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贝小戎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于4月30日去世,享年77岁,他的代表作有《纽约三部曲》《神谕之夜》《4321》等,其作品在形式上是后现代的、实验性的,但内容是流行的,包括侦探小说。所以有报道说,他的三十多部作品既会出现在机场书店中,也在大学生的阅读书单上。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图|视觉中国)
奥斯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巴黎住过四年。1974年,他回到纽约,从事各种商业投机活动,包括贩卖一种他自己发明的棒球卡游戏。有17家纽约出版社拒绝了他的小说《玻璃城》,1982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体作品《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他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开始写的回忆录。他的作品还包括翻译、诗歌、戏剧,还写过三个电影剧本:《烟》、《鼻青脸肿》以及他执导的《桥上的露露》。
《桥上的露露》剧照
14岁时,奥斯特和一群孩子去树林里远足,被雷电风暴困住了,他边上的男孩被闪电击中身亡。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一直对偶发事件的决定性力量着迷。30来岁时,他心血来潮,决定去参加一场诗歌朗诵会,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Siri Hustvedt,有了女儿、歌手苏菲·奥斯特。而他差点就错过了那场朗诵会。
保罗·奥斯特的女儿歌手苏菲·奥斯特(图|视觉中国)
他在给库切的信中说:“我这一生都在探索和思考我自己的名字,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来生成为一个美洲印第安人。保罗:拉丁文是小、少的意思;奥斯特:拉丁文是南风。南风:是一个古老的美国委婉语,意思是直肠的嘟嘟声。那个时候我将重返世界,拥有一个骄傲又绝对合适的名字:小屁。”
《纽约时报》说,保罗·奥斯特“把深奥的欧洲后现代主义与冷酷的美国黑色小说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形式。他的作品充满了诡秘的笑话、谜语和元小说的嬉闹,具有惊悚片的气势。”
2006年:作家保罗·奥斯特被授予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图|视觉中国)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说,奥斯特最后一部小说的开头精妙地描写了一场家庭事件,正是这样的描写让他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洒脱的小说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敏锐的读者,他是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者,想象异常宽广。
译者btr说:“保罗·奥斯特是个出色的回声制造者。其小说或交叉或平行的多层次叙事,总是彼此呼应,相互映射,令读者宛如置身一个六面皆为镜子的封闭空间,镜子里的人物在一次次的反射中变得身份不明,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渐次模糊。在这虚实暧昧的元空间里,奥斯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着那些令他着迷的主题——偶然、灾难、身份、日常生活……眼花缭乱的叙事迷宫令他的小说好像一场百看不厌的魔术表演,又绝不仅止于此。散场后观众将获得某种魔力,如同让—克洛德·勒布伦对让·艾什诺兹小说的评论:‘当您从书中抬起眼睛,看着您身处的房间和窗户后展开的城市背景的时候,您就会第一次把他们看成小说般的空间’。”
《4321》的结构就非常新颖、复杂,他让弗格森的生活展开为四条彼此独立的平行路径。四个男孩是同一个男孩,却沿着四种轨迹经历了四重的人生,在不同的城镇长大,有着不一样的知识激情、感情生活和社交圈,他们如影子般彼此映照,相互阐释,也走向不同的人生境遇。所以他的结构是第1章 1 (1.1,1.2,1.3,1.4),接着是第2章, (2.1,2.2,2.3,2.4) ……
图|视觉中国
奥斯特在法国被视为“摇滚明星”,1991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美国作家亚当·贝格利说:“保罗·奥斯特的小说讲述的是那些试图从环境中寻找意义的孤独灵魂……对于奥斯特在欧洲的成功,通常的解释是,他的小说属于欧洲传统,而他的哲学倾向吸引了外国人的口味。他更接近欧洲存在主义。在奥斯特的所有小说中都有现代主义大师的回声,尤其是贝克特。奥斯特还沉浸在美国文艺复兴文学中:坡、霍桑、梅尔维尔和梭罗,他把欧洲风味的前卫情感嫁接到了美国本土的哥特式传统上。他的小说很阴郁,充满了讽刺的象征主义,他的小说因调皮的文学游戏而欢快起来,并由其清晰的文字加以维持。他一部小说的讲述者叫彼得·亚伦(Peter Aaron)(名字的首字母跟保罗·奥斯特一致),亚伦的妻子叫Iris——倒过来就是奥斯特的妻子的名字Siri)。”
在奥斯特的小说中,偶然和随机性经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现实就是充满各种离奇的巧合,现实就像小说一样,这就是现实的运作机制。他说:《罪与罚》中,两个毫不相关的人不知怎么就成了邻居。杜尼亚的未婚夫居然就那么巧,与索尼亚的继母住在了同一幢楼中。那个差点毁了她(杜尼亚)的男人,也就那么巧,住到了索尼亚的隔壁。“有些发生在我们身上、出现在现实世界里的事情,颇似虚构;而一旦虚构最终成真,那么,或许我们就必须重新思考我们为现实所下的定义了。”
美国作家查尔斯·巴克斯特说:“保罗·奥斯特小说的成就在于,表现了美国人对获得身份的痴迷,又像欧洲人那样,思考身份是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被偷走或丢失的。在欧洲的传统中,每个身份都可能是偶然的、会被夺走的美国人倾向于认为身份是不可窃取的,像后院的游泳池一样永久。在奥斯特的作品中,棒球、一点钱、食物、一个人的真名、汽车、亲人和恋人,抵抗着对身份的侵蚀。保罗·奥斯特在欧洲很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他拒绝像美国人一样相信家庭是身份的来源。对他来说,家庭更多的是失去身份的原因。”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杨逸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