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4月21日ZOOMiN先后在深圳、上海举办了RD线下分享会,两场线下有一百多位家长和学生共同聆听了我们的创始人Huini、资深辅导团队、学生们极具「干货」「诚意」的分享。
分享会现场
会后家长朋友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我感受到了ZOOMiN的理想主义在留学机构的发挥,能把“长期主义”和“知行合一”发挥至此,在焦虑的美本申请行业里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
今天这场讲座非常好,老师和孩子们的分享非常棒,你们带出来的孩子们幽默自信并且眼中有光,相信TA们未来的大学之路会更加
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两场精彩的分享会,首先由ZOOMiN创始人Huini带来“一个人本主义留学机构的2024年申请季总结”节选。
分享者:Huini
ZOOMiN特写创始人
我想用九个字去总结所有案例背后的一个规律,这是我们在过去十年实践中一点点完善和发展的。
有位家长说我们每一年好像都更加的体系化、系统化,表达的更加明确,那确实是这样。“
竞争性”、“人文性”、“一致性”
,看着只有 9 个字,其实真正在实践的时候相当艰难,也非常难做到。

我先跟大家说“竞争性”这部分,这三个字背后代表的是成绩单、奖项、科研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被数据表达的东西,比方说你的SAT 是 1, 520、 1, 530,还是 ACT 34、35,你的 GPA 是3.8、3.9 、4.0,考了几门AP,奖项和科研等等具体的硬件条件,家长在咨询的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家长肯定很能理解竞争性是什么。因为它可视化,它有具体的标准和度量。
我要说的是,我们以前曾经遇到过低分逆袭的状况,比方说 GPA 可能低于 3.5 ,TA仍然可以被纽约大学录取,但是在今年这样的情况下,我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一例低分高录的逆袭。就是在“竞争性”这个环节里边有坑的、有情况的,非常难翻盘。总体来讲,我觉得这和美国大学给到中国整体国家和地区的名额总数下降有巨大关系,在总数下降的时候,它其实没有什么理由录取你,只需要找一些理由去拒绝你就行。
我们的学生准备得非常的辛苦,是很不容易的,TA们也在申请的过程中其实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在今年,连我这种对分数非常宽容的顾问,我觉得真的无路可逃。所以我们今年在给每一个学生做计划的时候,都提醒大家在标化上托福要比以往要加 3- 5 分, SAT的标准要加 30- 50 分,你要去做这个准备。第二点就是在“竞争性”这件事情上,如果在座的各位的孩子要考前 20 名,并且不是申请艺术类的专业,设计类的专业的话,我们一般来建议还是要准备 SAT 或者ACT,这个我们在上一次的这个 ED的分享会里面已经讲了这样的一个情况,我印象中后面很多的美国大学开始纷纷恢复标准化考试的政策
第二点很重要,叫“人文性”,如果在座的各位的家长孩子是学霸,比方说 GPA 一点坑都没有,托福现在110 已经过了, SAT  1, 550 分已经过了,那你就是这一类学生的家长,那这一类学生的家长我会特别提醒,要注重在申请过程中的“人文性”,因为一般来讲GPA 在年级里边非常好的这些学生,TA的申请期待非常高,但是很有可能最后拿到的结果只是加州戴维斯(28 名)。很多这样的情况,不是说学校不好,只是它会低于这个学生的预期,那在这里边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们特别大的一个难点,其实就是关于“人文性”的表达
这个词对于很多学理工科的学生来讲,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说叫情怀,他们会觉得自己挺有情怀的。所以他很难真正的、切实的去感受这个东西,很具象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这个东西它无时无刻地体现在你的活动列表和你的文书里面。所以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一点的时候,TA在文书中会不断的强调TA自己有多强,有多厉害,TA没有表达跟人之间的链接。那等会我们学生的分享里面,你们可以去体会一下,TA们在讲"人文性"时候的那种质感不一样
第三点便是“一致性”。如果你的申请材料前面分特别高,文书写得特别漂亮,但你没有这个“一致性”是会被马上翠拒的。很多学生的材料经常没有"一致性",TA的成绩单,课外活动列表和文书,老师推荐信等等,你会感觉所有的材料凑在一起,却没有一种协调感。那个拼接的感觉让你觉得这是五个人的作品,它不是一个人的作品。
我们去年有 20% 的学生是 11 年级以后加入,那 11 年以后加入干嘛?主要就在选校和搞文书,这两件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一致性”重新给它梳理出来。
