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让高龄琴童毛豆的经历和盘托出了
老风格,想到哪里说哪里。
第一个问题:练琴如此花时间,你们怎么坚持下来的练琴?
不知不觉,到今年4月,高龄琴童
毛豆已经学琴半年多了。是,开始的很晚,但是later better than never。固然是早点比晚点好,但思路对了,什么时候开始没关系。
对于他这个高龄琴童来讲,一切都很顺利,他经常主动练琴,并不觉厌烦,我们的亲子关系竟然也没有随着学琴而严重内耗。我眼瞅着,是一个成功的兴趣班!
所以,哈哈哈哈,是时候把我们的想法毫无隐瞒的和盘托出了!
为什么要让毛豆学琴?还不是因为这个内卷的时代。
我一位好友在教育决策的体制内工作,去年聚会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说他们深入基层的学校,发现很多从小学音乐的孩子,如果能坚持到高中,就有了抵抗内卷的心灵武器。
他说他采访的多位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高中枯燥乏味的生涯,住宿的孩子跑到学校寂静的音乐厅中和着音乐弹奏一曲,听着音符缓缓流出,看着天上的星星稀薄而耀眼,有种想哭的冲动却不是因为难受。
而是年轻的人生还有那么一点意义在。是这种意义预防了焦虑和抑郁,让他们撑下了这段岁月。
朋友采访的孩子,还有高中住家的学生,即使面临模考,回家必打开琴盖先弹奏20分钟,弹什么没关系,有的是弹小时候的练习曲,基础好的会弹肖邦,总之弹完方能缓过气来继续做卷子。
狗日的岁月,这是仅剩的一点点意义可追寻。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去年得到朋友的信息时,方巧我,本人,一个中年老母亲
正在亲自学琴。
不是弹简谱,而是从小汤1到小汤3艰难但努力的学下去。我突发奇想,我都可以学,为什么高龄琴童毛豆不能学?
自此他才开始学。
一直到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还在高兴的和我们说,想不到去年秋冬忐忐忑忑开始学琴到现在一看,竟然进步了那么多。找到聊天记录一看,是啊,过得真快,一晃半年了。
去年10月才和老师见第一面
说实话他练琴还是挺轻松的,少部分的时候我随意看看,大部分的时候我也不管,就各自练各自的,老师自会监督检查他每周的练习情况,他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全权负责。
我们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毛豆都11岁了,课业负担也不轻了,你是怎么让他无痛坚持练琴的?你是在骗人?还是找到了其他秘而不宣的方法?
真的都没有。只不过我把学琴的本质想透了。
我们的观点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学任何一门乐器,钢琴也好,小提琴也罢,民乐同样,都是回归音乐的本质。
音乐的任务是愉悦身心,让他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找到一门兴趣爱好,一门难过时可以短暂歇息的港湾,这是一生的事情,而不是在哪一年之前非要考到多少级。
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觉得,其实练琴的最佳方法是不怕慢,就怕站。所以其实练琴的目的,并不会是疯狂追赶老师的进度,而是让他小步慢慢走,把手型、识谱等基础打扎实,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对音乐的热爱形成“我也可以”的自信。
这么一来,和“快”相比,兴趣是最重要的。所以,我都会支持他和老师认真沟通,如果觉得任务完不成,可以减轻一点
毛豆和钢琴老师的对话
回归初心,回归到音乐的本质后,他练琴是带着自信而不是焦虑的追赶着日程走的,那他练琴的时候才能没有挫败感,并很兴奋的聆听着音符流动出来的节奏。这才是学琴的本质。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信心在11岁左右的时候才开始学琴?
就是因为其实毛豆的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他熏听的比弹的要多得多。肖邦、巴赫、舒伯特 ,都是我家音响里经常流出来的旋律,他已经很熟悉了。
比如我们临睡前会听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春花开遍时会听维瓦尔第的四季,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会反复听马友友的配乐,在这种情况下,学琴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有趣的是,按照这种思路去学音乐,他对音乐的理解也继承了我们。
和大众所认为的“学琴就是考级不同”,在还没学琴的时候,有一次他问我们——
同学XXX小学四年级就过了八级,但是有半年都除了考级曲目不碰其他,非常枯燥。
毛豆由此问我们,这是不是音乐?我们笑着回答:那不一定是音乐哦!
