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孤独病患者
很久没联系的老爸,给我发来图片:“这是不是你?”我盯着屏幕,心跳加速、喉头发紧,大数据又把我推荐给他了。
图片里的内容是我在小红书上的账号,没等我回复,我爸发来第二样证据——一只“金渐层”猫趴在床头柜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睛。他又问:“这是不是你的猫?”
我连连否认:“猫都长得差不多。”没过两分钟,老爸发来一段语音:“你养的小猫,鼻子上有个芝麻大小的黑斑,我都仔细比对过。”我一口咬定这是天大的巧合。他咂咂嘴,发出鄙夷的哼声:“这么巧,床头柜掉漆的地方都和你家一模一样。”
《八零九零》剧照
我沮丧地想,只能废弃这个秘密基地了,因为我爸不仅观察力惊人,扫兴的本领更是出类拔萃。以前,我在朋友圈晒美食照,他说:“外卖不健康,又油又贵,不如自己做。”晒加班照,他评论道:“白天不抓紧,晚上磨洋工。”后来,我干脆屏蔽了老爸,“眼不见心不烦”和“报喜不报忧”是我们和平共处的两大原则,一旦越过安全界限,必然是无尽的争吵。
此时,我跟他“打太极”:“总之那个不是我,先去加班了。”结束聊天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想暴露目前“摆烂”的状态。
半年前,公司实行部门“优化”,我灰溜溜地成为待业青年。依靠补偿金和积蓄,我蜗居在出租房里,自我安慰这是“悠长假期”,有一搭没一搭地投着简历。空闲时,我开始经营短视频账号,拍摄日常生活和分享求职感悟,粉丝人数竟然突破了2000人。
《二十不惑》剧照
失业的事我没和家里吐露半点,我甚至都可以预见家人的反应,尤其是老爸,肯定满脸不屑:“怎么就裁你?”或“赶紧回老家,找份稳定的工作”。
我所谓的加班,是指晚上9点的那场直播。我会吃点小零食、聊天或唱歌,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赚取微薄的流量收入。由于唱功一般,相貌也不出众,我的直播间一直很冷清,哪怕说得唾沫横飞,观众进来出去,都是一言不发。
在吃辣条时,我被呛得大声咳嗽,出现了一条难得的评论。我激动地读起来,但瞬间被打击得怀疑人生:“吃相不好,满嘴红油。”又有人尖酸地跟评:“长得还胖。”
就在气氛尴尬时,一个礼物特效从天而降,我的“黑骑士”出现了,他写道:“不用理他们,加油!”每次开直播,他似乎都会进来,刷点小礼物,默默离开,好像慷慨相助的现代豪侠。
我说起近期求职的情况,有的工资没达到预期,有的通勤时间过长,还有的对年龄有要求,一股脑地把这些糟心事倾倒在网络上,反正这里没有熟人。就在我说得眼眶发红时,对话框里跳出他发来的消息:“年轻人不要怕困难,风雨过后才能见到彩虹。”
老派的口吻,熟悉的昵称,更可疑的是那个头像,总觉得似曾相识。突然,心中警铃大响,一个大胆且疯狂的推测,吓得我几乎把电脑桌掀翻。那张头像的图片好像是家里书桌上摆放的旧八音盒。或许老爸早就“顺藤摸瓜”,潜伏成为我的粉丝。
《承欢记》剧照
为了验证猜想,我截好图,准备质问他,但在发送前又犹豫起来。老爸会说什么?大概率像我一样否认,然后消失不见。现实中针锋相对的家人,在网络中变成陌生人后,却能做到畅所欲言和耐心倾听,或许只有毫无瓜葛才能互不干涉。怀着这份释然,我最终没有向老爸求证真伪,既然他坚持不懈地暗中偷窥,那就保留一点彼此了解的机会,也用来提醒自己:“下次直播,多说些积极的话。”
排版:树树 / 核:杨逸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个人问题”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