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Wikipedia
撰文 | 伊丽莎白·安妮·布朗(Elizabeth Anne Brown)
翻译 | 仇艳菲
在缅甸中南部的溪流中,生活着一种只有米粒大小的小鱼。但不同的是,这粒“米粒”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它可以发出像手提式电钻一样响的声音。
这种鱼名为小脑丹鳉Danionella cerebrum),只有12毫米长,浑身透明,是现生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但按重量计算,它可能是地球上“响重比”最高的动物。在水下近距离的测试中,雄性小脑丹鳉的声音甚至可以达到140分贝,就像放鞭炮一样响亮,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研究声通讯(以音频信号作为媒介进行交流)过程中大脑活动的研究员维里蒂·库克(Verity Cook)这样表示。在陆地上的人耳听来,小脑丹鳉发出的声音更像短促的鸟鸣或一阵嗡嗡声,持续时间可以超过一分钟。
但为什么如此小的鱼要发出这么大的声音?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克拉拉·阿莫里姆(Clara Amorim)与同事将相关研究发表在了《美国声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她表示:“这是小脑丹鳉求偶的歌声。”阿莫里姆和同事比较了不同鱼缸中鱼群产卵的数量,结果发现,能产下最多卵的并非规模最大的鱼群,而是“最健谈”的鱼群。
阿莫里姆认为,小脑丹鳉响亮的“歌曲”中或许隐含着雄鱼的健康信息。她指出,如果要在一分钟内连续发出如此响亮的声音,雄鱼将会消耗大量能量,雌性可能因而更喜欢“歌唱”时间更长的配偶。在某些会发声的鱼类中,雄鱼的歌声甚至可以加速卵的成熟,促进雌鱼产卵。
在最近的这项研究中,库克发现,雄性小脑丹鳉通过快速收缩肌肉,使一块极小的软骨快速敲击鱼鳔(一些鱼用来控制浮力的充气器官),这会像敲鼓一样发出巨响。
库克表示,无论小脑丹鳉响亮的声音会向雌鱼传达什么信息,它已经告诉了科学家很多关于大脑如何工作的秘密。这种体型小巧的鱼类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一种很有研究前景的模式动物:它们的身体一生都是透明的,并且头骨顶部不会闭合,像是给颅骨开了一扇天窗。库克解释说,这意味着,在基因编辑和荧光蛋白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直接观察到每个神经元活跃并亮起的样子。她说,小脑丹鳉的 “求偶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使研究者可以详细绘制脊椎动物产生和处理声音的神经通路。
小脑丹鳉的大脑是所有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小的,比一粒罂粟种子大不了多少。但库克警告说,我们不应该低估它。“即使是大脑很小的小鱼,也有复杂而有趣的行为,”库克说,“以及爱情。”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2024年5月刊前沿专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环球科学》2024年4月新刊
正在热卖

戳图片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