而学琴之后,有一次他看到《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第一季《何尊》那集结尾的时候,长笛的声音伴着何尊的花纹游走,从低啸到呜咽。
由此问我们,这是音乐吗?
我们笑了,非常确定的说:这肯定是音乐。
音乐不是一张苍白的证书,音乐在你一生的心里。你听了,心动了,感慨了,这就是音乐。
第二个问题:练琴是有钱人的专利吗?
在毛豆学琴之前,其实我学琴之前,也认为学乐器是一门奢侈的事情。你看,买器材的费用贵、学习周期长、学费贵,还不得是个富裕家庭才可以学呀?
但是我不是想学琴么,当时和我的小学同学聊天,她从小学琴,后来走的专业道理,如今在音乐学院做老师。她告诉我,真不是这样,只要家境还可以,每个月能拿出一两千左右支出的,完全都可以学乐器。当然走专业道路的费用则另当别论。
就拿选琴来说,很多人认为,一定要买一台最贵的琴越好。没错,琴越贵声音越好,但这种“必须琴高档,否则不可以学音乐”的消费主义理念是错误的,直接拦住了很多想学琴的孩子。
从教多年走上专业道路的小学同学告诉我,像很多国产的入门琴,比如珠江等的的入门款,线下讲讲价一万以内,足够孩子们入门了。不要落入商家的陷阱,非要贵的钱才可以。当年我是这么咨询的她:
还有人说,学琴的学费很贵呀?但是,每节课虽然学费贵,但是老师只上一堂课就足够,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在线下大量的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体悟。也就是说,其实买琴费用是固定的、一次性的,练习和对音乐的热爱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来看,家境小康就可以学乐器,绝对不是家庭很富阶才能够学琴。反而是相对而言,父母对于学琴的理解,对于音乐的理解支持,陪伴才更为重要。
说到这里,毛豆的学琴思路大家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想分享一个遗憾。
总体来说,无论是毛豆还是我,开始学琴时都会有遗憾的,那就是在毛豆刚上钢琴的时候,启蒙老师对他说,你小的时候有没有上过一些韵律、节拍、奥尔夫的音乐课?
我们摇头说没有。老师遗憾的说,虽然毛豆喜欢听古典音乐,这一点是很好的,但学琴其实并非越早越好,如果小时候受过一些音乐启蒙的相关的节奏、乐律训练,他入门会更快,节奏掌握得更好,畏难情绪也会更低。
毛豆的老师的资历挺牛,她以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们,低龄学音乐并不是学乐器,一定是先做好音乐素养、基础培养就像学英语要先学字母,音乐素养才是地基。
所以,其实如果是低龄孩子,其实完完全全推荐从韵律、节拍和节奏课开始入手。
但,如果孩子年龄已经偏大,也不要紧。
像现在流行的尤克里里、口风琴,不妨可以作为一个趣味入门试试,如果孩子有了兴趣,再去决定要不要继续学音乐,也不迟。
如果孩子没能学下去,至少在他的心灵开了一个音乐的口子,在他漫长的人生中,也许哪一天机缘巧合下就会长籽开花。
说到这方面的启蒙课,我倒是有一个不错的推荐,线上课现在在搞活动,29元就可以试试孩子的音乐启蒙,不亏。这个课就是“音乐壳”。
为什么说对大家不亏呢?因为试课只需要29元,还可以得到一大包教具。
适合3-10岁(这个年龄段之内的都可以)孩子的体验课,价格仅29元
内含8节AI互动课+名师点评,价值199元的实体乐器和教材教具,满满当当一大盒子,材料非常丰富!
我是觉得29哪怕是薅教具的羊毛,并且让孩子们体验真正科学的音乐启蒙,都值了啊!
