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百亿收购的雅士利,或成蒙牛弃子,电商平台仅有临期奶粉在售。
|薛疏编辑王伟凯
来源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将雅士利在广东潮州工厂的logo拆掉,再换成蒙牛的logo,这是乳业巨头蒙牛(02319.HK)正在做的一件“小事”。
不过,这件“小事”进展得并不顺利。4月7日,蒙牛首次发布该工厂logo更换项目的招标公告,4月28日,因为报名的投标商不足,第三次流标。1个月的时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2013年6月,蒙牛斥资124亿港币入主雅士利,缔造了当年中国乳业最大的并购案,当时的雅士利是中国排名靠前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外界认为,这次并购将补齐蒙牛在奶粉业务上的短板,从而使其能与伊利在这个市场上分庭抗礼。
然而,11年过去了,这次并购未能达到预期,雅士利不仅被伊利、飞鹤等远远甩开,还可能面临着被“放弃”的结局。   
目前,雅士利在京东、天猫、拼多多上的旗舰店已无奶粉售卖,仅有一款麦片产品在售。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则在低价出售2023年生产的临期雅士利奶粉。其官方微博内容已清空,并显示“企业资质未经过年审”,公众号最后一次更新定格在2022年2月23日。
如今,蒙牛计划更换掉潮州工厂的logo,似乎也预示着雅士利最终的命运。
“爱心雅士利,健康添活力”。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真要成为历史了吗?
补齐奶粉的短板
此次更换logo的工厂,位于潮州市庵埠镇,那是雅士利的“大本营”。
庵埠镇是一座仅30平方千米的小镇,汇聚着近800家食品企业,有着“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之称。九制陈皮、济公丹、无花果、话梅奶油糖,很多人童年时期的零食,就产自这里。
1983年,19岁的本地人张利钿在这里创业,生产休闲食品。15年后,他和兄弟几人创立了雅士利,主要生产奶粉。
短短十几年,雅士利迅速成为广东省最大、中国第三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张利钿也得到“广东奶粉大王”的名头。   
2010年11月1日,雅士利迎来高光时刻,登陆港交所。一日之间,张利钿家族的身价也迎来暴涨。招股书显示,雅士利2010年上半年盈利约2.397亿元,毛利率达59%,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毛利率为63.6%。
雄心勃勃的雅士利宣布,集资所得半数将用作扩产和乳业收购。
然而仅仅2年多后,一场轰动行业的并购改写了雅士利的剧本。2013年6月,蒙牛斥资124亿港币入主雅士利。
补短板是蒙牛的目的。并购前,蒙牛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仅为0.2%,雅士利为4.7%,而主要竞争对手伊利则达到7.8%。时任蒙牛总裁的孙伊萍满怀期待地对外表示:“收购雅士利将使蒙牛迅速进入奶粉行业第一梯队。”
对于“早有退意”的张利钿来说,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凭借着在这次并购案中套现58亿元,张利钿家族登上“2013胡润套现富豪榜”,成为名副其实的年度“套现大王”。
这笔收购,很快给蒙牛的奶粉业务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注意到,在蒙牛2012年的财报中,奶粉被列入其他乳制品的业务中,合占总营收的1.2%。到了2013年,奶粉业绩在财报中单列出来。这一年,奶粉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1.773亿元,增长近400%,占蒙牛总收入比重上升至5%。
而雅士利自2013年8月纳入蒙牛集团合并范围后,分享收入14.991亿元,贡献利润0.953亿元。
“那个时候,对于蒙牛来说,快速将奶粉业务发展起来,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无论是伊利,还是蒙牛,都希望赶上二胎放开后的‘婴儿潮’。”一位奶粉行业资深从业者向作者分析,“当时,蒙牛有自己的奶粉品牌,但是业绩一般,并购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一度拖累蒙牛
“水土不服”在收购后逐步显现。
为了保持公司战略的稳定性,蒙牛曾表示,张利钿家族将继续执掌雅士利,公司独立运营,并保留原有团队。
不过,这一构想很快被打破。收购完成数月后,张氏家族退出了董事会。2015年,做奶粉出身的卢敏放出任雅士利行政总裁,张氏家族彻底淡出实际运营。
卢敏放曾在国际食品饮料巨头达能公司任职多年,担任过达能旗下的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多美滋曾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9月,卢敏放又被委任为蒙牛集团的总裁,直到2024年3月卸任。
当时,雅士利还迎来了蒙牛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张平,和在乳制品行业营销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新掌门人” 闫志远。
蒙牛希望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为雅士利赋能,但这让这家“家族企业”难以适应:雅士利原有团队陆续流失,市场开拓进程放缓等问题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雅士利承担了蒙牛国际化的部分任务,但国际化之路走得不算平稳。