我举个形象的例子,这个就很像穿衣打扮,我今天上午看了一份材料,学生 118 分,顶尖的公立高中,入选国家辩论队,这样水平的学生拿到学校的候补,看到这个材料后,我跟 TA 妈妈打个比方,我说这就好比这个小孩他穿衣服,从头到尾都是一身蓝色,只不过上面是浅蓝,下面是深蓝,脚下面是一个非常深的蓝色,这边是克莱因蓝,那边是普鲁士蓝,但都是蓝色,大家能理解这种感觉吗?就有些家长不理解,他会觉得说如果我要做一个规划,他是学物理的,是学工程的,是学艺术的,那是不是我为了保持这个“一致性”,我整套材料从里到外、从前到后都是跟这个专业有关,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今时今日做申请,如果你的申请材料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单调的很可能觉得让人觉得非常无聊和疲惫的
像这个学生,在公立高中,TA很多时间都在搞辩论,所以最后全都是跟辩论有关延展性的东西。TA就会相对来说没有那个刺激。虽然我们说从头到尾的“一致”,但是我觉得很多人理解这个“一致”是有误差的。他们会觉得“一致”叫做“单调”,“一致”不等于“单调”。我经常打个比方,你看那个马蒂斯的画五颜六色,有很多跳的颜色,但是你会发现那种跳跃的颜色之间它非常的和谐,非常有生命力。
有时候家长不能理解,那这个是不是没有“一致性”?不一定是这样,“一致性”与否取决于创作者,我们申请者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描述TA的申请历程和材料的时候,TA的一种意识,TA的一种决定。我讲的有点抽象,就你真的是怎么排序是一种决定,你把什么活动要 highlight 是一种决定,你文书顺序怎么放是一种决定,每一种决定,哪怕同样的一套材料,它有很多种组合编排方法,那个感觉是不是同一个人做的是很重要的。
一个很活泼开朗,天天讲话的人,TA很有可能就不会去做那种天天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的事。有这样一种可能,除非你在别的地方会发现TA也很喜欢做实验,不然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割裂
所以这上面的三个元素,今年看如果你三个里面满足两个,应该是一个候补或者录的可能性。如果三个里面你没有“一致性”,基本上是会拒掉,而“竞争性”的高低其实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你卡的一个位置。我以前不太讲这个,但是我今年真的是这个感觉。你后面的“人文性”和“一致性”这两个元素有缺的话,你基本就是去就是被萃拒了,你只要这三个元素都有,就会录。
🌟Huini分享了关于“outliers"的定义
我们经常说无论你是10%、 90% 在我们自己机构,我们看到我们Zi的学生叫做 outliers, outliers 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也是一本书的名字。但是后来我听到一个专家,他是学统计学出身的,他说 outliers 就是每次做统计学分析的时候先剔除出去的那一部分。就是因为 TA 会影响整体,所以outliers就是这种无法被定义的,人群中奇奇怪怪的,或者没有办法随大流的。
我觉得其实从做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在某一种程度上都是一个outlier是不可以被剔除的,他是不可以被统计的,最有意思,就我听完那个专家讲完所有的 outliers 都要被剔除,第二章他就在讲中国学生开始怎么搞创新,我寻思你把这些人剔除了,TA怎么可能有创新呢?你把TA们全部集体忽略掉,你TA的个性特质都丢掉,搞这个统计学怎么可能有创新?创新往往就是outliers开始的
我讲这么多是希望说,到时候可能学生自己分享,我们小时候在ZOOMiN,每个学生,TA有不同的成绩,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成熟度,有这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和表达。但是我很自豪的是TA们都完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个人申请的过程,都非常的扎实。所以我就想说,如果我们家长可以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能理解什么叫可持续的发展和成长,把每一步能弄得非常非常的扎实。
我觉得在这个很变化多端的环境里,其实TA们都会有自己的路径可以走出来。我觉得成年人还是要给他这个勇气和底气,能够让TA去做这个方面的探索。所以总结一下,我想分享最后的一段话,就是我觉得在变化这么剧烈的时代,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是没有办法保障我们的学生,或者说下一代在以后的日子是一成不变或者永远顺利的,我就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留下一份礼物,除了 offer 之外的礼物叫做"打不死总能活”,你不管弹到地上怎么样,你总能弹回来。如果我觉得非要给这个礼物加上一个赠品,就是说起码在ZOOMiN会有一群人永远在这里等你,给你支持你和相信你。这个是我要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