之所以我觉得可以试试,是因为很大程度上,音乐壳弥补了现在音乐学习中过于急功近利的缺憾。
音乐壳是一家很有情怀的在线音乐教育公司,课程研发团队来自德国慕尼黑、美国伊斯曼及国内央院、国院、北师大等知名院校,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背景,能给孩子更专业的音乐培养。
2019年上线后,获得了网易有道、基因资本、中关村教育投资基金等多个教育领域优秀投资机构的投资,品牌实力可见一斑。
经过团队的长期打磨,产品的口碑也很不错,低调,又收获了很多奖项。
而且,音乐壳是目前线上唯一一家有分龄音乐启蒙系统课程机构,大家可以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特点选择,很友好。
虽然真正的学琴还要去线下比较好,但是音乐素养启蒙我觉得真的很适合线上学习
多数线下老师在讲解乐理等素养知识时,因为缺乏多媒体和技术的支持,很容易变得枯燥。

但音乐壳的线上音乐素养启蒙课就很有趣!它的教学过程很贴合孩子的思维习惯:原创故事动画+互动式体验,让孩子边玩边学,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孩子很容易吸收。
另外,音乐壳还会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视唱练习,辅以音乐历史常识的介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兴趣,全方位提升孩子的综合音乐素养。
前200名下单用户还额外赠送价值299元的音乐拓展礼包:《优秀琴童家长必修课》《姗姗老师家长课》。

前200名下单用户可以参与完课送好礼超值福利活动:上完8节体验课且连续8天在群内打卡,即可获赠精美音乐跳圈一套!
这次我把29元体验课上架到咱们有赞店铺了。
大家点击二维码就可以购买。
记得3-5岁的娃选M1基础
6-10岁的娃选M1进阶
↓↓↓
用过的家长对音乐壳的评价都很不错。比如这位妈妈说孩子会主动跟着课程吹奏乐曲,基本每周都能学到一首新曲子。
大家可以放心上!
AI互动+动画故事,边学边玩
据闺蜜的反馈,她儿子现在对音乐的兴趣大幅提升,主动上课主动跟练,课后还会主动去找经典曲目反复听,能看懂五线谱,也会弹奏一些简单的曲目了。
我给大家展示一下具体的课程,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音乐壳的课程设计能让孩子着迷。
比如M1进阶Level2第14周,这一周的乐理学习是高音谱表里 的re 和fa , 复习do-sol , 感知突强记号-sf。
音乐壳是怎么安排这个章节的呢?
首先“诠释”了突强记号-sf。
这个“诠释”,不是生硬地直接解释,而是将孩子带到了动画音乐厅上,观察音乐厅上昏昏欲睡的听众忽然被“-sf”惊醒的过程。
比起语言的苍白解释,这种视听联合冲击的音乐感受,瞬间就让孩子理解了“-sf”,惊愕交响曲果然名不虚传!
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之后,又借助《惊愕交响曲》开端的一段旋律,给孩子讲了五线谱和对应的音调。
这段旋律只有do re mi fa sol五个音,刚好第一小节的是在线上的do mi sol,第二小节是在间上的re和fa。打破音阶,又娓娓唱给孩子听,这样的授课再次加深了孩子对五线谱音调的感觉。
学完五线谱乐理知识之后,紧跟着的还有相应的小游戏:根据五线谱中小怪物的位置,点击相对应的炮弹。
射击正确,会报PERFECT,并唱一遍这个音,射击错了,除了会报MISS,还会有爆炸的音效。以闯关的求胜心理,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在这个章节里,还以动画的形式演绎了《惊愕交响曲》作曲家海顿的故事,在故事也穿插着丰富的音乐知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音乐知识的了解。
音乐壳一节课下来,先是学乐理知识,再接着是演唱体验,又有音乐小故事,最后还有作业和名师点评,理论和互动实践紧密结合,0基础的娃学起来真的毫无压力!
闺蜜说,儿子每节课都极其专注,会跟着老师、互动指令轻松唱跳,快乐闯关,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了乐理知识。这是在进行视唱练耳的练习。
NO.1
AI互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音乐壳线上课程有别于传统视频课的差别,就是它基于AI互动的“学练测”一体学习体验
整个课程孩子都可以边学边玩,无论是激发学习兴趣,还是最终学习效果的实现,都能更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
NO.2
抽象知识具象化
音乐壳还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了,把所有乐理知识和符号,都变成了小朋友平时常见和熟悉的物品,乐理学习变得可感可知

比如学习五线谱,不是光让孩子背谱子,而是通过构建大楼的动画形式,让孩子在一遍遍游戏和童谣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充分理解“线”和“间”的概念。
二度音程的学习当中,课程做出键盘的形象,结合小青蛙在音程池塘跳荷叶的趣味动画,来讲解二度音程的组成:在五线谱上一线一间挨着的两个音符就是二度音程,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do到re是二度,fa到mi,也是二度。
音乐壳的教材设计同样也遵循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原则。
我们团队里另一位妈妈的孩子,在学完五线谱之后,甚至手绘了一幅五线谱图出来,主动性真的很高!
