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春节档的电影《第二十条》是一部非常值得深入分析的作品——它好的地方非常突出,烂的地方也是非常典型。电影前半部分可圈可点异彩纷呈,让我强烈感觉国师找到了当年《秋菊打官司》的感觉;结果后半部分拉了坨大的,一泻千里恣意汪洋,让人感慨终究还是拍出了那个《满江红》的张艺谋。
本来去年春节档看了《满江红》之后我气了整个假期,发誓再也不看张艺谋这个老骗子的任何作品了,结果《第二十条》这个题材特别吸引我,它注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社会现状,是当下非常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
至少相比春节档其他两部电影,不管是女明星减肥,还是男偶像开赛车,都非常“虚”,咱们普通人现实生活中有几个打拳击和参加赛车比赛呢?《第二十条》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个俊男靓女谈恋爱、偶像励志卖人设、上流社会纸醉金迷题材泛滥的当今影视圈尤为难得。
除了我们最关注的正当防卫判定的问题,影片中还展示了以下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一,基层黑社会化的问题。范伟一家人就是标准的黑社会家族,还是“乡贤”,这并不冲突。范伟大儿子抗洪牺牲,自己也是一辈子的村干部,先进证书就装了一书包,还有家族企业,又是放贷又是车队的。
这在扫黑除恶之前绝对是妥妥的“乡贤”代表、“家风传承”优秀模范、地方“优秀民营企业家”,但也是危害一方的黑社会组织,这就非常真实了,引人深思。
第二,校园暴力问题。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校方不作为、法律难落实,很多人渣顶着一个“未成年”的身份就为所欲为,甚至于法律都拿他们无可奈何。被害者的恐惧、不愿揭发都是次要问题,是依附于前两条的。
虽然电影里校园暴力是一条支线,但我觉得既然提到了,那么在正当防卫之后,如何解决未成年恶性犯罪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迫切话题。
第三,上访问题,尤其是“去北京上访”,这个讲得比较隐晦,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官员对此事又打又拉、大棒加甜枣的组合拳手段。
第四,如果再细想的话,还有低保问题、残疾人保障问题。赵丽颖一家为什么借了高利贷,以至于被村霸威胁?要给孩子治病啊。
电影信息密度最高的段落,就是雷佳音在车上与要上访的公交车司机杨皓宇的那一段对话。首先是雷佳音拿着监控录像,一截一截给杨皓宇看:到这,你是见义勇为;到这,你是正当防卫;到这,你是防卫过当了;到这,你就是互殴了;到这,就是故意伤害了。这简直太真实了,我看这段的时候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
其次,是雷佳音以工作为“甜枣”,以禁止上访承诺书为“大棒”,一打一拉解决了杨皓宇去北京上访的问题。
再次,最讽刺的段落,雷佳音劝杨皓宇不要上访——“孩子快上大学了,影响到她怎么办”。果然孩子是最大的“软肋”,四海之内举世皆准的真理。而讽刺就在于,雷佳音的孩子也成了他的“软肋”,赵丽颖的孩子也成了她的“软肋”。
这部电影我觉得如果不叫《第二十条》,改个名字叫《孩子是他/她的软肋》既贴切又真实,有符合春节档“合家欢”的气氛,票房至少还能涨十亿。
但是,但是,但是,就到此位置,电影忽然就兵败如山倒一日泻千里:前面矛盾铺垫地那么好,剖析地非常深刻,马上就要触及本质了,结果老谋子就像开卷考试一样,在即将触及到本质的时刻,以一个漂移的滑跪,完美地全部躲了过去。
那么前面的矛盾怎么解决呢?靠四个大字:机械降神。
比如说坚持上访的公交司机,这个矛盾没法解决了,于是就让他被车撞死吧。当然,单独要有这个剧情,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可以突出上访人物悲惨命运,促进主人公立场的转变。虽然有些牵强,毕竟是开了一辈子车的司机,还是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公交司机,偏偏就要在最重要的时刻闯红灯。
再比如赵丽颖饰演的小媳妇,矛盾也到达了沸点,于是她选择跳楼,也是强行下线“机械降神”了。当然,单独要有这个剧情,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孩子是她的软肋嘛,她觉得自己一死就能放过孩子了。虽然有些牵强,因为反过来说孩子还没着落了,也没确定就是被他们绑架了,就这样选择自杀未免有些“剧情杀”。
再比如前文的重要情节——校园暴力的问题,结果就用一行字幕一带而过!甚至连镜头都懒得拍,用之前镜头加一行字幕交待重要情节的发展与结局!你张艺谋拍的是电影,不是法制新闻啊!
所以我们看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单独要有这个剧情,也还说得过去,终究有些牵强”,结果他连着三个都是选择这样“机械降神”解决矛盾,这就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
而最大的“机械降神”是什么?就是雷佳音他自己,一个“青天大老爷”从天而降自我救赎,解决了所有矛盾,推动了法制的进步。
“昆山龙哥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这就是一起典型的舆论促进司法进步的案例。“昆山龙哥案”发生后,就有非常高清的、无死角的监控录像流出,有极大可能是内部人员有意流出的。果然相关内容引爆了社会舆论,引发了关于“正当防卫”“故意伤害”“黑社会”等话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关于“正当防卫”判定的历史性大进步。
每次讨论法律相关问题的时候,总有蠢货嚷嚷“舆论绑架司法”啦,简直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样灵敏。必须要严肃反驳这种观点:舆论从来没有绑架过司法,司法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脆弱,我国历史上也就实体意义上“砸烂公检法”极短暂的时光里才确实威胁到国家暴力机器;与“舆论绑架司法”恰恰相反的是,舆论反而往往能促进司法进步——“昆山龙哥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二十条》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否定了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在推动法制完善、社会进步的中的重要作用;反而变成了体制内“青天大老爷”雷佳音机械降神、为民做主。这就是彻底扭曲了“昆山龙哥案”的那一段事实。
电影里也说了,有哪哪年这个案,有哪哪年那个案,都是按照故意伤害或防卫过当判的,要想给这件“翻案”就是打体制内同僚的脸。按剧情创作的逻辑顺序来,这时候就应该展现出社会舆论的重要性了。但是相关剧情一点都没体现,变成了“青天大老爷”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一己之力天神下凡扭转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可得盼着体制内多几个雷佳音这样的“青天大老爷”呢!