此外,Huini分别就“关于2023-2024的整体申请趋势”、“美国TOP10+IVY的录取启示”、“24Fall Zier的Facts”、“Zi Top20录取学生画像”、“文理学院”、“专业排名学院”、“谈谈新时代的选校与就业”等部分做了分享,直播回放链接🔗可向小助手特写酱领取。
紧接着由我们的学生带来案例分享,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部分发言:
分享者:Sam
卡内基梅隆大学录取」申请心得分享
  • 关于申请季的困境:“我从小到大不能说是对数学有兴趣,只能说比较擅长数学。然后第一家接触的留学机构,说我可以走申请数学的路线,去做一些竞赛,做一些论文研究,做一些数学相关的活动。有了解的家长可能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理工男的申请profile。当时给我安排了特别多任务要去做,我只把它们当成要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并不会觉得说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当时的状态并不是很好,我没有办法找到特别多的动力去做事。所以说后来我的数学竞赛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
  • 关于Zi老师提供的帮助:
    “当时JK 就说想要更深入了解我,然后我就将这样的一个困境讲给了他听,
    我们聊得非常多,关于价值观、人生的观念,JK就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去帮助我一起探索对不同领域的兴趣
    ,他说:人们并不是一开始接触到一个东西就能够确定对这件事情实在是感兴趣,这辈子就干它。一开始基本上都是先有一点兴趣,听起来不错,然后逐步去加深理解,在过程中逐渐去感受,是不是喜欢这个东西。”

  • 对于找方向上的建议“我的建议就是勇敢去尝试,只要你觉得这个事情它哪怕有一点点的意思,你都可以去深入了解它,你会越了解越觉得它更有意思。从这里开始你就可以找到你申请主线,你人生的主线。”
分享者:ZH
加州伯克利录取分享」女生勇闯生命科学之路—科研、竞赛之外的学术活动新可能
  • 关于ZH的活动打造:“我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两者的结合,还有一部分比较偏人文性的,我会从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和领域去延伸出去做一些公益活动,我觉得这些材料体现出我是一个非常有学术热情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还有创新力和领导力,我所做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我独立发起的,做了一些比较大型的活动。做支线活动的时候就是要去尝试抓住自己性格本身容易被忽略的闪光点,并且可以去尝试发掘和主线活动的联系,就比如说我合唱团,就和我认知症的项目相结合的起来。”
  • 关于在申请季的成长:“我在做那个认知症的项目的时候,完全没有认识社会上这方面的社工,我当时想要去跟TA们聊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但我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很喜欢去逼自己,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好我到底要去跟他们聊什么,但是我就一个电话打过去说能不能加个微信?能不能跟你聊一下?就是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被逼到了一个节点上,脑子里很东西都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去逼我自己做一些事情,反而让我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 关于Zi与文书:
    “再谈到文书,Zi老师一直很鼓励我在文书中保持我很本身的东西,我当时文书其实就写了我和爷爷的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一些,其实就是表达的亲情。我也有把我这篇文书去给学校老师看,他们就会说这个东西太老套,会给我提很多的意见。就搞一些可能是美本文书比较受欢迎的那些点,但是我觉得放进去其实又很杂,反而没法让我去把我想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但是
    Zi老师就一直很支持我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所以最后的文书不管有没有打动招生官,
    它其实至少是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是文书写作过程中,对我来说很宝贵的一个东西
    。”

分享者:Jianna
纽约大学录取分享」不做追星族的网红辣椒油不是好摄影师—“不务正业”和升学结果如何结合?
