合却并不是法兰西独有,其含义也有着不同的阐释。 
以俄国为代表的斯拉夫人国家也大量采用白蓝红三色旗,并将三色解释为高贵、忠诚与勇气。 
1804年,塞尔维亚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次大起义之前,曾经派使者前往俄国寻求帮助,使臣返回时也带回了这三色旗。 
后来在1848年的布拉格斯拉夫代表大会上,各地斯拉夫人对这三个颜色达成了最终的共识,直到今天俄罗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仍然使用这个配色组合,尽管他们大多大多早已与俄罗斯分道扬镳。
● 贝尔格莱德的胜利雕像。图源:壹图网
然而塞尔维亚不仅与俄国共享着斯拉夫人的历史记忆,作为苏联和南斯拉夫的遗产继承者,他们在现今的民族情感和文化面貌上也都保持了很高的相似性。
我在贝尔格莱德的古董店里看中了一套镀银的古董餐具,做工和价格都还比较令人满意,于是就和店家老太太聊了起来。
她用蹩脚的英语告诉我,这一套餐具是“俄国的Tallinnski”造的。 
● 图源: 作者供图
我当时心里就一阵子窃喜。
尽管不知道这个塔林斯基是谁,但如果淘到的古董是出自一位有名有姓的工匠,那实在是令人喜出望外。 
为了了解这个塔林斯基的故事,我就打开手机上的塞尔维亚文键盘,叫老人家在搜索引擎上给我找出来这是谁。 
搜了半天,只能查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她跟我说就是这个,让我有点失望。
原来,“斯基”是斯拉夫语言中常见的后缀而已,并不单单用于人名——苏联解体了三十年,在一个塞族老人的思维惯性中,爱沙尼亚仍然是俄国的。
● 红星队主场门口的坦克。图源: 作者供图
老人如此,青壮年所投射出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在教育下一代时的方法也同样贯彻着“尚武”。 
贝尔格莱德两支足球队的名字分别叫红星和游击队,在红星队主场门口就停着一辆坦克,而这支球队也是近日唯一不支持将俄罗斯队剔除出欧冠的俱乐部。 
这两个球队的球迷就像他们的队名一样又战斗又彪悍,在比赛的时候甚至会集体唱歌歌颂姆拉迪奇(波黑战争中有着雷霆作风的塞族将军,后被海牙国际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正是这股子尚武的劲头,使得中塞文化交流时体育领域成为了最热络之处,当年带领中国男足踢进世界杯的米卢就是塞尔维亚人。还有网球之神德约科维奇,以及篮球的新晋内线之王约基奇。
● 2020年2月,米卢曾录制视频为中国战疫加油。图源视频:微博@央视新闻
说来也巧,我在塞尔维亚总能碰到参与过体育交流的人士。 
有一个餐馆的经理在我等餐的时候找我攀谈,他说他一直在上海的国际学校里面教足球,因为中国疫情爆发才跑回来重新找工作,等疫情过去争取要重返中国。 
还有一次,在当地一家名为“功夫餐厅”的中餐馆等外卖时,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哥站在我后面排队。 
由于政府的疫情管控法令限制,我们都只能在店门口站着排队,还要彼此间隔1米。 
我俩人都挺无聊的,也不知道谁先开了口,他向我介绍他的工作是足球经纪人,需要经常跑到这里来物色有潜力的青年球员。
● 穿着旱冰鞋打曲棍球的男孩。图源: 作者供图
至于那些战斗娃就更是不得了,有小男孩在街上穿着旱冰鞋打曲棍球,有小姑娘在空地上掷链球……如此危险的玩法以前我是从未见过,这战斗民族果然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最为战斗的一幕是我在乡下路过当地人聚会时看到的。 
男主人是个留着大胡子的光头壮汉,他邀请了一些老同学一起在院子烤乳猪。 
他四岁的儿子正在拿着一把刺刀乱耍,大人们没有一个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能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将孩子呵护在温室里,而这战斗民族则选择让孩子从小习惯舞刀弄枪,长大后才能“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
● 空地上掷链球的孩子。图源: 作者供图
对东方一直感情深厚的“铁板朋友”,其实一直期待着能够与他远方的至交们重逢。 
共同的历史记忆,相似的外交环境,加上疫情患难中淬炼出的真情,让彼此的国家很难不去成为朋友。
所以,其实我还愿意到贝尔格莱德重游一次。 
● 贝尔格莱德卡莱梅格丹公园历史堡垒的津丹门。 图源: 壹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欢迎塞尔维亚增开贝尔格莱德至上海直航航线,鼓励两国航空运输企业开通贝尔格莱德至广州直航航线。
如果真的可以通直航,那还不赶紧走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最华人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