说起扭曲历史这种事,王家卫拍了一个《繁花》,为“先富起来”的阶级洗地,好歹还能骗一骗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00后;可是“昆山龙哥案”这才几年啊,那时候轰轰烈烈的舆论盛况推动法治实践进步,所有人都能回忆起来,张艺谋就敢这么拍,难怪人家是“国师”呢。
我五一期间详细分析了一下《人民的名义》这部戏:《究竟是“人民的名义”,亦或是“权力的游戏”?》,给大家看看八年前的影视作品是如何展示群众舆论的,沙瑞金直接怼李达康,你这是来了一场现场直播——
还有“删帖”这种情节,令人忍俊不禁:
我在这篇文章里说过:祁同伟总是喜欢吹自己“胜天半子”,他靠对权贵“惊天一跪”和哭坟上位的算个狗屁“胜天半子”。《人民的名义》中只有一个人无限接近于“胜天半子”这评价,那就是王文革。
王文革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真·无产阶级,为逆天改命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第一,决定“斗争”,第二,团结领导大风厂所有工人一起“斗争”。否则剧情就不一样了:沙瑞金空降汉东清除赵家势力是既定大前提,但是从何入手是不得而知的,毕竟赵家一屁股烂账太多了,就算直接查山水庄园也不一定能照顾到大风厂。
而王文革这一把火,不但给沙瑞金找到了突破口,更改变了大风厂全体工人的命运,让他们从无人问津的牛马,变成了能上谈判桌的筹码之一了。虽然筹码也不怎么好听,但是比牛马强多了,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叫“提升了自己的统战价值”。
还必须注意到的是,王文革的“逆天改命”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这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强拆大风厂是一场“互联网直播”,带来了全体网民的舆论压力,所以王文革不但“胜天半子”更像是“人民的名义”真正的化身。
再说一个二十多年前外国优秀作品的例子,《攻壳机动队》动画版中,全部都是义体机甲超人的“公安九课”面临着政客们陷害的巨大危机,素子队长的做法是把政客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上传网络,诉诸于网络舆论的帮助:
《攻壳机动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作品,不但非常有哲学深度,在政治问题、国际关系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第一季动画高潮部分的大危机中,如超人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9课,很容易就被上级直接管理的政客们解散,成为肮脏政治交易的砝码;同时9课反制政客的手段就是诉诸于民众舆论,很快在民众的愤怒声讨中,那一届日本政府下台了;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民众,面对9课的义体超人,简直连练手都不配……
这就像一个斗兽棋一样:狮子随便拿捏老鼠,而大象完虐狮子,对于最不起眼最卑微的老鼠,虽然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联合起来,对于社会共同问题积极发声,由聚合形成舆论,由舆论形成影响影响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连“大象”也不可抗衡。
回到关于《第二十条》的讨论,电影中仿佛是雷佳音这个“青天大老爷”力排众议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是,我们要跳出电影去看——电影的本身,就是“民意”“舆论”的一部分,它拍的“青天大老爷”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而是外部舆论所期望的青天大老爷,是舆论给予的支持。
这就是我在《文化革命的意义》一文中所说的,为什么运动的开始要“批鬼戏、批清官戏”,因为这否定了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唯一道路。正如文中引用当时一篇历史文献中所说:“显然,在《海瑞罢官》的作者看来,阶级斗争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清官’才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不需要自己起来解放自己,只要等待有某一个‘清官’大老爷的恩赐就立刻能得到‘好日子’。”
张艺谋不懂吗?他懂得很。你看他拍劝返上访户那一段,又拉又打精准打击软肋,社会经验很丰富嘛!那么电影后面超级大拉胯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了——故意装糊涂咯。

老谋子真不愧是国师,说他精明睿智也行,说他油头滑脑也行,说他是装糊涂的高手也行,反正他对我们“政治正确”这条线可太清楚了,精准的避开了一切可能引起“麻烦”的内容,上面最喜欢这种又聪明又能干又有政治觉悟的耳目喉舌了。
再多说两句:我们要敢于发声、乐于发声、理性发声,不要总跟一个悲观主义废物一样,嚷嚷着这有什么用呢、那有什么呢?个人的发声固然人微言轻,但是表态形成聚合,聚合形成舆论,舆论影响现实,现实倒逼改革。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改革世界的实践,终归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这个世界哪怕一丢丢元素的。
社会的进步是无数先辈们的牺牲,无数血淋淋惨案的教训,无数有识之士的呼吁奔走,无数舆论的聚合与关注,无数争议与共识的探讨,无数实践的挫折与不撞南墙不回头——所共同完成。
第二本新书正式连载完毕:《资本囚笼》全目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