看似枯燥的乐理知识,就这样掰开了、揉碎了,重组成孩子最能接受的样子,一点一点传授给他们,直观轻松又好理解,比单纯说教有意思多了,学习效果当然也没得说!
NO.3
视唱演唱,让孩子开口
音乐要听也要唱!但是很多孩子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不敢唱,乐感不强烈,家长不会引导,最后兴致也不高了。
音乐壳设置了视唱练耳的板块,专门为孩子提供了大量开口的机会,从听音开始训练,训练音高的记忆,再唱出同样音准。孩子需要先听再记,帮助孩子建立音准音感,演唱能力也提高 。
在这个环节,老师会带着小朋友孩子逐句跟唱,通过AI智能技术纠正音准,掌握正确的节奏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慢慢从简单的音符,到整句整段的旋律模唱和视唱练习,唱歌就可以不跑调了!
这个板块精选了国内及世界各地的知名歌曲,涵盖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朋友演唱。
最后,老师还会带领小朋友组成小乐队,玩出乐感;孩子进行模仿演奏,拓展环节中,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编排属于自己的小节目。同一个音乐可以玩出无限创意,这也许就是学习音乐最大的乐趣吧!
NO.4
动画音乐小故事,走进大师
学音乐,不只包括“打开耳朵、学会弹奏”等技能性的东西,了解音乐历史、典故、常识同等重要。
我非常喜欢课程中一个特别设置的环节——运用通俗易懂的趣味小故事,带领孩子认识古今中外名师大家、了解每种乐器的基本知识,穿越回历史长河中领略世界名曲的魅力。
讲述关于“贝多芬”的故事,就像是在看绘本一样认真,完全沉浸其中,非常专注。
深入浅出的讲解,一目了然的动画,孩子一看就明白了:“喔,原来莫扎特小时候也经常弹错呀。”
高雅的艺术不再神秘,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家也不再高不可及,更像孩子们身边的榜样。
欣赏60余首古典音乐经典作品、中国传统民族名曲以及近现代流行经典作品和音乐套曲。丰富音乐文化视野,充实了音乐素养基础,也大大的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
体验课目录内容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福利体验课共八节,下面是具体的课程目录(目前体验课只支持M1级别):
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体验课程。
M1基础级别
适合3~5岁孩子
礼盒包括:
1套奥尔夫乐器:棒棒糖手鼓和沙蛋
1幅音乐拼图
1本体验课教材(含贴纸)
1套音符及乐器认知闪卡
1套创意节奏点餐卡
1本儿童五线谱本
少儿音乐素养课程体系
上课指引与材料介绍
学习证书
家长手册
爱的音乐祝福
学完后,孩子可以掌握:
  • 认识恒拍、空拍、唱名do re mi
  • 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
  • 感知声音高低、旋律上下行
  • 用棒棒糖手鼓演奏《pizza pizza》和《wakawaka洗澡歌》
M1进阶级别
适合6~10岁孩子
礼盒包括:
1支13键口风琴
1幅音乐拼图
1本体验课教材(含贴纸)
1套音符及乐器认知闪卡
1本儿童五线谱本
少儿音乐素养课程体系
上课指引与材料介绍
学习证书
家长手册
爱的音乐祝福
学完后,孩子可以掌握:
  • 认识五线谱和高音谱表,学会「do re mi fa sol 」及五线谱位置
  • 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并打出它们的节奏
  • 用口风琴演奏《欢乐颂》和 《Rock You》,掌握旋律吹奏
购课后大家无需额外购置任何材料,即可学会相应乐器的基础演奏,实话说,29块钱连乐器都买不来,更别说8节课其他相关配套教材了。横竖不会亏,又能给孩子一个音乐学习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这次我把29元体验课上架到咱们有赞店铺了。
大家点击二维码就可以购买。
记得3-5岁的娃选M1基础
6-10岁的娃选M1进阶
↓↓↓
四大板块,全方位音乐启蒙
大课体系更加完整。共分为4个Level,每个level中有几十节课程,每次课程15-20分钟左右,一周可以上3-4节课程,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空闲来自由安排。
