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女一中仪仗队其实是一个曾经长期受台湾官方指导重视,有着非常悠久专业化历史,拥有广泛资源,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演出的组织,而清华大学仪仗队是一个纯粹的业余组织。拿二者相比,等于是用奥赛加强班去比业余兴趣班。
(一)最近清华又陷入社会的新一波群嘲群骂。
大致上说,上一波是来自所谓的“左”的方面的,即所谓国家主义者。他们说清华不能为国家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尤其是国防尖端科技问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意思是清华应该转型像哈工大、国防科大一样,专门做国防科技,不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搞基础科学,甚至人文经济管理,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而这一波主要来自“右”的层面,即所谓自由主义者。他们把抨击的焦点放在上周末清华校庆时,那些无精打采的仪仗队身上,并且拿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台湾人简称“北女一中”)仪仗队用来对比。结论是:即便是专制教育制度下的最顶尖级精英,也无非那个熊样,都像吸了鸦片,无精打采的,还是民主社会教育好啊,人人都是龙马精神,生龙活虎。
另外,这一波社会上对政治不关心的很多人,也乐于加入群嘲,大家普遍抱着这种心态:看他们这样子,考不上清华没什么遗憾的,学生这么垃圾,还不如县里秧歌队,办校庆像送葬,真是没有球稀罕的。
笔者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台北女一中的仪仗队。两蒋退据台湾后,把整个台湾卷入战时体制,继续实行在大陆的戡乱戒严条例,不仅台湾社会高度军事化,学校教育也高度党化、军事化。以铁腕著称的“中华民国国防参谋总长”彭孟缉(民间称他为“屠夫”,李敖说他 “主持情报机关最久,一手造出的冤案、假案、错案最多”。他还是香港某特首的亲戚)于1957年在台湾中学系统推行准军事化的三军操练和仪仗制度,隶属于“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所以,在台湾不仅台北女一中有仪仗队,解严前建校的几乎所有中学都有,这些操练仪仗团,压根就不是什么学生自发自治的民主产物,是一个党化的、奴化的、专制制度的残留,当年类似于纳粹青年冲锋队,或国民党的蓝卫兵也。
(台湾解严前的北女一中仪仗队,一个与国民党党国体制联系紧密的军事化组织,图二背景是中正纪念堂)
当然台湾解严后,台北女一中仪仗队不再隶属军方了,跟“反共救国”也没有什么联系了,但是其训练依旧基本维持以前准军事化时期的章法,还不时由“国防部”专业人员来指导,所以我们看视频里,还是花枪操练等那种军事体操训练,是有浓厚政治残留的,而非属于少年的、女性的、人类浪漫天性的姿仪,训练地也那么专业,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另外,这个台北女一中是台湾的“贵胄学校”(类似北京的景山学校、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比如蒋介石家族的女孩都是这里毕业的,马英九也很自豪宣称家里7位女性(4位姐妹、妻子、两个女儿)都是这里毕业的,还亲自出席北女一中的校庆。因此,北女一中的仪仗队能够经常参加“国家典礼”,并且经常代表台湾参加各种国际重大活动,由此这个仪仗队做成了台湾的一个形象品牌,必定是投入大量物力,学生也付出极多的训练。
(马英九观看北女一中仪仗队操练,以及蔡英文给北女一中仪仗队授旗 ,由此也可以看出它的专业性和社会资源广度)
综上看,台北女一中仪仗队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有着半个历史以上训练经验,又有专业人员指导的组织,犹如奥赛加强班,而清华大学仪仗队只不过是一个非常业余的组织,自娱自乐的组织,拿业余比专业也是欠妥当的。如果非要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各拿出一个典型作对比,我认为首都女子民兵跟台北女一中仪仗队从性质上,到操练形式上对比更恰当。首都女子民兵由在京高校和各企业青年女性组成,实行军事训练,显然国庆阅兵中的女子民兵方队的队形气势,又远远超过台湾学生仪仗队。
(国庆阅兵式上的首都女民兵方队,里面很多成员是大学生)
(二)笔者在这个周末也参加了清华113周年校庆活动,并且参加了经管学院四十周年成立大会。笔者的感觉是,无论是在读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中老年校友,都是充满活力、向上气息的。经管学院院庆大会上,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创作和现场表演的歌曲《家园》,体现了清华学子有创意、活泼的一面,笔者不懂如何在文章中剪辑小视频,有兴趣的人可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视频号里找到。
(清华大学在校生和老年校友的艺术团体演出,它也有专业和活泼的一面)
所以,活泼、创意仍然是清华学生的主流,沉默木讷只不过是某一个片段和局部,笔者想这种沉闷木讷也是中国高校仪仗队这种行政化的管理训练体制导致的(往往隶属于团委),若是学生自发的兴趣社团都还是很有活力的。
中国大陆的青年学生和台湾的青年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各有各的特点。大陆青年更有些刚气、闯劲、野心,这根大陆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竞争更激烈有关,台湾学生则更儒雅、文明、宽厚。如果非要在能力上做个区分,笔者认为大陆顶尖高校的学生还是比台湾的优秀学生总体强一些,毕竟大陆是一个14亿人口的超巨大型社会,万里挑一的考试淘汰制度选拔出来的优胜者,在智商和习惯上还是更胜一筹的,就像笔者当年在香港中大读书,明显感觉到内地生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好过本地学生。
这里当然不是为清华说好话,只不过客观还原和分析一下当时的真实场景,清华的缺点我也一直不客气指出,并且搞得很多老师和学生不高兴;说清华的优点,也会有很多人听了不爽,他们会认为中国大陆都烂透了,清华也烂透了,中国的希望在港台,你这是夜郎自大、盲目无知、有偏见。
(三)由此,笔者还要谈一谈社会现象分析方法论问题。那些热衷于在台北女一中和清华之间作对比的人们,无非本质都还是万物制度决定论者。即认为民主制度下的所有一切,都优于其他制度社会。笔者也是民主制度的信仰者,诚然,民主制度是当今人类社会最不坏的一种制度,最能释放社会活力的一种制度。但是民主制度决定论,与当年的“社会主义草好于资本主义苗”,都是一种肤浅的、绝对的、形而上的思维,夸大了制度的作用,夸大了民主社会的优势。
个体的能力,以及一个社会的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在很多领域,在很多现象中,绝不能说一个更好的制度的下线,就是其他制度的上线。凡事优劣归结到制度,乃至认为民主制度下的所有一切就天然高人一等,是极其可笑的、幼稚的。人类很多问题缺陷是自身天然携带的,不分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阶段、种族宗教的,美国等发达社会也有大量道德败坏、好吃懒做、无知狭隘、穷困潦倒的人,制度并不能完全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顶多是一个好的制度能更让这些缺陷少展现一些。
(四)不过这个视频仍然为我们一个警醒,那就是不仅仅在清华,不仅仅在高校系统,放而言之在整个教育系统,我们学校管理的“维稳思维”越来越严重,学校处于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面对家长群体有吃不了兜着走的“安全责任”,对上级有不可懈怠“政治责任”。于是,对学生就是全面禁起来、管起来,不让干这、不让干那,小学干脆取消课间休息,怕是学生大脑受伤;大学干脆趁着“防疫红利”,把校园继续封起来,怕出什么事故。这种全方位笼养模式,搞得现在学生精气神远远不如以前,这样迟早会有大问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