2014年,达能以约43.9亿港元购入雅士利国际2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达能的到来,也为雅士利接手多美滋创造了条件。2016年,雅士利以12.3亿港元从达能手中购入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不过,此时的多美滋已不是一块“香饽饽”。深陷“恒天然肉毒杆菌”舆论漩涡的多美滋中国,连年亏损,净销售额从2012年的56.83亿元,暴跌至2015年的4.17亿元,亏损达近8.4亿元。
背上这个大包袱,雅士利举步维艰,甚至一度拖累了蒙牛。2016年,蒙牛实现全年销售收入537.8亿元,同比增长9.7%,首次突破500亿元的销售大关,但遭遇了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损,净亏损额达到7.5亿元。   
针对这一次亏损,蒙牛解释说,由于雅士利年内亏损,确认商誉减值准备22.54亿元,导致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
蒙牛一直对雅士利寄予厚望。数年间,经过一系列的收购、入股、调整,蒙牛将旗下的奶粉品牌整合到雅士利的业务板块中,不仅解决了困扰蒙牛奶粉业务多年的“内耗”问题,也让雅士利成为蒙牛在奶粉市场攻城拔寨的尖头兵、大平台。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在蒙牛、达能和卢敏放的加持下,雅士利始终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2014年,雅士利的收入减少27.6%至28.16亿元,净利润减少43.1%至2.49亿元。当时,雅士利给出的原因是,新销售模式以及战略转型需要时间及成本。雅士利在2014年半年报中表示,将针对产品不同而分渠道经营,并在母婴渠道与电子商务开发专销精品。
此后几年,雅士利的业绩波动不止,甚至多次出现亏损。
2015年~2022年,其营收依次为27.62亿元、22亿、22.55亿、30.11亿、34.12亿、36.49亿、44.35亿、37.38亿,净利润依次为1.2亿、-3.2亿、-1.8亿、0.523亿、1.124亿、1.01亿、-0.81亿、-2.31亿
2014年到2022年的9年间,雅士利的净利润总和为-1.773亿元。   
业绩的持续走低,让蒙牛不得不在2022年3月启动了对雅士利的私有化计划,付出的成本是29.06亿港币。次年7月,私有化最终完成,雅士利走完了在港交所的13年历程。
此时,距离那场震惊全国的乳业年度最大并购案,不过10年的时间。
国产奶粉崛起,蒙牛赶了个晚集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跌入谷底。但最近几年,国产奶粉崛起正在改变中国的奶粉市场格局。
根据欧睿咨询发布的数据,2020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达到53%,首次超过外资品牌。2022年4月公布的尼尔森数据显示,中国奶粉市占率五强中,有3家是国产品牌,更有2家国产品牌闯进前三。
一位刚刚生完二胎的宝妈向作者表示,6年前,大宝出生时,还经常会跑去香港、澳门买进口奶粉,但去年二宝出生后,就直接选了飞鹤奶粉。
国产奶粉市场回暖,加上奶粉毛利率高的特性,让蒙牛始终不愿放弃这块蛋糕。
2019年底,蒙牛以14.6亿澳元的总价收购澳洲婴幼儿奶粉品牌贝拉米。2020年8月,在贝拉米中文版发布会上,卢敏放公开表示:“一个没有把婴幼儿奶粉做大的总裁,绝对不是一个好总裁。我请你们相信,为了我的名誉,我也要把这个业务做好。”    
随后在蒙牛、雅士利举行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卢敏放更放出豪言,雅士利加上贝拉米,蒙牛奶粉业务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进入中国市场前三,“没有100亿是进不了前三的,所以目标是肯定要进入100亿。”
如今三年期限已满,卢敏放卸任蒙牛总裁,但蒙牛奶粉的百亿目标依然遥远。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蒙牛奶粉业务收入为38.02亿元,较2022年(38.62亿元)下降约六千万元。而近5年来,蒙牛奶粉业务收入的下滑态势未得扭转:2019年达到高点的78.70亿元后,2020年大幅下跌至45.73亿元,2021年小幅回升至49.49亿元。
反观竞争对手伊利、飞鹤,赶上市场风口后,奶粉营收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
2018年到2020年,伊利奶粉收入分别为80.45亿元、100.55亿元、128.85亿元。此后两年,仍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262.6亿元,同比增长62.01%,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成人奶粉市场占有率增速位居行业第一。奶粉已成为了伊利业绩增长的第二极。
飞鹤奶粉的营收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1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27.76亿元。
伊利、飞鹤的强势崛起,也让蒙牛的奶粉业务面临更大的挑战。   
目前,蒙牛官网奶粉产品板块介绍,已无雅士利的身影。蒙牛在2023年财报中写道,其国内婴配奶粉业务聚焦于瑞哺恩品牌。这是蒙牛旗下的主力婴幼儿奶粉品牌,曾一度归于雅士利旗下。如今,其外包装已抹去雅士利痕迹,重新印上蒙牛logo。
退市、更换招牌、停止生产……雅士利的谢幕,或许只差一个“官宣”。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郭立琦审校:董斌  制作:姜辰雨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