一次不超20分钟,每周2~3次的长期伴随式“习得”,会更符合低龄儿童的专注力能力,比集中1~2小时的“学得”更有效。
另外大课程包中还会送乐器哦!你没看错,就是送乐器,有电子琴、非洲鼓、尤克里里等,从入门到弹唱全都教会。
天天现在学习的乐器,全都是音乐壳课包随赠的。
音乐壳的系统课程也同样分为趣味乐理、视唱演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常识四大版块,体系设置相当专业,对0基础孩子的音乐启蒙真的很友好,学完之后可全面提升孩子的音乐能力。 
音乐壳的硬背景
音乐壳的课程体系之所以完整,课程设计能贴合儿童思维,跟它背后强大的团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今天推荐的这套主要面向3-10岁儿童的课程,是在结合国际主流音乐教学体系和IEPCP线上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完整音乐教学体系。
课程遵循科学有效的音乐学习路径,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成长认知及注意力水平等特点,设置了最适宜的音乐学习内容。
课程研发团队来自德国慕尼黑、美国伊斯曼及国内央院、国院、北师大等知名院校,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背景,能给孩子更专业的音乐培养。
音乐壳的创始人是技术出身,所以在产品方面,一定是没得说的。强大乐音识别技术的加持,可以有效识别和判断音准及节奏,能辅助孩子提高歌唱及乐器演奏学习水平。
合理的课程体系,丰富的课程内容加上强大的技术做支持,音乐壳已经帮助数十万小朋友体验到音乐带来的乐趣!
它也收到了无数妈妈们的好评。
原创故事动画+互动式体验的方式深得孩子喜爱,一节课下来孩子唱唱跳跳,轻松掌握了知识点。老母亲光看着就觉得很开心!
有妈妈说,孩子在音乐壳上学习半年后,乐感有了大幅的提升,而且还变得非常自信,热爱表演。
有妈妈说,孩子在接触了音乐壳后,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强烈要求学学学!
有妈妈说,音乐壳锻炼了孩子的耐性,提升了孩子的自信,连带着学习其他事物更有动力了。
甚至有妈妈说,在送孩子去学钢琴课之前都会先在音乐壳上上一节课。
音乐壳有不少小学员是在进行了完1-2年素养启蒙后,开始在线下学习钢琴、声乐、小提琴、古筝,有部分年龄偏大点的小学员,会一边线上学习音乐素养一边在线下学习各种乐器。
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比单一在线下学习的表现更为突出。因为音乐素养所包含的基础内容和能力本质上是相通的,不管是学什么乐器或是歌唱,就好像不管是写诗歌、散文、议论文,都需要把字、词、句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好,才能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这次我把29元体验课上架到咱们有赞店铺了。
大家点击二维码就可以购买。
记得3-5岁的娃选M1基础
6-10岁的娃选M1进阶
↓↓↓
价格仅29元内含8节AI互动课+名师点评,再赠价值199元实体乐器和教材教具!
现在下单,还有更多好礼:
前200名下单用户额外赠送价值299元的音乐拓展礼包:《优秀琴童家长必修课》《姗姗老师家长课》。
前200名下单用户可以参与完课送好礼超值福利活动:上完8节体验课且连续8天在群内打卡,即可获赠精美音乐跳圈一套!
1.适合多大年龄?

主要针对3-10岁儿童
3-5岁儿童建议选择M1基础级别;6-10岁儿童建议选择M1进阶级别
2.孩子音乐0基础可以学吗?
非常适合0基础的小朋友学习,或刚开始进行乐器学习的孩子
3.开课流程是怎样的?
购课成功后,请务必按提示立即添加辅导老师微信,添加成功后,老师将会分配上课班级并加入训练营,按老师指导下载【音乐壳】APP后安排开通课程。(请注意查收短信通知)
4.如何加入学习班级得到老师点评?
购课后的72小时内,辅导老师按照下单时间顺序,联系家长选择上课时间+安排进班。
5.实体教材如何查询物流?
赠送的礼盒在购买成功后三个工作日内发货。关注【音乐壳】公众号——课程中心——物流查询(输入手机号码)即可查询物流信息
6.退换货政策是怎样的?
虚拟课程,一经售卖不支持退款。配套教材教具如遇破损,请联系音乐壳服务人员,重新安排寄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