  • 关于个人爱好和形象的总结“最关键就是我是一个追星女孩,第二个是我非常喜欢跳舞,还有一点是喜欢拍照,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给别人拍照,也喜欢被别人拍的一个女生。总结的话,就是我在一个非常好的高中体验很丰富的校园生活,可能没有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个人也会有非常多广泛的兴趣爱好,然后组成了我这个人,比较综合一些。”
  • 关于认识中的Zi,非常尊重我:“我觉得 ZI 跟我接触的很多机构都不一样,因为我个人在南京接触了非常多的机构,我在跟那些机构聊的时候,我就感觉我说我的兴趣爱好,但是他们没有非常尊重我,他们可能会说你可能更适合生物专业,我当时记得非常清楚,有一个中介老师说我非常适合生物化学。我对这方面完全没有兴趣,然后我就觉得如果我整个申请季要跟着他们的脚步来做,我会觉得很痛苦。就是完全看不到未来的感觉。但当时跟 KK 聊完之后我就会觉得他非常尊重我,就说你喜欢这个,那我们就来围绕这个给你展开一个活动的这个规划。”
  • Jianna的录取锦囊
    “我很相信我自己,我也很相信他们,所以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比那些真正成绩比我好,但是没有充分尊重自己兴趣爱好的人,录取的结果更好。我觉得如果大家的水平在一个处于中等甚至有点偏下水平的时候,
    不要太过追逐那些牛娃的脚步,因为其实很难够到,我觉得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节奏来,不需要逐大流
    。”

分享者:Michael
「布兰迪斯、F&M录取分享」最有「反差感」的正义青年—从零开始的法律之路
  • 对于普娃现状的分享“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不是那个最 top 的学生的家长?如果说你是,那我接下来演讲其实对你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接下来的高中 3 年会过得非常的快乐,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你一个人准备的。但是如果说你不是最 top 的 10% 甚至 5% 的同学的话,那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你接下来三年会过得非常tough,因为我自己也是经历过这一段时间的。
    我们学校有给我们每个人都分配一个升学指导老师的,我跟他一起相处了三年的时间,他跟我发的聊天记录还没有昨天晚上 Cloud老师约我们去吃披萨的聊天记录多。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差生,可能根本没有人会去意识到你,你这三年会过得非常tough,因为你根本没有任何的资源。”
  • 关于“行动”的分享:“我这边起到了一个概念叫马太效应,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当你开始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但你如果一直不开始,你终究是停滞不前的。所以对‘不要去跟风做活动’,这个观点我其实不认可,因为我们最开始都不知道能参加什么活动,那与其我坐在原地去思考我到底应该参加什么活动才最有含金量。不如这个时候就站出来随便去干一些事情,你只要干了就比不干要好。7 个人和 7 个人之间传递,我们就可以认识全世界不同的人。每次我们去参加活动、参加比赛,我就强迫自己去认识一些新的人,这些新的人能给你带来资源和一些不同的理解,是你站在原地不动去思考,当一个脑内的哲学家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 聊一聊ZOOMiN:“这张照片是凌晨 4 点钟还在帮我改文书的裴云龙老师。当时是申请季的最后一周,我们每天都在Zi相聚,从下午 4 点钟,然后干到晚上的4 点钟,干了整整一周。从Zi我认识一些这辈子能够交到最好的朋友。PSS,就是刚刚说到的文书营,我们每天都在群里面发疯发癫,缓解自己的压力,然而讨论文书,Huini她对我的支持也非常大,在最后放榜的前一天,她经常会过来跟我说,‘你现在紧不紧张,’然后她跟我说,‘你不用紧张。’然后告诉我:我会拥有一个非常好、完美的未来。”
关于整体分享会和,每个学生的直播回放链接🔗
都可添加小助手特写酱领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