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的初心和坚守。
《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立琦
编辑|张昊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4月26日~28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召开,英利集团董事长苗青围绕企业“二代”的传承和创新,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从演讲中,你将获得以下核心要点:
1.英利的精神体现在“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像家长一样顾全大局,照顾员工;像学校里一样师带徒;像部队一样有责任心和凝聚力。
2.光伏企业已经走过了野蛮生长期,要开始在细分领域求胜,形成企业的特色和护城河。
3.光伏行业的创业者被称为“追光者”,自己作为二代接班,有责任为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保证企业稳中求胜。
以下是苗青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一家企业的气质是由创始人赋予的,我父亲是军人,退伍以后开始创业。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企业家,秉承对部队的热爱,他给企业取名为“英利”,取“英勇胜利”之意。英利集团过去37年的历程中,经历了几次转型。从1998年开始,我们坚定不移地进入到光伏领域,至今也还在这个行业深耕和前行。
英利的凝聚力更多体现在英利的精神上。英利的精神是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这个口号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为什么像家庭?从英利管理层角度来看,我们更像是“大家长”的角色,管理层更多是方向上的指引,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同时做好服务工作。这样才能让员工和各级管理层充分发挥和施展他们的才华空间。
英利在每一处厂区都为员工配套住房,还有一些基础教育,解决员工生活中最大的困扰。而且我父亲住在厂区,这样员工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他沟通。在我和员工看来,他更像是一个企业的“大家长”角色。
为什么说像学校?作为老牌光伏企业,英利仍然秉承着工匠精神中的师徒关系,每年我们在企业举办拜师大会,企业里师父带徒弟这样薪火相传,这是英利过去这些年中不断制胜的法宝。
而像部队,是因为我们有个传统,每天早晨管理层迎接员工上班,30多年来风雨无阻。正是这些传统和坚持,让英利管理层铸就了非常浓厚的凝聚力和责任心。也让我们在几次艰难的时刻,没有一位管理层选择离开,而是陪伴企业共渡难关。
重视技术,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让我们的光伏产品更多应用在城市中心,现在已经坐落在100多座全国和全世界的标志性项目上。比如无锡国际会展中心,从建筑的外立面到建筑的屋顶,用BITV(建筑光伏一体化)替代了原有水泥在内的石材、玻璃幕墙,实现了产品跟建筑的完美结合。既满足了建筑师对美学的要求,也满足了建筑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还有深圳科技馆,这个建筑也是非常具有时代性和未来性,实现了外观和功能的双重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现在已经结束了野蛮生长时代,生产经营上不再大刀阔斧,而是精益求精。因此我们要在细分领域求胜,不断形成企业特色和打造企业护城河。
我在2005年加入英利,至今已经整整20年时间。我曾经负责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后面还负责企业投资者关系和海外各级公司的建立。两年前,父亲把“接力棒”交给我,我开始全面主持工作。目睹过父辈创业的点点滴滴,让我对公司更有归属感,也可以说更毫无保留,愿意付出全部。
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英利是第一家赞助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当时时间比较紧迫,我带着团队和广告公司碰了几稿方案,都不是非常满意,但国际足联催我们尽快定稿。有一天,跟对方开完电话会后,拿着几稿方案找父亲讨论,他看后也没有特别满意的。第二天一大早,他给我打电话,说就用“中国英利”这四个汉字。我当时感觉到他非常坚定,也很兴奋。但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我们的产品和市场90%是销往海外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支持了父亲的决定,事后证明他的决定非常英明。因为在世界杯赛事结束以后,不仅是行业内,很多行业外的人都知道了英利。同时,也使我们的产品还有服务走向了世界更多的地区和国家。
光伏行业的创业者往往把自己称为“追光者”,作为英利的第二任“追光者”,我有责任带领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升级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和智能制造、绿色建材、数字化结合在一起,培育新质生产力。
20年前,英利是第一家进入到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光伏企业,填补了很多国内空白。2年前,我们开始打造面向市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的每一个业态,都有自己的子品牌,他们相互之间形成齿轮状的咬合力,让我们稳中求胜。在行业上行周期我们做到事半功倍,抓住更多机会。在行业调整期,我们有更好的平衡和抗风险能力。
最后阳光是无限的,我们相信前景也是光明的,我将带领团队追溯父辈的初心,传承关于阳光的梦想。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郭立琦审校:吴莹  制作:姜辰雨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