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有人讨论创业应该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我也有感而发,说一下小团队和大团队的差异。
从创造社会价值的角度看,构建一个大团队,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一般而言都会更大。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多缴税,企业家也可以获取更好的社会地位。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说,如果我自己一个人做,其实更轻松,赚到的钱也会更多,确实。不过,这样的价值几乎只归属于一个人,更大的乐趣是做成更大的成就,单靠一个人,力量终归有限。
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偶然发现日语对应的词汇是「身分」,这真是太妙了。社会地位是什么呢?是能和什么人做朋友,能和什么样的人谈合作,能和什么人吃饭,有机会坐在一起喝咖啡,能找谁去解决问题。社交网络一定程度上把社会地位打散,但现实生活里还没有。这个有时候容易被创业者忽视。有不少创业者选择加入协会或组织,这也是在寻求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有时候会带来便利,即使你不喜欢。比如你去谈合作,人家一看你这公司规模太小,就会犯嘀咕。再比如出国办个签证什么的,企业管理者、知名企业员工就是容易被信任。你说这不公平?对不起,这就是规则。大多数人感受到社会地位的差异的一刻,是自己的小孩子开始寻找可以入学的学校。
一个人走得快,但容易撞到「灯下黑」。有时候掉进坑里出不来,遇到点问题就会卡住。比如,我有时候看到单兵作战的推友创业中遇到问题,感受到了孤掌难鸣,如果有合伙人就会不一样。有团队一起努力,哪怕是情感上的支持都很重要。
我不是不想让团队再大一点,在构建团队的过程中,因为看到环境的变化,最后不得已维持了一个小型团队。当然,现在不能怪罪于环境,也可以换一个说法,没能力构建一个更大的团队。 
在我们公司注册所在地的那些领导们眼里,无码科技这样的公司的缺点是规模太小,所以上不了台面。可以理解,这样规模的公司就算再多引进 10 家,可能还不如一个独角兽公司有价值。别管独角兽们是不是最后搞得一地鸡毛一堆烂账。但规模化就是有天然优势,有激励和补贴也会向大公司倾斜,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从投资人的眼里,那些「杀伐果断」的创业者总是很受青睐,只要结果是他们满意的,他们不在乎过程。但我总不能接受那种过程过于惨烈的所谓创业。看到了太多大起大落的团队或公司,兴也勃焉,亡也忽焉。顺风的时候大肆挖人,形势不利就大手裁人,缺少对员工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每个员工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一次被裁员,对心理的影响都是长期的,这种情况,我总是解决不好。我倾向于,少招人,更少裁人。
每个想创业的人难免都有雄心,这意味着初期的目标都是要做成一个大型成功企业才可以消胸中块垒。而在当下做企业的确有点难,做着做着,自我(ego)就小了。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不用在意别人怎么说,稳健的让公司运营下去是第一要务。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